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郊野笔记 > 文章详情
上海最“土”的村和最“洋”的艺术碰撞后,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分享至:
 (11)
 (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茅冠隽 2020-07-16 18:20
摘要:最“土”的村和最“洋”的当代艺术碰撞后,能产生怎样的火花?

最前沿的当代艺术在哪里?在人头攒动的艺术品交易市场,在高端大气的展览大厅,也在偏远寂静、毫不起眼的田间地头。

崇明区竖新镇前哨村由滩涂围垦而成,很偏僻,很小,还很“土”。不过,最近这个不起眼的村子却和当代艺术有了越来越深的“亲密接触”。

去年10月,一个名为“降临”的当代艺术群展亮相前哨村,40余组绘画、雕塑、装置、摄影、大地艺术作品出现在这个小村庄的田间地头,不少雕塑、装置类艺术品至今仍在前哨湾大地艺术走廊边展出;今年5月至10月,又一场名为“秘境”的艺术展在前哨村举行,展出了40余位艺术家的近百件作品。

最“土”的村是怎么和最“洋”的当代艺术结缘的?两者碰撞后,能产生怎样的火花?

前沿艺术品“降临”小村落

在前哨湾大地艺术走廊上走走,如同穿行于原始森林。这条长约1300米的小道一侧是郁郁葱葱的公益林,一侧是崇明的骨干河道——北横引河,河边长满了茂盛的灌木和野生李子树,适逢李子成熟,空气中有浓郁的李子香味。

在如此原生态的地方,当代艺术却已悄然生根。在路边,有伫立在旷野中的巨大花脸雪糕雕塑,魔幻地放大了人们的儿时回忆;有摆出千手观音造型的古希腊众神雕塑;还有巨大的雕花木质鸟笼——这些都是“降临”艺术展中的展品,保留至今。

陆平原 《星期六——花脸雪糕》


商亮 《拳击人战舰》

不远处的前哨当代艺术中心,由一座废弃了二十余年的自行车车铃厂改造而成,完好的厂房在翻修后成了展厅与办公室。在这里,“秘境”艺术展正赋予这些充满年代感的老旧平房新的生命力。厂区大院中央摆着一个高达10米的巨大健身器,看上去力量感十足,四周展厅里还保留着“质量就是生命,时间就是效益”“注意安全,勿戴手套”等上个世纪的厂房标语,这些标语和一幅幅、一件件当代艺术作品形成了一种奇特的融合。

“降临”展览开幕现场:徐震《进化—综合力量训练器》

这些光怪陆离的当代艺术品,为何会“降临”在一个小村落?

前哨村原名新垦大队,上个世纪60年代由人力围垦造田而来,至今保持着较完整的原生态风貌,村里近1700亩耕地中,1400亩种了公益林。前哨村村域面积仅1平方公里多,全村只有百余户人家,村里没什么产业,除了公益林流转后每亩每年1100多元的收入,村民要赚钱往往只能打零工,常住村民中超过60岁的有八成多。

“按照传统的产业发展思路,前哨村似乎很难‘突围’;但只要找准了发展路子,一些看似‘缺陷’的特征,反而会成为我们的优势。”竖新镇党委书记陈尧说。

施勇 《可能》

2018年,竖新镇党委政府试图改变前哨村“落后”的局面,将生态优势转换为经济红利,想到了发展文创产业,争取到崇明区文旅局支持,在此打造前哨湾大地艺术村落。前哨湾项目覆盖整个前哨村,由艺术家驻留项目、前哨当代艺术中心、艺术民宿、大地艺术走廊等组成。“前哨村面积较小,有利于项目的整体规划和统筹;一条北横运河穿流而过,宁静而相对封闭的生态环境为艺术家们提供了一个不同于喧嚣都市的创作空间,他们充分利用前哨村在自然风貌及人文生态上的‘未定义性’,创作灵感和艺术思路在此源源不断迸发。”陈尧告诉记者。

