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化观澜 > 文章详情
女儿眼中的戏剧大师黄佐临 :“不工作,活着干什么?”
分享至:
 (6)
 (16)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诸葛漪 2016-12-29 06:30
摘要:从《急流勇进》《陈毅市长》《中国梦》到生命最后时候排的《闹钟》,黄佐临作品始终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连。

“为父亲设计墓碑时,全家人不约而同选择了‘在舞台上一个站着的人字’。”黄佐临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黄佐临艺术创新精神继承与发展”主题研讨会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艺术委员会全国专家聘任仪式28日在沪举行,黄佐临之女黄海芹回忆父亲,“这就是他给我们的榜样——永远站着的一个人。”

 

做人要做得很真实

 

2016年是我国著名戏剧艺术家、电影艺术家、导演黄佐临先生的110周年诞辰。作为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创始人之一,黄佐临为上海乃至全国的话剧事业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黄海芹记得,黄佐临暮年排练《家》,“他那时很老了,从剧院走回我们家蛮近的,他有时候都走不回来,要到路边上歇一歇,是过路的老百姓把他送回来。我们不理解,‘爸爸,您不是小青年了,干嘛这样拼?’他常常不理我们,然后轻轻嘀咕一句,‘不工作,活着干什么?’正是这种潜移默化的态度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

 

经常有人问黄海芹,“你们在家谈戏剧吗?”黄海芹坦言,“我真是很为难,我们家没有怎么谈戏剧,只是大家看了以后说,‘我喜欢这个’‘我不喜欢那个’,爸爸培养我们最重要的一点——做人要做得很真实。他对我们没有任何限制,根据孩子的个性自由去发展。每个周六是大家最怀念的时候,因为我们五个孩子可以从不同角度,说自己想说的话,爸爸就笑咪咪地在旁边听。小时候,我说喜欢心理学,第二天我的桌子上就会出现巴甫洛夫的书。我妹妹小时候功课跟不上,爸爸从来没有责备她,还请家庭教师教她学钢琴。他根据每个人的特长来引导。18岁,我考上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爸爸对我说过一句话,‘你学学气功’,18岁的我不懂学气功干什么。到了50多岁,我忽然想起这句话,泪流满面。过了50岁的我懂了,艺术这条路非常难走,不学点气功,根本坚持不下来。”

《导演的话》 黄佐临 著

 

创新与传承兼收并举

 

早在1962年,黄佐临就提出写意戏剧观的主张,他拒绝把西方文艺理论和理念当成艺术圣经,试图找到斯坦尼斯夫斯基、布莱希特和梅兰芳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性,探索其互相融合的可能,并在1963年编导《急流勇进》,1979年导演了《伽利略传》,1987年导演了《中国梦》,对写意戏剧观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实践。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艺术总监吕凉表示,“在文艺创作不断强调创新,呼唤对本民族文化进行传承的当下,我们同样希望能以不断打破自我,不断兼容并蓄的态度,来继承黄老院长在艺术创作上的这种精神。”

 

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总经理杨绍林看来,“把黄佐临作品《急流勇进》《陈毅市长》《中国梦》以及到生命最后时候排的《闹钟》串联起来,他的戏剧活动始终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并一直孜孜不倦追求戏剧样式的创新,这将永远激励着我们。”

 

黄佐临曾说过,文艺工作者必须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运用自己的敏锐感觉反映大众生活,以启示人生和社会的正确关系,尽力避免知识分子的优越感、教条感。朴素的,自然的,明确的,健康的,有血有肉的,健康的,带泥土信息的才是真正的文艺工作者。这段话给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艺术总监陈雨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排戏或是拍电影,黄佐临先生自觉地以人民大众为中心进行创作,我们要继承佐临先生老一辈艺术家不求名、不求利的传统,做真正献身于话剧的艺术工作者,创作无愧于时代、无愧于我们这个城市的作品。”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今年特别策划举办一系列黄佐临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上半年,由第二十届“佐临话剧艺术奖”颁奖典礼拉开帷幕,推出线上电台节目《往事点滴》,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演员们在节目中为观众朗读黄佐临生前的点滴趣事。下半年,上话举办线下活动,包括“黄佐临与布莱希特戏剧观”系列讲座,引领观众回味黄佐临留下的有关戏剧的一切。

 

根据“一团一策”精神及要求,28日,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在原有艺委会基础上进行扩编,陈薪伊、焦晃等43位专家与学者受聘成为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艺术委员会全国专家;徐峥等46位活跃在话剧事业一线的艺术家、艺术工作者受聘成为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艺术委员会创作策划委员,争取早日完成黄佐临《振兴话剧战略构想十四条》目标。

 

(图片来源:人民政协网、百度百科  图片编辑:笪曦)编辑邮箱:scljf@163.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6)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