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法治 > 说法 > 文章详情
身边的交通变化②路口的逆袭:从守法率10%到违法率10%
分享至:
 (46)
 (2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简工博 2016-08-11 06:00
摘要:政府部门严格管理之外,也要进一步改善服务,加强沟通,让更多的社区居民、社会单位主动投入交通管理之中:“严格管理与释放善意是并行不悖的。”

文/解放日报·上海观察 记者  简工博

 

 


在不少人的记忆里,延安东路、河南路路口的景象曾是行人在车流间穿插,非机动车违法上路,机动车插队抢行,鸣号声不断。

 

 


记者日前先后三次来到延安东路、河南路,每次至少半小时,遇上行人乱穿马路、非机动车乱骑行的违法屈指可数。在此直行、转弯的车流如河水般不停流动,连随意变道和违法鸣号也几乎消失。负责这一路口的黄浦交警支队三中队中队长王健告诉记者:交通大整治前,路口守法率不到10%,但现在违法率不到10%。这样的“大逆转”是如何实现的?

 

 

年轻民警统一执法标准

 


6月17日下午15时,记者在这一路口蹲守1个小时,竟没有一名行人闯红灯,非机动车也全部推行而过。因为路口较大,车辆极多,这一路口罕见地需三次过街,但即使走到路中间等候的行人、非机动车,也都规规矩矩地等候。过去因受行人、非机动车违法影响,道路常常出现“肠梗阻”,现在秩序好了,车辆有序流动,司机反映:“比过去开起来顺畅多了。”7月11日和8月3日下午,记者再次来到这一路口,仍然看到这样有序的场景。

 


北接南京东路步行街,南临豫园小商品批发市场,西侧有越江隧道入口和高架上匝道,路口本身还是不规则状的——在附近上班的市民陶云安其实对延安东路、河南路路口过去的混乱情况很能理解:“路口本身就不规则,还有很多游客不知道该怎么走,批发市场运货大多用三轮车——虽然河南路禁止非机动车通行,但走这里是最近的。”因为行人、非机动车违法持续不断,本就车多拥挤的道路上,加塞、违法鸣号的情况也频频发生。

 


负责路口的交警竺志平告诉记者,大整治伊始,很多人对于严格管理处罚很不适应,“什么样的人都遇到过了”。一线民警都知道,行人、非机动车是交通管理中的“硬骨头”。值守路口的三个民警,朱俊、竺志平出生于1989年,最小的滕嘉俊是1992年的。面对这样的情况,三个年轻民警没有任何“秘诀”,只能从处理每一起违法做起。他们甚至约定,执法管理都要一样——手势一样,标准一样,力度一样,“不能让别人有说‘昨天的小阿弟比侬好’的机会。”

 


竺志平记得自己处罚过一个“老爷叔”,对方开口就说“你这么认真干什么”,随后就要从他身边骑车离开。竺志平立刻退后一步,继续拦下车头,要求对方下车接受处罚。对方变了脸:“你怎么不懂经啦!”又说“我没钱的,随便你怎么罚”,最后干脆称“我身体不好,出了事情你负不起责。”保持着半米的距离,竺志平一手搭住车头,一边反复解释法律规定。一直从路中间退到南侧的北京银行门口,这名“老爷叔”才接受处罚后推车离开。

 


遇上“横竖横”的老爷叔,每往前走一步他们就拦一步;“熟脸”的居民,他们同样笑着回答“我相信侬下一次肯定不会,但是今朝这张单子是免不了啦”;冷嘲热讽的路人,他们用行动证明“违法者一视同仁”;至于直接闯过的骑车人,他们会呼叫下一个路口民警拦截,或骑车追上:“严格执法就要违法必究。”

 


“我们想方设法处罚到位,不是为了罚款,而是让他们能记住下一次不能这样做。”中午时分短短半小时的午饭时间,朱俊会在岗亭窗户上摆起摄像头,一边吃饭一边盯住窗外:“做规矩不能留空白,看到有闯红灯的、闯禁区的,我们马上出来执法,遇上抵赖,视频就是最好的证据。”

 

 

