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思想汇 > 文章详情
下周即将召开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为什么要聚焦治理现代化这个重要主题?
分享至:
 (28)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曹东勃 宋锐 2019-10-25 06:31
摘要:正确认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意义,理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背后的深刻涵义,是在新时代走好中国道路、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坚定前行的题中应有之义。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24日召开会议,会议决定,十九届四中全会将于10月28日至31日在北京召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论断,并将其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而十九届四中全会则把主题聚焦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正确认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意义,理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背后的深刻涵义,是在新时代走好中国道路、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坚定前行的题中应有之义。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纳入大会主题,深刻凸显了新时代坚持这一鲜明旗帜的重大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明,赓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基因,凝结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经验智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和期盼,凝聚着亿万人民的奋斗和牺牲,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发展中国、稳定中国的必由之路。”中国今天取得的发展成就,最根本是得益于我们经过艰辛探索找到了一条适合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中国而言,除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没有任何别的什么主义能够真正解决我们遇到的一切重大问题。

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了。“我们勤劳,我们勇敢,独立自由是我们的理想;我们战胜了多少苦难,才得到今天的解放。”《歌唱祖国》这一歌词高度浓缩了中国人民特别是那些仁人志士自鸦片战争以来,苦苦探求救国救民之道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我们曾师夷长技、自强求富,尝试了各种道路,学习了各方列强,但正如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振聋发聩的一问:“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学生呢?”“封建复古”“全盘西化”“第三条道路”……凡此种种救国方案逐一破产,“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最终成为历史的必然趋势、人民的必然选择。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以社会主义为目标的革命事业彻底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这条正义大道彻底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和命运。

实践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总结70年砥砺奋进取得的发展成就后,郑重宣示:“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之初,就拒绝对未来社会做详细描述和预测,究其原因,正在于马克思主义始终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发展社会主义。新中国走过的70年,就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探索怎么建设、发展社会主义中国的70年。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进一步表明,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带领中国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并将社会主义道路不断与时俱进、不断拓宽发展。

面向未来,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植于中国现实国情、反映人民群众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也是从历史深处走来、被实践证明了的光明大道。在由“富起来”向“强起来”奋进的伟大征程中,我们必须始终毫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面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旗帜问题、道路问题成为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第一位问题。这是当下仍然有必要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现实意义,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证。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意义

邓小平同志曾深刻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重视制度的作用,以制度的建设促进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既是中国共产党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发力重点,也是中国共产党提高治国理政能力水平的主要方面。

制度的成熟和完善需要一个过程。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培训班上,特别比较和总结了人类历史上不同政治制度建立、巩固和成熟所需的时间。我国建立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以来,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即便如此,我们仍然有大量的制度建设工作去做,以期这一制度不断趋于完善。习近平总书记提醒全党:“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就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基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特别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初级阶段不仅仅意味着最初的生产力落后,也意味着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仍然任重道远。当此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之际,更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松懈和怠惰。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基于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形势。一方面,这是在激荡形势中应对风险和挑战的迫切需要。面临不断深入调整的世界格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新的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越接近世界舞台中央,越处于国际矛盾的风口浪尖,越要保持强大的战略定力,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也就是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从容应对。另一方面,这也是在直面资本主义的竞争挑战、在深入比较中凸显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必然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造就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国际地位大幅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然而放眼当前国际局势,资本主义仍占主导地位,个别国家基于保护主义而推动的逆全球化浪潮来势汹汹,不同体系和制度之间或明或暗的较劲乃至对抗始终存在。凡此种种,都要求我们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基于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主要矛盾。马克思主义就是在致力于为无产者乃至全人类谋解放的社会洪流中应运而生的,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首篇,也是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讲话中提出的重要论断、作出的郑重宣示。历史与实践已经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也必须依靠不断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体言之,就是要坚持以新发展理念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打造高质量、更全面的发展格局,切实保障发展成果惠及各个地区和全体人民;以不断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要求。在继续发展生产力、夯实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同时,更加关注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需要和精神文化需要,以追求高品质的社会性需要、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为实践导向,以更加完善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制度,践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论内涵

在全球性的现代化浪潮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框架下构建一套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提高执政本领和治理能力是新时代党治国理政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两者相辅相成,单靠哪一个治理国家都不行。治理国家,制度是起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作用的。然而,如果没有有效的治理能力,再好的制度也难以发挥作用。同时,还要看到,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虽然有紧密联系,但又不是一码事,不是国家治理体系越完善,国家治理能力自然而然就越强。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充分反映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奋斗宗旨,生动展现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责任担当。一方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就是推动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以保障和落实人民当家作主的过程。我国的国家治理体系体现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对国家的治理,其中党发挥领导作用,人民群众发挥主体作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就是要落实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的领导体制机制,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利益,并在这一过程中将“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程序化。这是保障社会繁荣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作为一种顶层设计,也是顺应全球化竞争形势和现代化历史趋势、构建全球治理体系的必然抉择。当前国际关系风云变幻,矛盾层出不穷,中国以负责任大国的魄力和担当,坚定不移共建“一带一路”,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中流砥柱、定海神针。因此,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国内治理战略,也是对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这一国际目标的有利配合和积极行动。

国家治理能力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不仅是对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优良传统的继承与发展,也体现了新时代党带领全国人民追逐民族复兴目标任务的必然要求。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历来强调治国理政能力建设。早在延安时期开展学习运动时,毛泽东同志就提醒全党注意“本领恐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提出“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执政党的党员应该怎样才合格,党怎样才叫善于领导”这一重要问题,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要求。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分析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面增强执政本领”,并提出新时代干部应提升八项能力以增强执政本领的具体要求。从增强执政本领到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共产党人对治国理政的探索一以贯之、不断深入。另一方面,纵观朝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顽强奋斗的历史征程,我们已经到达最为关键的节点,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在这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如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只有继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国家机构的履职能力、人民群众管理社会事务的能力,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通过各种创新手段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的制度优势彰显出来,才能在新时代民族复兴的长征路上破除艰难险阻,将所有围追堵截统统抛在身后。

作者单位: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栏目邮箱:shhgcsxh@163.com

栏目主编:王珍 文字编辑:王珍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雍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