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长三角 > 华东局 > 文章详情
南京的失落是上海造成的吗?
分享至:
 (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张娜 2019-06-25 07:00
摘要:在持续推动长三角一体化的进程中,上海与南京两座重量级城市联手合作,势必大有作为。

 将上海与南京并谈,远没有讨论上海与香港这种“双城记”来得自然。虽同处长三角的温柔江南乡,历史渊源甚久,但自近代以来,上海被塑造成繁华都市的符号,南京维持着千年古都的厚重气派与无声落寞,两者无论是在城市地位、面貌还是气质上都呈现出较大差异。不过,在持续推动长三角一体化的进程中,上海与南京两座重量级城市联手合作,势必大有作为。

百年历史看上海,千年古都看南京

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上海的“逆袭”史。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与诸多经济发达的江南名城相比,上海的“短板”就是缺乏历史文化底蕴。准确来说,这种历史认知指向的是近代以来形成的“大上海”,对于尚未登上世界舞台的“小上海”却未必。从六朝始,上海地区就开始以“华亭”、“云间”、“沪渎”等地名相称,早在《三国志·陆逊传》已有“逊径进,拜抚边将军,封华亭侯”的记载。到了唐宋时期,得益于航运贸易与商业经济的发展,上海地区逐步迈入经济政治发展的轨道,建立了华亭县,成立市舶司,并于公元751年脱离嘉兴,沿革华亭县外加吴淞江以北地区的范围开启了了长达1267年的基本行政规划。从唐晚期,华亭县凭借县治华亭(今松江区)与青龙镇(今青浦区)两大港口成为重要的贸易集散地,至宋朝通商范围已从江南地区扩展到日本、新罗等海外地区。而在元朝原华亭县一跃升为松江府,正式直属于行省的架构,且后又成立上海县。又因吴淞江上游河道堵塞,青龙港与华亭港逐渐丧失功能,下游支流上海浦(即今黄浦江)充分发挥了靠海水深的优势变成上海地区的核心港口。自此,上海作为重要港口的地位得益奠定,并在日后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明代上海(松江府)是全国棉纺织业中心,经济实力可观,且背靠丰饶的江南,贸易交往频繁。万历年间《歙志·货值传》有载“今之所谓大都会者,大之为两京,江浙闽广诸省,次之为苏松淮扬诸府”,松江府与苏州并列而论,可见那时的上海地区已经算是小有名气了。松江府乃是如今的上海的文化之根,说上海原来不过是个小渔村应是有失偏颇的。

“先有松江府,后有上海滩”,不过上海真正的崛起还是要从清朝说起,事实上在开放通商口岸之前,上海在清朝的地位就不容小觑。主要表现在:一是全国四大海关之一;二是苏松太道道台衙门的所在地;三是最重要的国内贸易港口。所以,依靠绝无仅有的地理优势,上海历经千百年的演变已然蜕变,而在1843年开埠之后,更是被历史推向了国际舞台,逐渐成为拥有“上海滩”、“十里洋场”等一系列标签的明星城市。这种大变局是史无前例的,在西方文明撕裂的口子上,硬生生造出一个中西交融的、走在时代前沿的繁华都市。

不得不说,上海的闪耀在某种意义上让南京显得暗淡了许多。提起南京,那就是一部活历史,几乎可以通过南京看到中国历史变迁的清晰脉络。拥有近2600年建城史与近500年建都史的南京,自孙权在南京建立政权以后就是东南地区无可撼动的政治文化中心,在明朝可以说是仅次于皇城北京的城市,在清代也是两江总督所在地,管辖着最为富庶的江南地区(其中就包括上海),民国时期更是政府中心。但是这种稳固的领导地位随着上海的惊人崛起逐渐被打破。从1926年起上海就正式脱离江苏省,成为与江苏并立的特别市,由国民政府直接管理。上海与南京相距不远,上海呈指数式的增长扫荡了南京城千年来的荣光,并很快就在短短数十间内取代了南京成为华东第一城。在这场现代变局中,一骑绝尘的上海成最大赢家,也造成了南京的失落。

不一样的魅力:“厚重”与“魔幻”

