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上观学习 > 文章详情
说庄子是相对主义哲学高手,其实《逍遥游》通篇讲的是“格局”问题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刘思禾 2019-03-24 06:21
摘要:庄子说大小

大和小是一对基本词汇,我们用它们来衡量事物,作出区别和判断。

 

先秦诸子很早就谈到大和小,比如孔子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小是小事、细节,大是长远和重要的目标。孟子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个大,就是最严重的意思。这些用法,和今天没什么区别。老子以谈道著称,他用“大”来描述道,如:“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这个“大”就有了另一层意思,和一般的用法不同了。老子还喜欢用大来表示玄妙之意,比如:大方无隅,大器晚成(一作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又如大成若缺,大盈若冲,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等等。

 

在孔子和老子之后,墨子和他的学生最早自觉地思考如何准确使用词语。墨家学者对于大小的使用源于对物的分析,我们所熟悉的墨子学派所做的小孔成像实验,他们就很清楚的描述影的大小变化。他们的很多分析,显然有了思辨的意味。

 

后来,战国中期的惠子,就接着墨家的思路,对大小做了专门的说法。他说:“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按着这种说法,大和小在于一物之大小,而一物是由此物的边界来规定的,那么最大的“大”就是外部没有边界,最小的“小”就是内部无法区分。这个讲法已经非常抽象了,一般物的大小就可以通过边界的比较,而最大和最小在于没有边界。

 

惠施的说法,在庄子这里得到回应。庄子和惠施同是宋国人,庄子的年纪大概比惠施稍晚些,两个人有很多深入的思想讨论,大小问题就是其中一个。在《庄子‧逍遥游》中说: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这真是“大”,几千里长的大鱼,几千里翅膀的大鸟,真是遮天蔽日啊。然后庄子笔调一转,开始说小。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两只小鸟笑话大鹏,你看,我们飞得不那么高,只到树上,如果一时到不了,落在地上罢了,你飞那么高干嘛?哦,原来这个是小。庄子把这个叫作小大之辩。

 

在庄子这里,物形的大小、知识的深浅、年寿的长短、人生境界的高下,都可以叫作大小之别。大鹏是大,小雀是小;见识深刻是大,见识短浅是小;生命长久是大,生命短促是小。在庄子看来,这些大小的区别,最后都藏在于存在者的不同境界之中。在小的世界里,词语以一种小的尺度来理解,那个世界就是小的;而在大的世界中,一切语言都有着广大的尺度,那个世界就是大的。所以,大小不仅仅是物的大小,知识的多少,年寿的长短,这些一般的标准,最后让位于生命境界的高下。不同的境界有不同的大小定义,而成其为各自的世界。不仅仅是大小如此,我们常常使用的高下、贵贱等等也是如此。对这些基本词语的理解标识着使用这些词语的人的不同境界。

 

对于惠施的大小说法,庄子使用了一个近乎语言游戏的表述加以批评:

 

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

 

世界上没有比秋天小鸟羽毛的尖端最小的了,可是太山(泰山)那么大的山却可以是小的;世界上没有比生下来就去世的夭折儿更年幼的了,可是以寿命长久著名的彭祖却可以是年纪小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一个极致的语境中,不同的物类无穷无尽,物各有大小不同,单独判断一个物是大是小,这是完全无法分辨的。猴子比蚂蚁大,可是大象比猴子大;南京和无锡比是大的,可是和纽约比又是小的;一个博士的专业知识是深刻的,可是他讨论养育儿童却是短浅的。庄子使用了无穷参照系的办法,超越了惠施的大小判断。然而,如果要问:在一个参照系中,不是还可以区分大小吗?庄子也不同意,因为在他看来,物是变化不定的,没有办法用一个固定的影像来理解。更何况大小只是一种人类的词语,没有办法把握事物的源头,因而大小只是一种方便的表达而已,像是超市里使用的价格标签,要小心的使用,过了时候就放弃掉,而不要以为那就是事实了。

 

在庄子的世界里,最终和最后的境界是无法说明的,无法使用大小这样的术语加以描述的。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当然不必急着进入庄子的那个世界,我们可以学习的,倒是如何看待大小这样的基本词语。从一般的指称物体的形态,到小心且灵活地使用大小以适用不同情境,到把语言作为一种游戏一样的魔术,这里有不同的层次。大和小以及类似的基本词语到底怎样应该准确使用,这的确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大小问题不是古人思考而已,当代哲学家陈嘉映有专门的文章,叫做《说大小》。他认为,像大和小这样的基本概念:“不是一个共相,由个体平均分有,而是一种道理,一条道路,或宽或窄或长或短或直或曲,把形形色色的独特存在连通。”有趣的是,他在文章最后引了庄子来说明大小之韵味:“因其所大而大之,物莫不大,故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圣人十分明白这里面的辩证法,所以终不为大。然而,大鹏和小麻雀各得其乐,终究一个乐在四海一个乐在尺塘,圣人终不为大,终究他成了大圣人。明乎此小大之辩者,可与语大小焉。”这算是对庄子的一个回应,也是古今哲学家的汇通吧!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栏目主编:王多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曹立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