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艺清单 > 文章详情
18%65岁以上老人有轻微认知障碍,8%患失智症……当父母老了,我们怎么办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诸葛漪 2019-01-30 16:32
摘要:不是人见人爱的题材,却发生在非常多的家庭里

因为外婆生病住院,刚上大学的瀚瀚在假期担起照护失智症外公的责任。外公曾是全家人依赖的对象,如今却变得像孩子一样脆弱,需要寸步不离的照护……这是《外公的咖啡时光》带来的人生必修课。首演结束,八位主创参加演后谈,年龄在他们中划出明显分界线——中年人深感养老压力,每个人都有“难念的经”,需要压抑泪水;年轻人只有模糊而概念化的认识,尚处于旁观者阶段,“我要对爸爸妈妈好”更像一句宣言。

 

《外公的咖啡时光》灵感来自马维欣绘本《永恒的咖啡时间》。马维欣的父亲罹患失智症18年,如今已处末期。18年的漫长时光,足以让现在的马维欣能用平淡的口吻回忆往事,“母亲不停教父亲怎么记住行李,怎么吃药,怎么记住换洗衣物在哪里,但是她说了七八遍,父亲都搞不清楚。父亲住院了,每天都在哭,希望能看到母亲。”

 

 

《外公的咖啡时光》艺术总监丁乃筝与马维欣感同身受,“她的父亲有失智状况,我的母亲在去世前三年也是这样。所以我在看她的绘本、做这出戏的时候,心里既想说这个故事,又很害怕,因为会触碰到自己家庭一直在回避的事情。”

 

剧中饰演外公的演员樊光耀觉得,《外公的咖啡时光》让他看到过去的自己、现在的自己和未来的自己,“我的祖母90岁开外了,也有一些失智现象,万幸的是她还能叫出我的名字。我在演出时,会情不自禁担心家人,也会担心自己未来变成那样。”

 

樊光耀自嘲演两种角色最拿手,一是老人,二是坏人,演得最好的是“老坏人”。“和金士杰、李国修、李立群几位老师一样,我从年轻就没当过小生,一路演老人。我喜欢跟老人在一块,越老的老师我越愿意和他谈天。”在生活中,樊光耀也常常观察老人的行为举止、生理状态,“演一个失智症的老人,让人觉得他很可怜,这太落俗套了!”在他的诠释下,剧中的外公会让人想到自己的爸爸妈妈,有些顽固,不太讲理,但非常可爱。

 

“谁来照顾老人?”“谁该做出退让?”《外公的咖啡时光》中的单亲妈妈念晴扛起家里的经济重担,工作的忙碌使她忽略了和亲人的沟通。她的儿子瀚瀚虽刚上大学,看似比工作的人更有时间照顾外公,但仍有自己的假期活动安排,想要和同龄人度过,更胜于陪伴家人。长期活在姐姐念晴光环之下的弟弟念语,为了证明自己,擅自动用父亲的治病钱创业……这是现代社会普通家庭的写照,每个人都在面临这样的问题。

 

“我从读剧本开始就觉得很困难。”扮演念晴的范瑞君演戏时克制住了情绪,演后谈时,开口说完第一句,已止不住泪水,“我们希望父母健康长寿,但是长寿到某种程度以后,我们必须要面临他们的老化。我们要做好经济、心理、生理准备,其实这是有难度的,很多时候是难堪的。我很喜欢这个戏,生活有难堪的部分,可是因为爱,我们可以如常,有勇气走下去。”扮演念语的王镜冠也曾照料老人,“我外婆是失智症患者,初中时我常常要去派出所领人。要让外婆想起来我是谁,才能让我带走。小时候我觉得挺有趣,外婆怎么想不起来我是谁。现在拿到剧本回过头来看,其实那是一种残酷。这就是家人吧,割不断血缘和亲情,只能自己扛起来。”

 

“65岁以上老人,18%有轻微认知障碍,8%为失智症患者,仅以这个戏献给我们所爱的父亲。”排练《外公的咖啡时光》,导演吕曼茵不断想念起父亲,“去年三月他永远离开,或许他在天上正慈祥地看着他的女儿,以她所能的方式努力着,仔仔细细地表达出从小到大的怀念与感谢,然后能松开不舍,继续勇敢向前!”

 

 

演出到外公走丢了,有人在看手机,更多人在抽泣,擤鼻子的声音不时在四周响起。《外公的咖啡时光》像真实生活,“家人”是每个人都不能切断的联结,外公的失智症让一切犹如爆炸般混乱,所有人生活失序、互相争执,但因为有“爱”,家人之间最终选择相互扶持和体谅,共同探寻生活的出路。

 

演后谈第一位发言的观众已经90岁了,“我的感触特别深,我的丈夫就是这样的,最后连我都不认识了。我也90多岁了,感觉自己走上这条路了,有时分不清是白天还是夜晚,但这是客观存在的,年纪大了就是这样。幸运的是,我们三代人在一起,弥补过去的不足。没办法克服的东西,只能自己去克服。”

栏目主编:李君娜 文字编辑:李君娜 图片编辑:邵竞
本文图片:主办方 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