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科教 > 教育在线 > 文章详情
择校情结怎么解②好几百万预算,好学校要靠“买”出来?
分享至:
 (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彭德倩 2016-03-31 06:10
摘要:在希望曲线择校的家长群体中,除了对口学校的评估外,资金、投资策略以及今后孩子求学便利等一系列因素,都在考量范围内。更为关键的是,作为可能是家中最大的一笔“开销”,其风险预估,也令一些家庭瞻前顾后。

 

“100多万,买个十多平方米的小房子,就为了能让孩子在这边对口的公办名校读书,”这几天,家有6岁娃的张先生有些焦躁。各区县的义务教育阶段招生细则即将发布,报名入学会不会有变数,心里难免有点慌。 

 

不可否认,尽管近年来本市教育部门始终申明“公办不择校,择校到民办”,依然有不少家长希望通过购房,使孩子得以入读心仪学校。“曲线择校”这笔账,究竟怎么算法,颇费思量。

 

“孟母三迁”考量因素众多

 

澳门路上一家房产中介里,沈先生一边打电话跟家里商量,一边翻看各类报价。家住宝山的他,工作在普陀。考虑孩子入学问题时,发现户籍对口的学校才建了一年,有点不放心。他起了心思到普陀区买房,顺便置换搬家。可是来看看房子,心里算起账——这附近对口江宁学校,边上地铁13号线车站又刚刚开,利好信息不少,单价就贵,原先打算买大房子搬家的600万预算好像超出了些。边上的销售人员在游说,买套小点的,反正孩子上学还有几年,先落下户口,房子租出去,小房型容易卖、容易租,也算一种投资。

 

犹豫再三,沈先生最终放弃了。他主要考虑,家里老人都在宝山区,孩子未来上学可以自己送,但放学却没人接,实在是个难题。如果要报晚托班或请阿姨代接代管,每月还完房贷,还要再添这一笔。

 

沈先生考虑的问题很具有代表性。在希望曲线择校的家长群体中,除了对口学校的评估外,资金、投资策略以及今后孩子求学便利等一系列因素,都在考量范围内。更为关键的是,作为可能是家中最大的一笔“开销”,其风险预估,也令一些家庭瞻前顾后。举例来说,近年来,本市对教育资源划分的调整处于进行时。其中,学区、学块划分有何变动,对口产生方式是否有变……这些可能都是未知因素。而且,今年家长关注的“五年一户”办法,覆盖范围从徐汇区、长宁区、静安区、闵行区等,已扩展至浦东新区和黄浦区。

 

信息不对称,会否错过好学校

 

家住桃园新村的学生小许爸爸,说起孩子去年入学,故事多多。原来他们所在的这个地块,去年之前对口的是3所不错的学校。等到小许要入学时,嘉定区希望在这一区块打造一所高质量学校。作为新校,嘉定一中附属小学第一次招生,且只有一个年级。为此,小许爸爸跟一些家长都有情绪,疑虑孩子会不会成为新学校的“小白鼠”,甚至还有人直接想办法去读别的学校去了。最终,小许爸爸还是带着这份“失望”给孩子报了名,读下来发现这里的老师非常负责,孩子回来也常说上课有意思。“还好我当时摒牢没动”,他说。

 

“其实,现在上海的公办小学和初中,办学条件都比较好,办学质量都有保障,校际间的差距不是太大,但由于历史原因,学校的积淀不同,形成的特色就不一样,在老百姓心中的感受确实存在差异。”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所长汤林春坦言,家长切忌非理性择校,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多了解家门口的学校;学校也可开展多种开放活动,既展示自己的办学理念,也可尽早融入教育链。否则信息不对称,孩子很可能错过身边的好学校。

 

日前公布的TALIS (教师教学国际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初中教师的教学质量远超国际平均水平,至少在10个指标上领先世界。2009年、2012年上海连续参加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测试),阅读、数学、科学3项测评成绩均位列参评国家(地区)首位。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测试还对学生的情感态度、课业负担、学校间和区域间的均衡状况进行测查,上海在评测中也展现出较高的均衡化程度。

 

在这一基础上,本市近年来依然推出多种举措,逐步有效提升了教育资源的均衡优质发展。计划到2017年,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将覆盖全市50%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加入新优质学校集群发展的学校数量将增至250所左右,覆盖全市义务教育阶段约25%的学校。

 

家庭环境,可以弥补校际差

 

“把孩子送进了名校,就省事省心了”、“现在择校拼一拼,今后可以少很多事”……静教院附校校长张人利说,这也成为不少家长在曲线择校中“一搏”的潜意识原因之一。他认为,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等共同的综合环境。不少家长与其过度纠结比较学校好不好、班级好不好、老师好不好,不如多花些精力给与孩子更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宝山行知小学校长姜敏说,一个孩子在校时间不过8个小时左右,剩下的时间都在家庭或是家长的陪伴下度过,许多学生今后发展必需的重要素质,其培养关键依然是家庭。在她看来,礼仪和学习习惯,与家庭教育尤其密不可分,也是学校教育无法完全代劳的。许多时候,家庭教育环境中的润物细无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现存的校际差。

 

“以培养孩子阅读能力为例,学校可以布置阅读量,比如读了几页、背了几个知识点;但实际上,父母身体力行,才能真正教会孩子如何静下心来。”姜校长说。曾经有位妈妈做法“极端”,为了培养孩子读书习惯,每天回家不看手机不玩电脑,跟女儿一人一个台灯,分坐书桌两端,各自看书两小时,培养出了一个小书迷。这或许就是不必三迁的“孟母”吧。

题图来源:网络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