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艺清单 > 文章详情
李安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之不剧透"观影报告"
分享至:
 (72)
 (17)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李君娜 2016-11-09 06:16
摘要:李安的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定于11月11日公映。随着8日上午上海影城1号厅的媒体场的“先睹为快”,这部“众人期盼”的影片在上海被提前揭开了面纱。

媒体场在上海影城1号厅放映。答案不言而喻——能放映李安用3D/4K/120帧拍摄的这部高清晰电影最高规格拷贝的,全球仅五家,上海影城1号厅是五分之一。此外,这个影厅的全景声放映条件,甚至超越了洛杉矶、纽约、北京、台北等另外四家影厅。

 

无疑,在这里观看《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应该是最“接近”李安想呈现的新片效果;也能更好地审视这部被李安称作“未来电影”拍摄技术。甚至,在这里还能最“接近”导演李安本人——李安一下飞机就赶到了媒体放映场,没有“座位”,他就倚靠着走廊扶手,和上海的第一批观众一起观看了影片。

 

技术无可争议:史上最清晰影片,没有之一

剧照

 

入场前,每人照例领到一副3D观影眼镜。观看《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的Dolby3D眼镜分量明显更重也更精良,镭射镜面明晃晃的,完全可以当镜子用。据说,北京放映时,影院方透露这样的一副眼镜,光成本就要800元。

 

用“史上最清晰电影”来形容李安的这一部新作,并不过分。影片中,主角们脸上的黑痣、毛孔、皮肤纹理等都清晰可见。子弹横飞的伊拉克战场如同亲历,球赛中场休息时餐盘里的火鸡,真实得让人忍不住想取过来大块朵颐。而近距离生死肉搏的剧情,角色的表情、青筋、血液乃至呼吸的真实程度,令人震撼。球场观众席上,愤怒的大兵勒住了一个观众的脖子,后者的脸色因为窒息由白转红,真实得令人发怵。

 

一位观众这样评价这部电影的清晰度: “仿佛近视眼做了激光矫正手术后的清晰度。”

 

清晰和“120帧/4K/3D”这个在电影史上几乎是“开天辟地”的拍摄技术有着绝对的因果关系。这一拗口的电影制式表述,是李安这部新片的最大“卖点”,甚至超过了对李安以及这部作品故事本身的关注。

 

这种不同以往的视觉观影体验也让不少人更容易出戏和跳戏。一位观众说:“我被电影中餐桌上的高清食物和摆盘分散注意力,以至于没有十分聚焦餐桌上角色之间的对话。”

 

更有观众“担心”,失去了传统电影画面的颗粒感,感觉不像是在看电影,是不是也是一种“不合理”?

 

这些困惑,也可以看做是对这部电影在视效技术上的“致敬”。没错,是实实在在的真实技术,而非看上去很美的虚假特效。拍摄帧数越多,画面抖动越少,李安把迄今为止电影史上的每秒24帧拍摄常态一下子刷新到了120帧,五倍的区别,并非一句虚话。

 

没有人会抗拒“未来电影”的清晰化趋势,所谓的“不合理”或“出戏”,也仅仅是因为观众现阶段的不习惯。

 

当然,每秒120帧的拍摄速度依然远低于现实中人的眼睛能看到的清晰度。《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中的世界,不可能比我们肉眼能看到的现实世界更清晰,它只是迄今为止电影史上的最清晰影片。如果抱着太高期望去看,也许会收获失望。

 

李安在上海影城1号厅站着看完了此片。在上海站之前,他同样看过纽约、北京等影院播放的版本。他说:“上海是呈现效果最好的厅,唯一的遗憾可能是,座位的颜色是红色的,红色反光到影片中,会降低电影的一些亮度。”

 

技术与艺术应该融合

 

对于座位颜色微弱反光的较真,也足见李安对新片的细致执着。

 

但或许是因为技术上的无可争议,《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在艺术上却遭遇不少争议。

 

此前,《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在北美首映后,有评论指出,顶配的技术并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故事。

 

而从在北京和上海的两次首映观众反映来看,中国观众似乎更能“理解”李安的导演意图。观影中,一样有人看得昏昏欲睡,有人看得热泪盈眶,但撇去技术,这依然不失为一部李安式哲学命题表达的电影。有评论人士指出,总体上,这是一次很奇特的观影体验,不能用好或者差这样简单粗暴的评价,更多的是,观众是否适应,以及技术和故事如何更好地融合的问题。

 

