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看不清
忘记密码?
模糊搜索
作者搜索
标题搜索
正文搜索
摘要搜索
查看新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政情
上海一周
伴公汀
@康平路
直通200号
交汇点
海上755
市政厅
反腐记
大国之道
抗战·上海寻迹
经济
财经连线
产业观察
金融区块链
流量研究所
市场解码
任我行
产经
市场
城生活
财经
文化
文化观澜
文艺清单
文化视点
独家探班
观众席
文旅乐游
片场视听
汇演
艺见
许蜜桃
文汇人文之城
文汇讲堂
台前幕后
文化生活
文娱专访
文汇软实力
文汇馆长说
文汇青年营
文汇视讯
帮侬忙
新民帮侬忙
上海滩
民声
民声直通车
上海辟谣平台
人民建议
问答
读者
城市的味道
民生调查
区情
浦江眼
前沿风
郊野笔记
上海屋檐下
区域
Yeah!上海
十六区
郊野大地
侬好上海
城事更新
海上记忆
精选
新潮
便利贴
评论
观见
时评
新民眼
文汇时评
思想
上观学习
思想汇
深度
纵深
访谈
原点
视点
申观察
科教
教育在线
创新之城
文汇教育
科创前沿
科学新知
科创
教育
健康
医声医事
哎哟不怕
健康生活
我不是唐亿森
求医问药
第医线
医视野
一健通
杏林夜谈
体育
运动+
文汇体育
体坛专访
新民场外音
体坛话题
我在现场
社会
说法
案页
十二公民
社会
新民法谭
上海时刻
江江三人行
在场
文汇都汇聊
潮探007
冲呀花花采访团
魔都三棱镜
新视力
三分•天下
上海歆克勒
厉苒苒
晏秋秋
上海时刻
长三角
华东局
江南
长三角
城市志
会客厅
视觉
图数图说
见识录
大视界
观观观察局
文汇视觉
新民海报
图个明白
新民印象
直播
文汇理论
文汇大家聊
学林
论苑
智库
学人
数据
数据洋葱
要闻
时政要闻
国内
港澳台
北京来信
山海情
风物
京华传真
国际
世界观
大局观
海外惊奇
文汇环球
国际视点
哎哟歪
深海区
侨梁
浩峰说
顾问天下
天下
早读
时事
纵览
话媒堂
上官河
新民早报
汇闻
文艺评论
文汇文艺百家
文汇艺术
文汇经典重读
文汇建筑可阅读
文汇文艺评论
夜光杯
新民艺评
夜光杯朋友圈
十日谈
晨读
夜读
封面人物
纪实
国家艺术
金色池塘
为一个人逛一座城
夜光杯美文课
在读
文学报
新批评
文学现场
世界文学
朝花
朝花时文
笔会
笔会
读书
上书房
文汇读书
书人茶话
新声
新民新音频
听早报
上海闲话
品牌
大区势
企示录
一起来
金融圈
车天下
健面谈
文创+
文汇潮
品牌汇
都事汇
教育汇
健康汇
科技汇
文旅在线
山海汇
体坛纵横
文化视界
生活汇
新民汇
新民亲选
万象
援疆风采
喀什风情
爱我国防
专题
直播
上观号
电子报
解放日报
文汇报
新民晚报
上海日报
新闻晨报
上海法治报
社区晨报
东方体育日报
文学报
浦东时报
新民周刊
上海宣传通讯
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合作交流
>
文章详情
媒体聚焦 | 静安区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托起广南山区教育梦
转自:
上海合作交流
2023-08-25 22:07:17
走进广南县第十中学校,大门两旁的“一训三风”和“实”字校徽便引人注目。作为上海援滇干部,没等学生开学,石裕雄校长便早早离开家乡,跨越2700公里返回了学校,提前为新学期的教育工作做好准备。
自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帮扶团成员们以自己深厚的援滇情怀和教育情怀,扎根乡村振兴一线,把课堂当作“主战场”,不断为广南教育发展注入新活力、提供新动能,以微光笃行,照亮广南山区孩子的教育梦。
跨越山海,为山区教育注入新鲜血液
2022年8月,对石校长来说,是人生难忘的转折点。与他前后陆续抵达广南县的还有来自静安区、楚雄州以及文山州8所学校的17名老师。带着使命和担当,他们背起行囊,正式开启了跨越山海的教育帮扶征程。
初来广南,面对不熟悉广南教育现状问题,帮扶团队深入一线进行了细致扎实的调研,多方面了解学校办学的起点、现状、特点与困难,力求提高教育帮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到学校后,我们第一时间走访了学校全部的13栋楼,全面查阅了学校现有的共22类、约31万字的主要规章制度与要求,并对师生开展多方位多维度的访谈,撰写了学校调研报告,为后期针对性开展帮扶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上海援滇人才、广南县第十中学校副校长孙志娜说。帮扶团队时不我待、务实重干的精神,大大提振着广南教师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信心。
为了让上海援滇干部人才心无旁骛做好教育工作,广南县高度重视,成立“组团式”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组织部等8部门组成工作组,全力推进教育“组团式”帮扶工作走深、走实、走远。“一段广南情,终生广南情,我们已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学校、自己的家。”2023年上半年,石校长和孙志娜副校长不慎受伤,县委组织部部长等领导多次前往医院和学校看望慰问。面对上海援滇人才,广南县全力在政治上关怀、生活上帮助、待遇上保障,努力让帮扶教师在外乡异地感受到家的温暖。
多路并进,让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
广南地处祖国边陲,是经济社会发展较为缓慢的地区。“改善办学条件,让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成为“组团式”帮扶的重要目标之一。
“那时刚到学校不久,便面临2022级新生报名后学校教室和床位紧缺的难题,但我们坚决不放弃一名学生。”为解决场地不足问题,上海援滇人才、广南县民族职业高级中学张骏校长带领学校领导班子多方寻找合适的临时办学地点,用7天时间将广南县第一中学老科技楼和阶梯教室改造为宿舍和教学区,将民族职业高中综合高中部近400名学生整体搬迁至新的临时过渡校区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做到应收尽收。
