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黄浦 > 文章详情

心理疗愈小锦囊丨由吴谢宇案引发的思考

转自:上海黄浦 2023-06-07 18:11:56

吴某宇其成长过程,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是一个“本我”“自我”和“超我”产生剧烈冲突的过程,也是在努力摆脱原生家庭、一路和父母抗争的过程。

吴某宇的父母对他的要求一直比较高。“父亲”这个角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本该起到“润滑剂”的作用,但是吴某宇的爸爸太忙了,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并不多,更不幸的是,父亲早逝,可以充当家庭“减压阀”的人消失了。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周文秀表示,纵观吴某宇的童年,在他的“本我”还没有得到完全的体验和满足时,就已经被各种规矩给束缚了。“本我”体现的是“快乐原则”,就是通过各种放纵的途径,获得自己想要的。在孩子幼年时期,即使是“耍无赖”,他/她的破坏力又有多强呢?孩子通过对“本我”的释放,体验到最原始的快乐;吴某宇的“自我”发展得也不是很顺利,几乎是与世界隔离的,或者说,他所认识到的世界是不完全的,在局限的生活中,只能通过努力学习、成绩优异,来获得父母的认可;而吴某宇的“超我”则出现得太早了,并且一直用“超我”来压制“本我”和“自我”,不停地强化自己的“道德感”。“道德感”过高,就会认为自己做什么都是对的,容易偏执、走向失控。

周文秀强调:吴某宇陷入抑郁、最终做出“弑母”的举动,其实是有迹可循的,因为他的成长过程并没有按照孩子的成长规律来发展。为人父母的我们,首先一定要给孩子“试错”的机会,挫折也是人生的必修课,否则,孩子就变成了温室里的花朵,不堪一击;其次,要给孩子探索的机会,探索生活,探索世界,探索着结交朋友,探索着建立正确的恋爱观……父母要负责“引导”和“托底”;最后,要给孩子成长的空间,譬如,进入小学后还需要爸爸妈妈喂饭、进入中学后还不会自己系鞋带等生活技能的缺失,实则在剥夺孩子成长的机会,削弱他的主观能动性,最终可能会阻碍孩子成长为人格健全、完善的人。

(点开短视频,内容更精彩)

记者 / 张雯婧

编辑 / 宗哲麟

视频 / 张雯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