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国内 > 港澳台 > 文章详情
【上观直击香港】“废青”砸智慧灯柱:这场无妄之灾后,香港科创该怎办?
分享至:
 (18)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若拙 2019-08-30 06:01
摘要:创科红利已放在面前,香港是选择继续吃老本过着蹉跎岁月,还是紧抓机遇赶上发展的快车,决定了这座城市的命运。

在本月24日的一场游行中,竖在香港街边的多根智慧灯柱成为部分激进示威者破坏的目标,被锯断、被拆解、被踩烂。起因是这些示威者认为智慧灯柱正在悄悄地搜集个人资料,侵犯个人隐私。

我对智慧灯柱并不陌生。去年12月在采访特区创新及科技局副局长钟伟强博士时,他向我介绍,不同支付方式间的快速支付系统、数码个人身份以及智慧灯柱是特区政府《香港智慧城市蓝图》目前力推的三个项目,一旦建成将能潜移默化地改变香港居民生活方式。当时,钟博士还很乐观地说,2019年这些灯柱都能投入使用,用于搜集城市数据,配合5G时代到来,推动智慧城市的发展。

今年7月,50 支具有蓝牙交通探测器、气象感应器等功能的智慧灯柱投入服务。结果被裹挟进了这场修例风波,一个月后便被殃及池鱼,遭此无妄之灾。

“是不是有点‘反智’的感觉?”一位当地学者苦笑着问我,这让她想起当年欧洲纺织女工砸机器的故事。高科技、大数据时代的隐私保护,全世界都会遇到,本来就是一个完全可以理性讨论、且能不断有所改进的问题。为了回应民众忧虑,特区政府也成立了技术咨询专责委员会,邀请专业、独立人士检视灯柱的隐私保护和信息安全问题。

然而,在这场风波中,港岛内外一些别有用心的谣言,让所谓的“隐私保护”变形走样极端化,以一种令人瞠目结舌的方式展现给世人。以至于特区创新及科技局局长杨伟雄痛心疾首,说这一天是“香港创科史上最黑暗的一日”。

倒下的不止是灯柱,还有人心。科技创新的核心资源是人。如果去数码港或香港科技园实地走上一遭,不仅能看到各色皮肤的老外,还有操着不同方言的内地朋友。比如“独角兽”企业——位于科技园的商汤科技香港公司总经理尚海龙就是一位内地人士,他说很喜欢在香港工作创业的氛围,他的团队中有香港同事也有像他一样的内地人。我想,这就是香港搞科创的最大优势——更高的开放度,以及背靠内地面向世界,广纳天下人才而用之。

可是,这几个月激进人士的破坏行为,严重冲击了香港引以自豪的社会秩序,煽动了对内地的对立情绪,让社会陷入不安情绪之中。上文所说的那位学者就告诉我,之前有同事接到内地家人电话,问他要不要先回内地避避风头。这位同事最后还是选择留在这边,只是出门时会更小心些。我想,人心如果浮动了,那么队伍也就容易散。

说实话,通过之前的那次采访,我愈发感觉到香港搞科创并不容易。它地域狭小寸土寸金,创新氛围也不算浓厚,四大传统产业过于强势,特区政府能拿出的财力支持也有限。一位孵化基地的负责人就坦言,与内地城市比起来,初创企业得到的资助并不多。数据也能为之作证,在全球竞争力排名指标中,香港的“创新能力”项目一直都偏弱。

然而,科创又是一条必须走下去的路。用特区创科局副局长钟伟强的话说,“特区政府将创科带来的新技术发展,视作香港经济转型、再工业化的重要动力。”这就出现了一个很令人不安的悖论,部分香港青年走上街头,他们说看不到“未来”,自称是所谓“废青”。可问题来了,当特区政府真找了一条通过创新来推动发展改善民生时,他们又对此充满疑虑,甚至在坏人的挑唆下做出蠢事。但是如果特区政府又重走老路,那么他们不就更看不到希望了?循环复始,走进死胡同。

我常常在想,在香港搞科创不易,才更应该珍惜那些新生事物,各界是不是能以一种更理性、更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用内地常说的话是各方“相向而行”。一位香港媒体人就说,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红利,如今,创科红利已放在面前,香港是选择继续吃老本过着蹉跎岁月,还是紧抓机遇赶上发展的快车,决定了这座城市的命运。而在我看来,决定的更是这座城市的未来。

栏目主编:洪俊杰 文字编辑:洪俊杰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项建英
内文图来源:作者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