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长三角 > 华东局 > 文章详情
1984年,阮仪三被“赶”出黎里古镇之后……
分享至:
 (1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陈抒怡 孔令君 2019-01-09 07:00
摘要:都说小桥流水人家,不能是“小桥流水没人家”“小桥流水商人家”,也不能是“小桥流水老人家”。

冬日,记者跟着李海珉穿行在江苏黎里古镇的石板路上,也穿行在当地人的生活中。

 

镇上的老人们三五成群晒着太阳,用当地话热络地打招呼,他们称李海珉为“李老师”,李海珉也冲他们招招手、寒暄几句。有居民听说是来采访,一指李海珉:“问他就对了,他知道的最多。”还有两三个居民拦住李海珉,告诉他有个公共厕所不知道为什么关掉了,很不方便。这事不归李海珉管,但居民们觉得告诉他就对了。

 

李海珉是黎里古镇保护开发管理委员会顾问、黎里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顾问和柳亚子纪念馆顾问。今年72岁,长相斯文儒雅的李海珉,自称是“儒家门生”,但当地人告诉我们:“一半的黎里古镇都是李海珉抢救下来的。”这一点似乎单从外表看不出,但当他为记者讲解古镇的暗弄堂、缆船石、河埠头、名人乡贤时,始终激情昂扬的语气透露出他的坚持和刚毅。

 

不少人称李海珉是黎里古镇的“守望者”,这是因为李海珉用大半辈子的时间呼吁古镇开发保护,推动了古镇开发。对于这个称号,李海珉有些不好意思,跟记者解释“也可以称为志愿者”。不过,他应该很喜欢这个称号,2016年,由于古镇开发,他搬进了动迁安置小区“黎里人家”后,将居室取名“守望庐”。

 

守望者并不是李海珉一个人的称号。“每个江南古镇,至少都有一位守望者。”李海珉透露,守望古镇者们之间有一张网络,他们经常联系、互相鼓励、相互帮助。即使一再受挫,这些守望者始终坚持、磐石不移。

 

说话间,记者正穿过一条狭窄逼仄的暗弄堂,李海珉突然推开侧门,一束强光猛地扑来,里面是一个明代建成的大院落,点缀着老树、芭蕉、梅花、山石,豁然开朗,别有洞天。

李海珉介绍黎里古镇


与阮仪三擦肩而过


黎里古镇上的人大多知道这样一个故事:1984年,上海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曾带领团队前往江苏省黎里古镇考察,提出开发保护黎里。但当时镇上的分管领导,认为这些破破烂烂的房子是封建落后的,这几个上海人过来是要拉住黎里发展的步伐,便让食堂的工作人员不要给阮仪三提供饭菜。由于当时的伙食需要凭粮票购买,最后,阮仪三教授只得离开黎里。

 

正因为此,黎里错失了一招古镇保护开发的先手棋,阮仪三离开后转向周庄。之后,“中国江南第一水乡”周庄名扬天下,而黎里却鲜有人知。

 

说起这段关于黎里古镇的往事,镇上的很多居民口气中仍带着遗憾。但回头来看,这个故事更像是一颗种子,将古镇保护开发的理念带进了黎里,生根发芽。

 

1984年,李海珉还是黎里二中的一名语文老师,阮仪三教授被赶出黎里几天后,他听说了这件事。“总觉得不对。”正因为阮仪三保护开发的建议,李海珉开始关注黎里的历史,重新审视这片熟悉的小桥流水、古树老屋。

 

李海珉生在黎里,长在黎里。虽然家中条件一般,但从小住在庭院深深的高门大院内。黎里有八大姓“周、陈、李、蒯、汝、陆、徐、蔡”,李海珉的祖父是八大姓之一李姓的旁支,从外地投奔李家,随后娶妻生子。“一进去就是一棵黄杨树,砖雕门楼漂亮极了,上面雕的文字都是用来教育子孙的格言警句。”说起这些,李海珉滔滔不绝。可惜,在上世纪60年代,这座老房子已经被拆除。

 

上世纪80年代后期,也就是阮仪三教授离开黎里之后不久,黎里迎来了乡镇企业迅速发展的时代,为拓宽街道,黎里老镇区主干道沿河一侧的房屋、廊棚被拆,石子街、石板街改为水泥路,部分老宅子的厅堂也被改造成了工厂,原有结构被严重破坏。黎里与周庄走上了两条完全不同的道路。

 

也就在那个时候,李海珉的人生也出现了一次转折。1994年,他被调入黎里镇柳亚子纪念馆、黎里镇文物保护所,成为一名普通职工。

 

