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时评 > 文章详情
端午奇妙游,传统文化乘上大众文化的翅膀
分享至:
 (8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封寿炎 2023-06-22 19:14
摘要:两者之间的碰撞、交流和融合,完全有可能激发无限的艺术灵感,带来面目一新、令人惊艳的文艺创作。

6月21日晚,河南卫视“2023端午奇妙游”如约而至。这一节目别出心裁,响应“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号召,深入挖掘“端午之源”,探索华夏民族的龙文化和对爱国英雄人物的礼赞,为河南卫视近年来屡获好评的“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再次注入新的文化和思想内涵。

传统节日的节庆文化传承一度面临困境,有人曾经忧心忡忡地指出,对有些人来说,传统节日很快就只剩下简单的吃吃喝喝了——元宵吃汤圆、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春节吃饺子年糕等。除了吃点应景食物之外,传统节日悠久的历史传承、多彩的节日习俗、丰富的文化典故、深刻的思想内涵都日益乏人问津。

近些年来,这种情况有了很大改观。随着国风、国潮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等领域异军突起,优秀传统文化也广泛回归人们的日常生活。在这一社会文化背景之下,肇始于2021年初河南卫视春晚节目《唐宫夜宴》的“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成为一个令人瞩目的文化现象。它以传统节日为时间节点,将节庆文化的核心内涵、象征元素与音乐、舞蹈、诗词、影视等多种文艺表现形式相结合,创作了一系列别开生面、令人惊艳的影听文化产品,借助电视、网络等媒介渠道获得了“现象级”的传播效果,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文化影响力。

“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帮助传统文化乘上大众流行文化的翅膀。以电影电视、流行音乐、动漫、体育、通俗读物等为代表的大众流行文化体量庞大,受众群体涵盖各种不同的性别、年龄、学历、职业和阶层背景。在社会文化领域,大众流行文化高频度产生各种热门文化事件、文化现象和文化话题,对社会人群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当优秀传统文化乘上大众流行文化的翅膀,其一度面临的曲高和寡、乏人问津的“老大难”问题就有望迎刃而解。

一档“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使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的文化习俗展现在亿万观众面前,在汤圆、粽子、月饼、饺子、年糕等之外,亿万观众得以领略一个个奇妙多姿的文化世界。与此类似,《典籍里的中国》《我在故宫修文物》《如果国宝会说话》等一系列电视文化节目,也都借助通俗易懂、观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借助大众流行文化高效的传播渠道,使那些曾经如同“王谢堂前燕”一般“高不可攀”的典籍、国宝、文物,亲切地“飞入寻常百姓家”。

大众流行文化的文化品质,也因优秀传统文化的注入而获得提升。大众流行文化虽然影响广泛,但也曾经给人留下简单、肤浅甚至庸俗的刻板印象。在电视领域,扎堆涌现的选秀、相亲、明星真人秀等节目,都曾经引发文艺理论评论界的担忧和批评。

在此背景下,“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典籍里的中国》《我在故宫修文物》《如果国宝会说话》等电视文化节目的连续推出,使人看到了大众流行文化的丰富可能性。中国传统文化优美、典雅、灵动、神秘,千百年历史和时间的沉淀,无数人呕心沥血的探索和创造,无数心灵殚精竭虑的锤炼和升华,都使传统文化代表了中国文化最精华的部分。

当优秀传统文化与大众流行文化相结合,两者之间的碰撞、交流和融合,完全有可能激发无限的艺术灵感,带来面目一新、令人惊艳的文艺创作,创作出既有独特美感、丰富内涵和深邃思想,又符合大众审美,具有广泛传播力和影响力的文艺作品。

题图来源:河南卫视官网 图片编辑:徐佳敏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