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化观澜 > 文章详情
美国高校招生丑闻震惊世人,“揭开名校面纱”背后不全是光彩
分享至:
 (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施晨露 2019-07-01 08:39
摘要:“最好的教育应该是个性化的教育。”

前不久发生的美国名校招生录取丑闻震惊世人。为何全世界家长都对名校趋之若鹜?持续几十年的出国留学热,究竟对中国学生意味着什么?面对琳琅满目的中介宣传和课程推广,在盲从和执念背后,家长和学生都亟待专家指点迷津、去伪存真。在获取海外咨询更加便捷的今天,人们需要的或许不是更多解读,而是熟悉名校内情者给出干货。6月30日下午,主题为“揭开世界名校面纱”的第八期“市民文化客厅”在福州路上海书城举行。该期“市民文化客厅”由新华传媒联合上海报业集团旗下《上海学生英文报》共同举办。

“国际教育的核心,在于授课更在于育人。”主讲嘉宾之一、美国留学专家张恒瑞提出,大家应该改变出国留学就是留洋镀金的想法,转而更关注孩子个性的发展,强调学生自我开发的能力,注重参与社会活动、课外选修,让学生在毕业之后可以无缝隙地与社会生活连接起来。


张恒瑞详细解释了国际教育与中国传统教育的区别,在他看来,国际教育某种程度上能弥补中国学生运用知识、开拓思维能力方面的不足。“当然,如今国外名校对中国的基础教育已经越来越认可,特别是北上深等城市。由于父母教育水平、英文程度和国际化视野的提高,对孩子从小的教育更加重视。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上海学生在全球学生参加的PISA测试中获得了非常优秀的成绩。”张恒瑞说,中国学生接受国外教育和出国留学的功利性在降低,不再以哪个专业收入高为主要考量,更多地尊重个人的兴趣,越来越多学生投入到理工科以外的领域,专业选择逐渐扩大到人文和艺术领域。

随着想申请国外名校的家庭和学生数量倍增,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同时呈现出留学低龄化的倾向。越来越多学生具有学业以外的音乐艺术或体育特长,但对中国学生来说,参与课外活动的同质性较高,没有个人特色,是一大劣势。同时,家长不了解在申请过程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甚至盲目参考或试图重复别人的成功案例,也让申请过程失去了针对性。

“国外对中国学生有一些刻板印象:比如,他们成绩很好、特别是理科很好,但是只会学习,并且在申请过程中过于依赖中介。”毕业于布朗大学并在耶鲁大学取得硕士学位的上海七宝德怀特高级中学招生升学公共事务主任、UCLA加州州立大学招生官关世宁提醒申请者,要找到适合自己的申请方法。他建议同学们知己知彼,结合自身志愿、大学情况及在校升学指导,有方向、有目的地进行申请。他列举了名校申请关注的十项素养,包括沟通能力、进取心、团队协作能力、领导力、学术能力、交际能力、灵活性、专业技能、诚信品质及职业道德。

“这次活动的主题是‘揭开名校面纱’,最近美国部分名校曝出的招生丑闻,其实也让人们看到,‘面纱’背后或许不全是光彩的。”关世宁说,这些丑闻的曝光也让名校开始反思招生策略是否得当,比如重新定义“成就”,既考虑学生家庭之间的经济差异,也减少过多由“成就”所带来的压力。大学招生办公室告诫学生和家长“过度包装”的申请,反而危害大学申请的结果,他们更希望看到有自信、真实、诚实的表现方式是由学生自己来发声。

“我自己有过名校教育的经历,也接触过很多学生,同时我也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如果问我如何理解教育,为下一代选择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我会回答,对每个个体来说,没有固定的模式和答案。”关世宁强调,“最好的教育应该是个性化的教育,关键是了解自己,也了解对方。”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