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上观学习 > 文章详情
为谁创作、为谁立言——为什么说习总书记对文艺界社科界提出的这个问题针对性很强
分享至:
 (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陈志强 2019-03-11 06:40
摘要:怎样理解社会主义文艺要为人民创作,为人民立言

2019年3月4日,习近平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指出:“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毛泽东早在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就提出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命题,并根据中国革命的实际,进一步提出了“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而利用的”文艺创作思想,这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首次系统、完整、具体地把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思想与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延安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解决了文艺的革命方向等问题,奠定了我国文艺工作的主基调。

 

2014年,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并一再强调“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文艺理论的内涵,是新时代中国文艺前进的思想指南。过去,文艺事业在党的领导下,将革命号角吹得响亮,将社会主义建设风貌淋漓尽显,将改革开放新风引领向前。当前,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既是软实力,也是硬实力。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提高文艺的核心竞争力。

 

一、为人民创作,为人民立言,深刻揭示了文艺和人民的辩证关系。人民既是文艺的消费者,也是文艺的“源头活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人民群众对文化产品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艺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群众性,每个时代的文艺作品都是对时代特征的艺术再现,都是对人民生活实践的形象展现。优秀的文艺作品具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审美教育功能,使人们在美的熏陶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的启迪和情感的升华,客观上对人民日益丰富的精神需求提供了充足的“文化食粮”。人民既是文艺的“源头活水”,又是文艺的天然裁判。文艺只有贴近人民,贴近生活,才能迸发出生机和活力。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这说明,一切优秀的文艺作品,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既反映人民精神世界又引领人民精神生活,在人民的伟大中获得艺术的伟大。

 

二、为人民创作,为人民立言,是基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的文学艺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井喷”。从数量上看,文艺创作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从质量上看,也出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从传播方式看,大有新媒体、自媒体和“融媒体”战胜传统媒体之势。但在发展的同时,文艺界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是不能忽视的。由于受市场经济、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和网络传播的影响,我国文艺圈浮躁之气弥漫,重发行量、收视率、点击率、票房收入的现象严重,逃税漏税、粗制滥造、乱性吸毒行为突出,低俗、媚俗、庸俗作品不断出现。一些文学作品失去判断、失去方向,甚至歪曲、夸大事实来博取眼球;一些电视节目主持人缺乏责任,为了提高收视率,不惜自毁形象,口无遮拦、哗众取宠;一些作家为了迎合某些读者层的心理,从而提高书籍销售量,在作品中无病呻吟、行文拖沓,毫无文学价值;一些文艺工作者毫无职业道德,成了市场的奴隶,甚至沦落到违法犯罪的地步。在这些人的作品中不仅看不到社会良知,看不到一个文艺工作者的担当和社会正义,还处处沾满铜臭气。这样的文艺工作者,对国家、对社会、对文化建设都是有害的。

 

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利用文艺的教育功能,指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已经成了非常迫切的问题。2014年,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上就针对“三俗”现象、拜金主义、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剽窃模仿、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等问题,提出文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政党,这两大事实决定了中国文艺只能是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文艺要健康发展,就决不能剑走偏锋。无论是裹步不前,还是成为市场的奴隶,都不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时代化的要求。

 

三、为人民创作,为人民立言,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要求。文艺作品要想为人民群众所接受,必须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表达出来,“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文艺只有为人民大众所喜爱,才有可能被人民大众所接受,才能进而发挥文艺的影响力。早在革命时期的延安,文艺的一个特点就是与工农兵相结合。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活跃着各种文艺社团和业余剧团,开展着各种形式的文艺创作和文艺宣传活动。作家们纷纷深入基层体验生活,感受民风乡俗,抒发真情实感,涌现出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等一大批优秀作品,这些作品把工农兵文学运动推进到一个巅峰,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这些作品激发了千百万群众的革命豪情,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立新中国发挥了无力伦比的作用。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文艺作品应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新社会风尚,以手机、互联网、数字电视等新媒体、自媒体和“融媒体”为平台,有效拓宽人民群众接触文艺作品的渠道。

 

四、为人民创作,为人民立言,是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使命和担当。文艺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早在革命战争年代就已经存在。1942年,抗日战争已经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关头。来自五湖四海的有志青年,怀揣文艺救国的梦想,越过千山万水,纷纷涌入延安,使延安成了生机勃勃的文艺圣地,随之也产生了许多问题:一是这些从国统区来的文艺工作者们对当地广大人民群众缺乏了解,和群众联系不太密切,没有真正体验过战斗生活,写作的中心仍旧是以知识分子为主;二是理论和实践脱节,部分作品严重脱离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很多文艺工作者来自全国各地,出身和成长经历也各不相同,有些文艺工作者本身就属于城市小资产阶级,自小生活条件优越,没有体验过普通民众的艰苦生活。还有一些文艺工作者性情比较孤傲,理想主义色彩过于浓厚,甚至部分文艺工作者还带有成名成家、绝对自由的思想,因而无法创作出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真实生活,引起人民共鸣的好作品。针对这些问题,毛泽东指出,文艺工作者平时要注重与当地人民保持密切关系,深入当地人民的生活,只有这样,文艺工作者才不会成为空头文学家或空头艺术家。一切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只有联系群众、表现群众,把自己当作群众的忠实的代言人,他们的工作才有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艺工作者积极响应习近平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深耕沃土,创作出了一大批人民听得懂、人民能共鸣的优秀作品。这些优秀作品的产生,离不开文艺创作者的妙笔生花,离不开文艺创作者的文艺实践,更离不开文艺创作者的大众情怀。2016年,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指出:“以为人民不懂得文艺,以为大众是‘下里巴人’,以为面向群众创作不上档次,这些观念都是不正确的。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的方法是扎根人民。只有永远同人民在一起,艺术之树才能常青”。总之,文艺工作者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群众,了解群众,联系群众,使自己成为群众的代言人,脉搏和群众利益一起跳动,才能从中获得素材和灵感,从而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文艺作品。

 

综上所述,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文艺既是人民精神生活的必需品,也是人民实际生活的创作品。进入新时代,我国已经走上改革开放的快车道,“人民”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不管时空如何变化,文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导向和服务本质没有变。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社会主义文艺要为人民创作,为人民立言。


作者为上海商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所教授

栏目主编:王多 文字编辑:王多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雍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