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海上记忆 > 文章详情
阳光,等待,与青春
分享至:
 (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大蒜锅 2014-10-07 00:20
摘要:这个假期,怀揣着刚到手的《独自等待》蓝光碟,我走在街头,阳光洒肩上,仿若年轻人。心里不禁想起了更久远的一部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
 

秋天的阳光依然刺眼,却不复热力。今年的这个时候,传来了电影《独自等待》发行蓝光影碟的消息,这也是大陆第一部发行“蓝光书”的电影。

 

去解释“蓝光书”是什么以及这部影碟的配置有多么高档,在这个网络时代,太过小众。现在,连80后都开始“怀旧”了,类似影碟这些属于70后乃至60后的玩意儿,已经被扔进数字化的大潮中浮沉,而且总的趋势是沉。

 

这个假期,怀揣着刚到手的《独自等待》蓝光碟,我走在街头,阳光洒肩上,仿若年轻人。心里不禁想起了更久远的一部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

 

如果说《阳光灿烂的日子》是60后写给年少的一封情书,那么《独自等待》则是属于70后的青春盛宴。有意思的是,两部影片正好相差了10年:前者1994年在威尼斯电影节上亮相,1995年在大陆公映;后者2004年在东京电影节上首映,2005年在大陆公映。

 

如今,又一个10年来临。回望“阳光”与“等待”,岁月轮转,时代在变,心中的情怀,却一如往昔。

 

这两部影片,都被奉为经典。不同的是,“阳光”普照的范围更广,跨度更大。直至今日,你去问个90后,也许不一定看过,但大都听说过“阳光”;而“等待”尽管在当时的各种电影节和网络口碑上收获无数,却不一定为今天的年轻人所熟知。这大概跟两部影片的野心和格局有关。不可否认,“阳光”比“等待”更宽广,更深邃,更与这个国家的时代转换息息相关。就像是60后与70后,前者总是更深沉、更老辣、更容易眉头紧锁。

 

《阳光灿烂的日子》片如其名,全片充满着一种暖洋洋的光影效果,一如半大小子们的青春荷尔蒙。这种光影效果仿若梦境,就像片中的一句台词:难道我又混淆了幻觉和现实?以这种方式描述逝去的年少时光,明眼人都看得出的是,此片指向的绝不只是对青葱岁月的追忆。它力图承载的是对那个时代的梳理甚至批判,笔墨集中在上个世纪的70年代。只不过,为了规避种种不便因素,它选择了青春的激扬和爱情的懵懂作为表象。

 

《独自等待》看上去就要简单得多了。它并没有追忆过去,而是直指当下——上世纪90年代中期,正是70后20来岁的年纪。同样是扑面而来的时代气息,所幸,那个年代没有太多东西需要隐晦表达。金钱和物质对生活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但理想主义还没有破灭。70后们可以很轻易地从中找到自己过往或者当下的影子。生活化而又显然经过打磨的台词,更是让人难忘。“献给那些从你身边溜走的人”,光是这一句,就得让多少人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阳光灿烂的日子》改编自王朔的小说《动物凶猛》,其本人也在里面露了一小脸,演一个大混子。跟结尾出镜的导演姜文比起来,很难说他们俩谁的痞气更大。

 

《独自等待》则由一个美籍华侨伍仕贤自编自导。很难想象一个“老外”能拍出如此“中国”的城市青春喜剧。他的成名短片《车四十四》也首次以高清格式收录在这次发行的蓝光影碟中。

 

这两部影片之所以成为经典,那份“情怀”是最大的功臣。每个人的青春都是难以磨灭的记忆,记忆一旦和时代相连,就容易产生一种叫做“深刻”的东西。所谓“深刻”,意味着它可以存在于过去、现在,也可以贯穿于未来。

 

那份情怀是什么?60后比70后经历了更多的变故,70后却拥有前辈没有过的平和和富足。所以,“阳光”有懵懂,也有残酷,解释着60后与生俱来的责任感;“等待”有信念,却很轻松,有一种70后挥之不去的理想主义调调。从一部电影的角度来说,讲好一个故事不足以成为经典,做好一切的形式不足以成为经典。真诚表达,忠实记录,再加上一点点艺术技巧,才能成就自己和同龄人的情怀。

 

让生命去等候,等候的时限不过数十年。如今,又一个10年来临。属于今天的青春经典在哪里?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文编辑:张杨 编辑邮箱:shguancha@sina.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