让艺术和村庄、村民产生实际联系

陈尧告诉记者,无论是办艺术展、建艺术走廊还是把老旧厂房改造成当代艺术中心,这些都不是简单的“送艺术下乡”,而是要让艺术在乡村真正生根。“把艺术引入乡村,不是‘一阵风’、不是消费和改造乡村,更不是一场只有外壳的艺术实验,而是真真切切和村庄、村民产生了实际联系。”

前哨村支部书记卞程承告诉记者,去年秋天,“降临”艺术展尚在筹备时,他心里还有点忐忑:村里的老人们会欢迎艺术家、艺术品吗?“没想到在筹备过程中,老人们戴着老花镜也要积极帮忙参与展览筹备工作——平日村里太安静了,听到要搞活动,大家都很兴奋。”

刘建华《人人都是小泥土》

“降临”艺术展是去年10月20日开幕的,到今年疫情发生前,前哨村已迎来了3000余人次的观展者。“最远的一波游客是从内蒙古过来的。很多展品都成了网红打卡点,比如那根竖立在旷野中的巨大版娃娃雪糕,几乎每位游客都要过去拍照,村民们也喜欢去和这些艺术品合影留念,村里的人气一下子旺起来了。”卞程承说。

最关键的是,前哨湾项目让村民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陈尧告诉记者,打造前哨当代艺术中心的过程中,负责项目运营的公司把废弃的自行车车铃厂厂房整体租下,5年租金20余万元。根据村里的相关章程规定,这笔租金中的60%将在每年底分红给每位村民,大家共同得益。

Martin Creed《作品No. 587》

游客来到前哨村,一般不会看个艺术展就走,也要吃、住。针对这部分旅游需求,前哨湾项目方已在村内打造了三栋民宿,其中一栋是团建房,一栋是亲子房,另一栋是九连排的标间,一共有60多个床位,这些民宿也是承租村民闲置农宅后改造而来。

前哨村320号,原本是70多岁村民林玉琴的住宅,如今已被粉刷改造一新,还在屋后、屋侧窗外镶上了颇具艺术感的彩色玻璃,成为一栋主打公司团建的民宿,共有37个床位。林玉琴告诉记者,她的子女在外地工作,她一个人住在前哨村,自己吃、住都在辅房,两层楼的主房长期空关,越来越破旧。“前哨湾项目要改造民宿,把我家的房子、宅前屋后的院子以及鱼塘整体租下了,一年租金有近3万元,合同签了20年。现在我每年多了一份租金收入,也不用为房子空关、年久失修发愁了!”

探索乡村旅游新业态

在前哨湾项目的远景规划中,未来前哨村将是一个与自然生态紧密结合的当代文化实践空间,形成一个有活力的当代文化基地,提供展览、讲座、工作坊、艺术家驻地等活动,为当代艺术的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我们想吸引艺术家在村里设立工作室,在这里驻留更长时间,在田间地头进行创作。”竖新镇镇长康乾告诉记者,目前已有数位艺术家正在和镇里、项目运营方联系,准备承租农民的闲置住宅做工作室,其中有艺术家已和项目运营方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夏乔伊 《强化物系列》

为了跟上村里人气的上涨,满足村民、艺术家、游客的实际需求,前哨村里的配套设施、基础建设也有了大幅改善。比如,村内一条近3公里长的闸西路,以往是4米多宽的破旧水泥路,最近村里对这条路进行了拓宽改造,如今已是6米宽的崭新柏油路;闸西路南侧3公里的健身步道贯穿整片林地,悠长小道尽显生态惬意。

康乾表示,前哨湾项目是对乡村旅游新模式的一种探索。“在欣赏郊野风景、品尝农家美食之外,我们想把乡村旅游和文化艺术结合起来,创造更丰富的乡村旅游业态。靠艺术展、艺术品吸引游客、聚集人气之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前哨村的基础配套建设,未来引入水上飞机、游艇等契合年轻人喜好的文旅项目,让前哨村真正脱胎换骨。”

栏目主编:黄勇娣
图片来源:竖新镇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