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科教 > 教育在线 > 文章详情
妈妈患病去世后,男孩收到一封“天堂来信”️
分享至:
 (5)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龚洁芸 2019-03-30 11:59
摘要:这样“一封来自天堂的信”让人泪目,这背后,是浦东新区坚持了近二十年的“家书教育”。

“亲爱的孩子:妈妈在天堂,一切都很好。那里很美,没有烦恼,没有病痛。你会想‘只是,没有你和爸爸’,你错了,只要你一想我,我就会来到你的身边。我会在你身边,看你吃饭,看你读书,看你做作业,只是你看不到我而已,你要知道,我并没有离开!……爸爸需要你,爷爷奶奶需要你,身边有很多人还在关心你,妈妈在天上看着你……孩子,时间一定会治好你的伤痛,妈妈希望你,快乐!勇敢!让阳光快点照耀到你的身上吧!”

 

这几日,一封“来自天堂的信”在朋友圈中传阅,这是一封一位妈妈写给13岁儿子小陈的信。可是,妈妈已经因为绝症离开了他一年。给他写信的,是小陈的“另一位妈妈”——浦东新区吴迅中学的班主任老师王萍。

 

叮咛和嘱托,呵护和关怀,就像是自己的妈妈一样,吴老师的这封信,也帮助小陈摆脱了悲伤和消沉,重新绽放笑容,积极面对自己的人生。

 

这样“一封来自天堂的信”让人泪目,这背后,是浦东新区坚持了近二十年的“家书教育”——给孩子写封充满爱的信,给爸爸妈妈说说心里话,拉近了两代人的距离,消除了青春期的隔阂,打开了家庭教育的“双通道”。

 

 

“天堂的信”照亮未来的路

 

 

吴迅中学的“两代书”活动已经举行了13年。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吴迅中学有45%的学生是随迁子女,因为家长们忙于工作和生计,往往无暇顾及孩子的家庭教育。为此,学校举行了“两代书”的活动,请孩子和父母两代人以书信的方式,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这封“天堂的信”,就来自于“两代书”。

 

这封信写于九年前,但时至今日,班主任王萍仍记忆犹新。母亲节前,王萍给学生们布置了一篇作文《写给妈妈的一封信》,以此对学生进行一番感恩教育。根据王老师的布置,每个学生写完之后,都必须给自己的妈妈看,而且让妈妈写一封回信。

 

当王萍看到英语课代表小陈写给妈妈的信,潸然泪下。“亲爱的妈妈:您在那里还好吗?虽然我知道,这封信,您是收不到,但我还是抑制不住对你的思念,忍不住要写下它,希望您在天上能读到……”她知道小陈的母亲去世已有一年,爸爸也已新组家庭 ,王萍特意叮嘱小陈,可以让爸爸回信。但第二天,小陈依然交了“白卷”。

 

身为一位母亲,王萍又一次流泪了。几乎是毫不犹豫地,她提起笔,以他妈妈的口吻写下了回信。

 

收到信后的小陈,有点意外,但他向着王萍露出了羞涩的笑容。在这之后,这位少年的脸上,有了久违的阳光。如今,小陈已是一名大学生,他始终惦记着王老师,以及给了他生活希望的那封信。

 

时到今日,王萍依然做着班主任,依然坚持着学校的“两代书”活动。在对“两代书”活动的一项满意度调查中,学生与家长的满意率均超90%。校长李群说,13年的活动,看得到的是家庭教育在家长心中的逐渐扎根,还有对于孩子培养的理念在悄然变化。“两代人之间的话题,不再拘泥于分数和学习,更多的是做人的道理和人生的感悟。”

 

傅雷家书解心结

 

 

3月27日晚,上海市傅雷中学家长沙龙上,预备年级的学生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共读《傅雷家书》。

 

在这所以傅雷命名的中学里,读傅雷家书,给自己的父母孩子写家书,已经成为了继承傅雷精神,延续优秀家庭教育的传统。

 

预备年级的学生和父母一起读家书,已经成为了入学的“必修课”。校长傅国庆说:傅雷精神概括地说就是“对祖国的热爱与忠诚,对事业的认真与执着,对友人的真诚与坦荡”,而这些,都体现在了著名的傅雷家书中对两位儿子的谆谆教诲中。

 