就在媒体场放映后的当天下午,李安与《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主演乔·阿尔文、李淳以及出品方博纳影业集团总裁于冬、Studio 8公司CEO Jeff Robinov等一同现身上海发布会。谈到新片的技术,李安认为技术不是时髦,而应紧扣主题。他坦言,不是因为想到了要用新技术,然后再确定这个题材,恰恰是想更好地表达出故事本身,才觉得必须用更好的技术去呈现。“《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不是一个故事性的电影,它表现的是个体的内在自我观察,是以感官、思绪性的东西为主。电影的内容和技术是一体的,这也是为什么要用这样一种全新的技术去呈现的原因。”

李安导演携新作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亮相上海,主演乔·阿尔文(左三)、李淳(左一)等一齐现身,第85届奥斯卡最佳配乐获得者、为《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及本片配乐的Mychael Danna(右三)出席。

李安之子李淳在片中出演比利的战友

 

为此,“不懂电脑”的李安愿意用数年的时间钻研新的表现手段,力求完美。他谈到:“新片虽然超前,但讲的还是人的情感,希望大家静下心来好好体会比利的内心,去把握他心理转变的过程。”提及技术与艺术“一体两面”的关系,李安说他的观点仍然是这样,电影人虽是艺术家,但一定要为电影手法的突破找到出口。“电影是更加‘外化’的艺术,如果只听故事,还不如去看书。”

 

主演阿尔文:我经历过利比一样的困惑

 

而如此清晰的镜头下,第一次演戏的男主角,竟然没有让观众失望。

 

新片中,李安一如既往地启用新人演员担纲主角。拍摄本片时,乔·阿尔文还是一名英国的大三学生,这是他第一次演电影,就把林恩平时的腼腆呆愣,危机时的冷静,被战场折磨的痛苦,面对选择的犹疑不定,甚至对性感女孩儿直白的喜欢,都被他演绎得非常自然,并且还很可爱。

 

李安说:“新人身上有那种纯真的东西,表演技法的痕迹少,可以很好地表现真实情感。”谈到怎样挑选到乔·阿尔文,李安导演笑说“第一次试镜就敲定”。对于这个问题,乔·阿尔文自己感触颇深:“我感觉很幸运,能被李安导演挑中拍这部电影。可能我本身就是个很敏感的人吧,也经历过这个困惑的状态,所以比较能理解比利的想法。在片中我努力将自己对比利的理解还原了出来,李安导演在这中间给了我很大帮助。”

乔·阿尔文

 

纽约首映后,乔·阿尔文在片中的表现受到了影评人和观众的一致认可,其星途不可限量。

 

媒体场观影之不完全报告

 

“看破人生况味,能戳破幻境的虚无和家常的无可逃避,在秋风中品肃凉,还是得服李安,比利就到了化境”——令狐笑(电影从业者)

 

“如果你是带着看文艺大片的心态去看,就不会失望。”——东成西就(媒体人)

 

“对于李安‘定义’的电影未来,很喜欢一位朋友的观后评论:仿佛近视眼做了激光手术。最喜欢的台词是悲凉的people move on,英雄即便再辉煌早晚还是要被慢慢淡忘。男主角的那句nothing is better than something也好爱,我们大多时候信奉的都是something is better than nothing,但事实上something并不是我们想要的。PS:安叔竟然默默地跟大家一起在观影,粉丝表示好激动。”——于音绕梁(电影从业者)

 

“4K/120帧。非常沉浸的观影体验,又和VR那种令人眩晕的很不同。可以感受更多人物的情绪,气氛,以至于仅仅是一些平叙镜头,你便潸然泪下。我想这才是李安真正想要的吧,他把椅子的距离从10米搬近到了1米。”——戴震东(媒体人)

 

“没有传说中的哭点,一直很隐忍,这很李安。谁说他是技术控?是的,他是。有点晕帧。”——差不多吧(媒体人)

 

“这部电影更需要静下心来去细品,来感受李安含蓄地表达的东方哲学——上善若水,静水流深。”——芳芳小主(媒体人)

 

“太清晰了,清晰到如同亲历了一场战争,一场内心交战,我们都是比利·林恩。鬼知道他们经历了什么,李安让我们知道了。”——D(自由撰稿人

 

“这是一部你看完之后要在座位上缓很久的电影——缓着,从另一个人的人生里重新退出来。李安无愧于‘大师’之称。”——俞璐Menthae民谣音乐人、电影人

 

“有那么一瞬觉得自己好像站在家电卖场的高清电视机柜台前,那种扑面而来的清晰、绚烂、明亮……说是真实吧,又显得太不真实。幸好这是李安,他努力地平衡‘未来''与‘现实’的关系,需要去习惯,也值得去回味。”——Shumiy(媒体人)

 

图片来源:蒋迪雯 摄、豆瓣、网络  图片编辑:笪曦  编辑邮箱:ljnjf@163.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7)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