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科教 > 教育在线 > 文章详情
百年不遇雨灾之后,延安革命旧址修复工程基本完成
分享至:
 (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徐瑞哲 2016-06-12 19:53
摘要:截至2013年7月雨水灾害发生后的月底,整个延安市共有110个不可移动文物点受灾。如清凉山革命旧址、解放日报旧址山体滑坡;王家坪旧址后山路垮塌砸毁旧址围墙;南泥湾革命旧址窑洞垮塌;延安新闻纪念馆展室漏水严重……

以黄土窑洞为特色的延安,最大的“敌人”恐怕就是大雨。然而,3年前这一革命圣地遭遇百年不遇的持续强降雨袭击,引发洪涝、滑塌、泥石流等特大自然灾害。延安全市13个县区、158个乡镇和社区不同程度受灾,造成包括窑洞在内的房屋倒塌2.5万间(孔),紧急大撤离受灾人口62万。这也是延安地区历年来文物遭受损坏最为严重的一次,多处保护建筑发生坍塌,窑洞、砖木瓦房、礼堂等大部分出现渗水,围墙、道路、护坡等塌陷严重。

南泥湾革命旧址窑洞垮塌资料照片。

 

今天,在上海交通大学新成立的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近现代建筑保护委员会,对延安革命旧址灾后修复等案例进行了抢救保护技术研讨,并透露这项文物维保工程已基本完成。

 

据统计,截至2013年7月雨水灾害发生后的月底,整个延安市共有110个不可移动文物点受灾。如清凉山革命旧址、解放日报旧址山体滑坡;王家坪旧址后山路垮塌砸毁旧址围墙;南泥湾革命旧址窑洞垮塌;延安新闻纪念馆展室漏水严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高级工程师侯卫东等带领团队对此实施了灾后抢险加固工程。他们在文物建筑维修中执行了“最少干预”原则:在构件选材时,选取与原材料质地相同或接近的材料,同时保证原有构件、结构完整,处理好建筑传统工艺与地方建筑做法两者之间的关系,既尊重传统做法,又体现地方特点。

修复后的延安大礼堂。

 

在工程大部分结束后,侯卫东团队也提出,鉴于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气象事件增多,需要人们改变以往对陕北地区降水的主观认识,增加防范意识、建立预警机制,并勤于巡查,及早采取措施。他们建议,在不破坏文物建筑及原始风貌的基础上,应人为增加排水设施。如:增大窑顶排水坡度和透气孔;山体坡面增加截水沟、防洪渠等。侯卫东还希望将“海绵城市”的理念也引入陕北,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提高整个城市的排水标准,做到有效排水、平衡生态。

重整后的桥儿沟面貌。

 

与会专家认为,当前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在于,大量具有重要价值近现代建筑的遗产保护。与古建筑相比,近现代建筑由于历史年代短暂,在很长时间没有得到古建筑那样应有的重视,尽管随着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受保护的近现代建筑数量越来越多,但因实践时间过短、经验积累太少、缺乏方针准则指导实践等问题,致使保护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另一方面,我国文化遗产保护行业的很多从业人员缺乏近现代建筑保护方面的扎实专业知识,还需要适合平台与机会进行深入学习、交流,综合国内外先进的保护理念和技术,探索适合近现代建筑保护的模式与方法。专家们还研究了上海交大老体育馆和老图书馆、西郊宾馆紫竹楼、武汉大学学生俱乐部等保护建筑的修缮设计与施工。

 

题图说明:解放日报旧址山体滑坡资料照片。

图片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侯卫东团队  图片编辑:李文萍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