上海与南京,一新一旧两座华东地区的头号城市,呈现出迥然不同的城市气质。尽管如今的南京不再拥有过去那样的光环,但是它却展现出极为坦荡的宽容,看遍历史潮起潮落,接受命运的安排,依然开阔地迎接四方来客。从充满烟水气的六朝繁华、绮丽的秦淮河、“天下文枢”夫子庙、斑驳质感的明城墙到雄伟的中山陵,各朝代都在南京的书页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行走在南京城,葱葱郁郁的法国梧桐,随处可见的历史遗迹,恍然闪现在心中的旧事,重重叠叠排列开来,宛如置身于博物馆之中,这是千年文化古都积淀下来的“厚重”。时至今日,南京的繁荣程度虽与上海不可同日而语,也早已成为了现代化大都市,但属于南京的那份厚重仍然不经意在陵园、公园、城墙、建筑群乃至街头巷尾出现。而且很值得一提的是南京的“厚重”并不是那种窒息的沉重,而是带着看透风云变幻的坦然爽快,就像南京人总是挂在口头的“么得四”(没事),生活还是要麻溜地过下去。当厚重雅致的历史文化碰上了南京话的土气直白就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而这恰是南京独特的魅力——可以雅到极致,也可以“土”到极致。

上海不一样,上海洋气、时髦、魔幻的标签已经深入人心。从茅盾的《子夜》、张爱玲的《金锁记》、王安忆的《长恨歌》再到金宇澄的《繁花》,无论是作为城市景观的上海还是文学中的上海,可以说上海满足了人们对于特大都市的想象。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起,日本作家村松梢风首称上海为“魔都”,从此这个称呼就成了上海的别称。这种“魔幻”的上海味道不仅弥漫在如梦似幻的外滩天际线,更点出了上海的城市文化特点。村松梢风在对20年代的上海观察中就注意到上海城市空间的混杂性、异质性与交融性,租界、县城、歌舞厅、上海滩、贫民窟等各种空间都错综地融为一体,畸形的繁荣发展奇特又迷离,这种“魔性”是其它城市所没有的。直到现在,上海依然是人群构成最复杂、工作机会最多、商业经济最发达的前沿城市之一。穿梭在光鲜亮丽的南京路、外滩、东方明珠、陆家嘴,走过逼仄窘迫的弄堂、石库门、小巷,这是属于上海的“空间折叠”,也构成了属于上海的“魔都”叙事。学者李欧梵曾从文学的角度以“上海摩登”重绘了上海的现代、奇幻与浮纨,可谓是对上海“魔都”意象的深刻总结。

长三角不应只有一种色彩,摩登上海不能就此压过古都金陵,金陵也不能一味以魔都为城市发展模版,恰是多样的城市特点造就了了长三角的魅力。

走向一体化:奋进中的上海与南京

作为华东地区的龙头老大,上海是当之无愧的经济标杆。尽管近几年来因互联网产业布局慢于北京、深圳与杭州饱受诟病,但是上海的老大地位还是坐得稳稳当当。对于班里最优秀的那个同学,被寄予的希望也是最大的。南京被定位为华东地区区域中心城市,竞争国家中心城市,而根据《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和《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两大政策文件来看而上海的目标则是对标纽约,要成为未来国际影响力显著的全球化城市,将是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处于中国经济的心脏位置,上海所背负的期待与其所承受的荣耀一样多。目前上海是以金融、汽车、电子为产业支柱,未来将继续发力建成最主要的全球经济金融中心。可以看到,上海与南京的规划尺度是不同的,正如两者行政级别本身是省级与市级区别那么大。

南京的难题则是如何重新焕发千年古都活力。历史、科教、文卫、交通发展均衡的南京其实在强手如云的长三角优势并不十分突出,且近些年人口吸引力有限,努力让老牌三好学生走出瓶颈冲刺到前几名是摆在南京面前的挑战。但南京也并非一片不景气,未来潜力仍然可观,一系列的经济指标暴露不俗的竞争力,比如2018年南京GDP达到1.3万亿元,人均GDP以15.3万元仅次深圳与广州,位居全国第三;2018年城市财政收入增速以15.57%居全国第二;恒大研究院2019中国城市发展潜力排名排在第五位。此外,社会消费力也足够强劲,以上海1/3的人口占到上海消费总额的1/2。

在长三角一体化上升至国家战略的背景下,上海与南京的地位必将越来越重要。目前,上海与南京已在医疗、交通等方面展开一体化合作。南京作为长三角副中心城市,将南京都市圈和宁镇扬同城化放到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考量也是应有之义。未来很近,在上海的龙头带动作用下,奋进中的上海与南京将为长三角创造出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栏目主编:孔令君 文字编辑:孔令君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项建英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