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市同仁医院 > 文章详情

【健康促进主题日⑰】世界肠道健康日——健康“肠”相伴,大肠息肉不要怕

转自:上海市同仁医院 2023-06-01 18:05:45

世界肠道健康日

世界肠道健康日是2005 年,世界胃肠病学组织(WGO) 决定的,日期是每年的5月29日,旨在提醒人们注意身体发出的警示,注意身体健康。

1958年5月29日,世界肠道健康组织(WGO)创始人Henry Cohen博士提出,5月29日这一天,将永久的成为“世界肠道健康日”。

今年的5月29日是第19个世界肠道健康日。肠道健康日的设立旨在提醒人们注意身体发出的警示,注意身体健康。随着肠病的人数越来越多,发病越来越年轻化,我们更重视肠病的防和治。

当晚,上海市同仁医院消化内科的马加力医师、任月寒医师,在“大虹桥·同仁荟”健康直播间,与在线患者及家属们,一起聊了聊,如果做好肠病的“防”和“治”!

①结肠息肉是不是很可怕?

大肠包括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几部分,是我们人体的下水道和污水处理系统。

它是全长约1-1.5M的管状器官,我们消化系统的最后一部分,上端与小肠连接,下端开口于肛门,大肠的主要部分是结肠,它从食物残渣中吸收水分,直肠用于储存干燥的未消化的食物--粪便。粪便通过直肠排出体外.

息肉指粘膜表面突出的一种赘生物,息肉包括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错构瘤,腺瘤等。50%-75%的息肉在乙状结肠或直肠,单发多见。

男性多于女性,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40岁以上发病率明显增加。结直肠息肉虽是肠道良性肿瘤,但有时也容易发生恶变。

②导致结肠息肉发生的因素有哪些?

①年龄饮食与生活习惯 :腺瘤发病率和饮食中脂肪摄入有一定的关系,特别是当脂肪摄入超过总热量的40%,可导致肝脏合成胆固醇和胆汁的增加,从而导致这两者在结肠肠腔和粪便中的含量升高,从而促进腺瘤的生成。当我们的脂肪摄入不超过15%,发病率会显著降低。

另外,

● 糖尿病病人,如果并发症周围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引起了肠蠕动减慢,排便不畅,造成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受损。糖尿病+肥胖可使腺瘤的风险增加1倍以上。

●长期大量吸烟者,由于免疫功能损害、基因突变等原因,大肠息肉发生率较高,吸烟20年以内多发生小腺瘤,20年以上多伴发较大息肉.

平常喜欢吃奶茶和奶油蛋糕的朋友要注意了,油腻的饮食也会增加息肉风险。还有就是吸烟的朋友也要注意了,戒烟对肠道也有好处。

②炎症刺激 :比如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肠道的慢性炎症可造成肠道黏膜的慢性损伤,黏膜屏障破坏也是引起结直肠腺瘤危险因素之一。

③基因与遗传 :有家族性结肠腺瘤病、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等遗传因素者患大肠息肉及大肠癌的风险均远远高于无家族史者。

④肠道炎性疾病 :长期便秘、长期使用刺激性泻药,比如滥用蒽醌类泻剂导致结肠黑变病(MC)的患者也是结直肠息肉的危险因素。

⑤其他疾病:

●免疫功能低下、

●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

●胃十二指肠溃疡行胃空肠吻合术、

●胆囊切除、

●癌症放疗等。

③如何保护我们的肠?

大肠息肉预防:

①保持大便通畅。

②调整饮食:

●多吃蔬菜水果等纤维素丰富食物,减少红肉(牛肉,猪肉,羊肉等)和加工肉类制品(腌制、熏烤、煎炸等)的摄入,

●注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可适当吃些燕麦、麦麸等谷类食物,这类食品对肠道有保护作用,这些食物被细菌酵解后能产生抗癌的酸性环境或丁酸、短链脂肪酸等抗癌物质,能有效预防腺瘤癌变,同时这类食品还能增加粪便的量、减少致癌物质浓度、减少粪便在肠内滞留时间,能净化肠道环境以预防肠息肉发生。

③合理的体育锻炼、避免肥胖、避免长期吸烟及长期大量饮酒。

④保持好心情。

④哪些人需要行肠镜检查呢?

肠镜检查推荐:

●有消化道症状,如便血、粘液便、腹痛、腹泻、便秘以及体重下降。

●大肠癌家族史,大肠息肉大肠腺瘤家族史的直系亲属。

●既往曾患大肠腺瘤和大肠癌

●既往曾患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和血吸虫病。

●代谢综合征:包括向心性肥胖、糖耐量异常、高胰岛素血症、高血压、脂代谢异常、高游离脂肪酸血症、高尿酸血症。

●吸烟的男性。

●不明原因贫血。

●胆囊手术史。

●40岁以上

⑤息肉摘除的注意事项

发现息肉怎么办?

●息肉不会自行消退,需要早期处理,内镜下切除,病理检查,定期复查,一般根据肠息肉的大小、形状和性质及数量来确定治疗方案。

通常炎症性息肉无须特殊处理,每隔1至2年做一次肠镜随访即可。

●肠镜下进行息肉切除对身体损伤小、痛苦少,住院时间短,肠镜切除治疗后的患者其大肠癌的发病率约降低70%。

●内镜下切除肠息肉的患者,在术后1-2周内应注意多摄入流质和半流质饮食,避免食用生冷辛辣和过硬的食物,避免剧烈活动,以防息肉切除残端发生穿孔及出血。需定期复查肠镜。

健康肠相伴,肠镜不能少。目前提倡40岁以上的人们,不论是高危人群还是普通人群,都适度进行常规的结肠镜检查,特别是男性。通过结肠镜检查,早期发现腺瘤性息肉并采取适当的内镜下治疗,可以彻底打断腺瘤发展到癌的途径,降低结肠癌的发生率。息肉切除术后,也需定期复查肠镜。建议大家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科学的了解和对待结肠镜检查。

健康“肠”相伴,大肠息肉不要怕!

直播全程,敬请惠存

供稿:马加力、任月寒

审核:王玉刚

校审:戴   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