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科教 > 创新之城 > 文章详情
诺奖得主专访|阿龙·切哈诺沃:机器人永远无法取代人类,纷呈多元的人文是无价财富
分享至:
 (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顾泳 2019-10-29 21:03
摘要:“想知道人类这台精密仪器到底怎样操作的,这就是研究的初心。”

“我不是化学家,其实我是个外科医生,化学只是我的个人爱好。”今天召开的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上,2004年度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龙·切哈诺沃教授接受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发现成果并荣获诺奖,确实是我的兴趣使然。”

这位以色列科学家与同行阿夫拉姆·赫什科教授,美国科学家欧文·罗斯教授,共同发现了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简言之,他们发现了一种蛋白质“死亡”的重要激励,突破发现了人类细胞如何控制蛋白质的过程,以此荣膺诺贝尔化学奖。

然而在面对媒体时,犹太人阿龙·切哈诺沃开门见山澄清了自己的身份,“时至今日,化学也不是我的专业,它仅仅是我的爱好而已。”

诺奖得主眼里,身边处处都有化学的影子。从化学角度来治疗疾病?这样的认知已经太局限了。药理学、化学、生物学……这些已经一体化,很难区分你我他:当化学反应促成了生命后,生命科学也诞生了;生命感到不舒适了,由此诞生了药理学,医生职业顺势而生。

展望未来,阿龙·切哈诺沃认为,脑科学无疑是未来发展的潜力所在。“即便今天,我们仍不了解人类的大脑,我们不理解如何记忆?大脑怎样会生病?大脑的内部与外部到底有什么?人类虽然尚未治愈癌症,但已渐渐找到方法。当然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同样会出现。”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知,阿龙·切哈诺沃强调,知识是永无止境的,永远有新问题会冒出来,期待人类去解决。知识无穷无尽,人类延长了自己生命,换来的代价是很多疾病随年龄增长而出现。十九世纪时,全球人口仍死于传染病,人类当时没有能力、没有技术去解决传染病。而今年龄增长了、癌症变多了,从上海到华盛顿,所有医院里的三大疾病种类几乎相同:心脏病、癌症和脑部疾病,亟待更多有识之士去着手解决。

脑科学的重要性,更反应在它的未知。阿龙·切哈诺沃说,时至今日,人类仍不知道它是如何工作的?爱情的反应到底如何发生的?为什么有的人特别有才华?……“想知道人类这台精密仪器到底怎样操作的,这就是研究的初心。”

阿龙·切哈诺沃还是个人文主义者,“机器人永远只是工具,人脑是无可取代的。机器人并不在乎自己多聪明、多漂亮,因为人类在制造机器人时,肯定按照比自身略低级一点的标准来设计。”

“我不想自己的生活中都是机器人,我依旧相信人文的美好与灵感。”他表示,“机器人会下象棋却写不出歌,机器人会写本书却产生不出独一无二的文化。纷呈多元的人文,是最宝贵的财富,是属于人类独一无二的才能,更是不同人种间碰撞出的精粹。从音乐、美术、设计到感知,机器人都无法比拟。

“中国的学生特别遵循规律,很乖很听话;以色列的学生完全没有规则,想怎样都可以,时时挑战老师,两个群体中和下,就是最棒的选择!” 他最后寄语年轻人,“服从自己的内心、按照自己的兴趣来做事,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与收获!”

栏目主编:黄海华 文字编辑:黄海华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项建英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