大整治一开始,朱俊和同事每天都要纠违在路口骑行的非机动车,特别是快递、外卖等“职业型”违法者。

 

 

社区宣传释善意赢民心

 


三个年轻民警,在交通大整治中都曾因严格执法受过伤。一天14时许,竺志平拦下一批违法骑车的人,一名中年男子高声抱怨,称自己不是第一次被罚,要离开现场。当竺志平张开双臂挡在他身前,告知不接受处罚将扣车时,对方忽然抽出车上电瓶,朝他胸前推去,猝不及防的竺志平直接摔坐在地上,伤及腰肌。

 


最让他们感到难过的,是不少围观的人竟然总会站在违法者一边:“你们何必管得这么顶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还有人替违法者说情:“人家做生活也不容易”。

 


竺志平记得,自己曾经处罚过一个居住在附近的女士。当时她抱着孩子闯红灯穿马路,被拦下处罚后,这名女子指着竺志平就是一顿乱骂,说得兴起干脆动起手来。竺志平本可以呼叫附近增援,以妨害公务将她带离现场。但考虑到这位女士抱着孩子,竺志平改变了主意:“我可以不拘留你,但我希望你能当一回维护交通秩序的志愿者,体验一下我们的工作。”

 


这位女士事后真来做了一次志愿者。随后,她竟然又主动要求做了一回。此后,她不但自己不再违法,还把故事告诉邻居朋友。每次碰到竺志平,她还会不好意思地跟他打招呼道歉。

 


在专业人士看来,政府部门严格管理之外,也要进一步改善服务,加强沟通,让更多的社区居民、社会单位主动投入交通管理之中:“严格管理与释放善意是并行不悖的。”

 


“有时一句善意的提醒,就会改变对方的误解。”闯红灯的行人、违法骑行的机动车,有不少是附近的居民。三位年轻民警会利用休息时间轮番到社区、街道做宣传。“至少混个脸熟,让居民知道,路口交警执法很严的。”偶尔他们也会向年长的居民卖个萌:“我不罚您,周围的人要说我不公平,您说我罚不罚?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您别违法。”

 


路口毗邻豫园和南京东路步行街,游客众多,不少人的确是第一次经过这里。交警遇到这样的情况,严管同时还会主动将附近所有可供骑行非机动车的线路详细告知骑车人。

 

 

大整治刚开始不久,纠正违法时交警必须详细宣传解释相关法律知识,逐步改变违法者心态。

 

 

良好秩序必须“全民动”

 


大整治一开始,竺志平每天至少要开上百张罚单。一个月过去,居然还是这么多,似乎没有好转的迹象:“说实话,都快没有信心了!”“但是好像突破了一个临界点,情况忽然就好起来了。”三位民警回忆,当大整治进行到一个多月时,路口情况发生了变化:“守法的人越来越多,违法的人越来越少了,帮警察说话的也越来越多了。”

 


一次处罚骑车人违法,一名推着电动车经过的快递员对着违法者说:“我是第四次经过这里,前三次都被他们罚了,过这个路口还是守规矩好!”

 


然而记者在附近走访时也发现,尽管路口违法现象已大幅减少,但在没有交警驻守的路段上,依然有人骑着非机动车在人行道上飞奔。作为“违法大户”的快递员告诉记者,公司对他们的服务态度和送达时间有考核,但交通违法“你们自己处理”。

 


“上海的交通要改善,首先是‘全警动’,严格管理;但解决根本问题必须‘全民动’,形成良性交通秩序。”在一些专业人士看来,目前上海交通管理虽然已出现了积极的变化,但“立规矩”、达到“警不在法在”的境界,依然需要持续的严管和科学的管理方法,特别是针对量大面广的非机动车、行人违法。

 


“有人担心交通大整治一阵风。”在王健看来,好的交通秩序是每个人都期盼的:“我们流了这么多血汗,再让它回到过去?自己都不答应。”一些市民则表示希望,呵护好这些交通的“好苗头”,既需要交警持之以恒的严格管理,也需要动员更广大的社会力量参与:“交通管理需要全社会的合力。”

 

图片来源:黄浦公安分局供图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