为改善广南学校办学条件,帮扶团队多方联系,多次为学校筹集电脑、希沃一体机等教学设备,争取善款添置体育运动设施器材,解决学校办学中的硬件不足问题。助力广南县民族职业高级中学与上海民盟同舟公益基金会、上海逸夫职业技学校签订了“职教展翼计划”和“职教共富”彩虹计划联合办学协议,广南县第十中学联系上海市崇德应用心理科学研究院三位专家资助6名学生,引进上海青青公益乡村女学生资助项目连续三年资助48名女学生,让乡村学生能在“家门口”上好学。
“我去过最远的地方是从家到县城,到上海参加实习成为了我学习的一大动力。”广南县民族职业高级中学一名学生开心地说。除软硬件方面给予帮扶外,学校还计划每年至少选派40名优秀学生代表到上海参加实践实习,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丰富知识,学生们纷纷表示很期待。
倾情相授,打造“带不走”的优质教师队伍
“在罗老师带领下,我逐渐找到了更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广南县第十中学校教师黄仕丹说,借助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她经常与师傅“取经”,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以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为契机,广南县深入开展交流互动、送教下乡、跟岗学习和结对帮扶等“师带徒”活动,通过“点对点”“手把手”方式,传授先进经验理念,分享教学设计及优质资源,把上海、楚雄、文山学校的优质资源和教学经验引进来,推动“组团式”帮扶工作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让帮扶成效辐射到广南各乡(镇)中小学校。
“这次‘组团式’帮扶,上海市市西中学、上海逸夫职业技术学校、文山州民族职业技术学校等学校的班子成员和老师相继来到我们学校,从学校管理水平、教师能力、教育质量、学生素质等多方面指点迷津,为学校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活力和希望。”广南县民族职业高级中学副校长陈仕甲说。
除积极引入先进教育理念、技术、信息、经验外,广南县还借助“组团式”帮扶有序输送本地教师外出跟岗学习、研修培训,以“双向”培养人才实现教育理念互通、教学方法互动,为广南培育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
精准把脉,从常规课堂走向精品课堂
学校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在课堂,为加强教学研导,提高帮扶实效,帮扶团队立足调研,靶向施策,着力推动课堂教学提质增效。
“广南第十中学校有5个州级课题,最为基础的校级课题尚未有设计,教研组与备课组的活动偏重于事务传达和教材研读,对于学生、学法、课标、教法的研究欠缺。进一步强化‘科研强师,科研强校’理念,实现课堂‘升级’势在必行。”广南县第十中学校石校长通过研究发现。
在石校长带领下,广南第十中学校不断优化《高效课堂6+1导学模式》《广南十中集体备课制度》《广南十中教学常规检查制度》等关于推进教学改革、提升课堂效率的制度文件,所有帮扶团队成员在完成各项工作之余,积极带领教师参加教研、备课、听课、评课等教学研究活动,有效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在广南县“教学评一体化”团体课堂教学竞赛活动中,学校共荣获三项一等奖,2人代表广南县参加文山州比赛。
“石校长创新推行的蹲点式、个别化、持续性的推门听课与及时评课活动,深受年轻教师的欢迎。”通过推门听课与及时评课活动,帮扶人才对教师在学生学法、教师教法、师生互动、作业设计与讲评等多个方面进行个别化指导与点拨,激发了广大教师的教研激情与研究活力。2022年11月,学校教师积极申报了26个课题,成功立项州级课题9个,县级课题17个。
牵线搭桥,为职业教育聚势赋能
作为广南县唯一一所职业教育学校,在各级教育帮扶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广南县民族职业高级中学职业教育工作结出累累硕果,递交了一份份亮眼的答卷。
去年以来,在“组团式”帮扶干部人才的牵线搭桥下,广南县民族职业高级中学与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曲靖职业技术学院等4所优质公办大专院校签订“3+2”联合办学协议,共联办8个专业。同时对接海昌海洋公园、星河湾集团、丽呈酒店集团等上海优质企业,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实习就业平台,拓宽了学生成长成才平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提升。
“此次授牌将开启广南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在广南县杨柳井乡六郎城铁皮石斛种植基地,广南县民族职业高级中学共同与凌娅石斛、八宝贡酒店、爱依美服饰和侬人谷景区四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并为“校企联合育人”实践实训基地授牌。推进“引企入教”,凝练产教深度融合、多方协同育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广南职业教育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让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下一步,学校将开发创业课程,培养双创教育师资力量,孵化双创文化科技项目,力争让2023级每位学生都能享受到校本双创通识性课程,积极参加各级‘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补齐广南县创新创业缺口。”广南县民族职业高级中学张俊校长说。
此外,在“组团式”帮扶的助推下,广南县民族职业高中学还于2022年9月成立了学生健康发展中心,全面关注学校师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为县民族职业教育事业培育健康发展、终身发展的优秀人才,努力办好百姓满意的广南职业教育。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