如今,学校预备年级的学生会跟父母共读《傅雷家书》,撰写读后感;初一年级,家长给孩子写一封满是叮嘱的家书;到了初二、学生过14岁生日,家长和学生互写家书;初三年级,班主任会给学生写家书,即将毕业的孩子还会以学长的身份,给刚进校的学弟学妹写家书……在学校这个温暖大家庭里,师生、亲子之间通过书信表达对彼此的欣赏,化解了不少心结和困惑。

 

语文教师陆丽红曾经收到了在傅雷中学初二读书的女儿思齐的一封信:“妈妈,为什么有了妹妹之后,你不再像以前一样爱护和关心我了?”这是眼下二胎家庭普遍遇到的沟通问题,陆丽红很快给女儿回了这样一封信:“孩子,你知道吗?妈妈最享受与你相伴一起回家的时光……我挽着你的胳膊,如同遇见久未谋面的知心朋友,亲情陪伴之外,心灵的契合弥足珍贵……”从对立到理解,从封闭到敞开心扉,书信的沟通,让母女间的心贴得更近了。

 

这些年的书信来王中,像这对母女之间的沟通和“和解”不计其数。根据学校对全校1200多个家庭所做的调查,有超过90%的家庭认为“傅雷家书”活动给孩子的成长和家庭的和睦带来了积极的作用。

 

家庭教育的一把“钥匙”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如何和孩子沟通,是困扰着不同家长的难题。这时候,不妨提起笔,写封信。

 

在高度信息化的当下,一封封手写的书信,变成了不一样的纽带,牵起了孩子和家长,家庭和学校两头,也架起了一座座沟通的桥梁。

 

在浦东新区,家书教育已经成为了家庭教育新的实践,越来越多的学校鼓励学生和家长勇敢说出“爱的语言”,让彼此有一次心与心的对话。

 

在建平实验中学的大厅里,有一个“心灵港湾”,那里挂着学生们的挂一张张 “笑脸”,旁边是爸爸妈妈们写给学生的一封封的“家书”和一串串心愿风铃:“笑脸”是同学们一张张精彩纷呈、充满生活情趣的照片,爸爸妈妈的家书里,则是满满的爱意和呵护,生活的情趣、生活的美好,顿时在每个人心中传递。

 

家书就像是学生和父母之间的“粘合剂”。透过“家书”,爸爸妈妈们说出了他们的“真心话”,说出了他们对孩子的期待,期待孩子快乐学习,茁壮成长。

 

“家书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一项积极实践。它既是打开两代人‘心结’的钥匙,也是一面‘镜子’,教会家长爱的艺术。” 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史国忠说,家校合力,家校共育,能给孩子一个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立德树人,让他们更加健康、阳光、富有责任感。

 


 

【新闻链接】

一封寄往天堂的信

 

 

亲爱的妈妈:

 

您在那里还好吗?虽然我知道,这封信,您是收不到的,但我还是抑制不住对您的思念,忍不住要写下它,希望您在天上能读到。

 

您离开之后,刚开始我觉得,我能承受这个现实。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我实在太想您了。看着墙上挂着的您身体还好时绣的十字绣,我流泪,我会想到,您因脑瘤压迫视神经后,双目失明的情景;坐在写字台前做作业时,我流泪,我会想到,您时常默默地推门进来,端着牛奶,轻轻放在我的旁边,然后再默默离开;躺在床上,我又流泪了,想起您弥留之际,闭着双眼,但您的微温的手紧紧握着我……

 

妈妈,您知道吗?您走了,什么都变了。虽然在您生病的时候,我们都做好了您最终会离开我们的准备,但是我还是适应不了!我太想您了!我的生活发生了变化,我的学习成绩下降了,上课我总是会走神,我的性格越来越内向,我该怎么办?妈妈!您告诉我吧,希望,在梦中,您能告诉我……

 

爷爷奶奶看着我时,总会叹气,爸爸也变得不喜欢讲话,他本来性格就内向,现在话就更少了。现在,又有了“阿姨”,虽然她人不错,但她不是“您”,我不知道如何与她相处!

 

妈妈,虽然,我知道这封信,您是永远都不会收到的,但是我希望您知道:我想您!

 

(作者小陈原系上海市吴迅中学学生)

栏目主编:徐瑞哲 文字编辑:徐瑞哲 图片编辑:徐佳敏
图片来源:浦东新区教育局
题图说明:王萍老师(中)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