李海珉说,他当时觉得 “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担子落在了我的肩上”,“要是不申报,连家底都没有了,这是我一个文物工作者应该担当的责任。”但他还不知道,接下去近20年,他选择走的这条道路会是如此坎坷。

2009年2月17日,李海珉(后排站立者)与黎里古镇保护志愿者座谈,挖掘古代建筑历史人物故事,作资料存档。


申报名镇一波三折


在采访中,说到兴起,李海珉拉着记者走进了一间正在施工的老宅子,指着宅院内特殊的走马堂楼讲解。不过,很快记者一行就被施工人员斥责:“你们是谁?赶紧出去!”“看一看,马上就走。”头发斑白的李海珉不停打招呼。可惜,在刺耳的电锯声中,他的声音几乎被淹没。

 

这种无力感对于李海珉来说并不陌生。在过去的20多年里,他总结自己的主要工作,就是帮助黎里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努力,失败,再努力,再失败……”

 

1996年,李海珉刚调入柳亚子纪念馆不久,黎里迎来了一次申报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的机会。不过,由于当时镇上领导忙于卫生城镇的申报工作,古镇申报一事被搁置。当时,黎里的文保单位已经增加到了27个,但对于没有列入文保单位的建筑,李海珉只能眼睁睁看着它们被拆,毫无办法。

 

“我跟他们说不要拆,这个是要申请文保单位的,但一个人说,这钱是你掏的吗?你不掏怎么作得了我的主?”现在说起这些,李海珉哈哈一笑,像是说一个笑话,但终究意难平。

 

2003年,李海珉为新一次的申报工作做了充足的准备,可就当材料即将递送之时,传出消息,当时由省政府审批480个项目全部取消了,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的审批在砍掉之列,申报进程戛然而止。

 

2005年,黎里镇的申报工作再次启动,这次李海珉“花了大力气,发誓一定要成功”。在原有基础上,申报组参照南通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镇的文本重新制作了申请资料,并制作了反映黎里古镇全貌的光盘。然而,2006年5月,就在材料即将印刷的当口,黎里镇与芦墟、莘塔、金家坝等镇合并成汾湖镇。“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又苦恼了。”

 

2007年,李海珉从黎里镇文保所所长的任上退休,成为 “白衣人”,保护之路更显艰难。此时,黎里古镇正在经历又一次改建潮。大批当地人迁居吴江、苏州、嘉兴、上海等大城市,临走时把老房子一卖,但接手的人不愿意住在破破烂烂的老房子里,一定要翻建,这直接导致当时每个月黎里都有古建筑被拆除。李海珉只能干着急。

 

为了获得支持,李海珉向苏州市吴文化研究会三古(古城、古镇、古村)研究专业委员会求援,最终吴文化研究会接受黎里为苏州市历史文化街区。“虽然名头不是太硬气,但至少可以争论一下了。”

 

在坚持不懈地奔走之下,2008年,江苏省公布新一批省历史文化名镇,但申报的是黎里镇,批下来的却成了汾湖镇,“汾湖只有两岁,黎里镇已经900岁了。”对于这样的结果,李海珉还不满意。

 

2009年上半年,李海珉被吴江抽调筹办南社研究会议,在政府大楼内办公,有时候能在电梯里碰见时任吴江市委书记徐明,李海珉抓住机会,只要一碰见,李海珉就跟他谈黎里。在工作结束之前,李海珉终于接到徐明的一个电话:保护古镇、开发古镇的力度将会加大。

 

之后,黎里古镇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机会,2010年5月,黎里古镇保护开发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2012年1月30日,总投资15亿元的黎里古镇综合开发仪式启动。2013年,汾湖镇重新改名为黎里镇;2014年,黎里镇成功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兜兜转转,黎里终于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只是比周庄晚了整整11年。

 

李海珉说,他不会忘记2004年8月11日这一天。当时,为申请历史文化名镇做准备,柳亚子纪念馆的赐福堂打算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海珉想请阮仪三教授出面推荐,但因为1984年的那次过节,李海珉还担心阮仪三是否心存芥蒂。结果,事情发展超乎意料地顺利,阮仪三非常爽快地答应了,并亲自来到黎里。2004年8月11日,李海珉陪着阮仪三跑了半个黎里古镇。临走时他对李海珉说,虽然黎里古镇破坏了不少,但是如果现在开始保护发展,“比周庄、同里,不差的。”

2012年4月20日,李海珉(右)向阮仪三教授介绍黎里古镇的历史遗存。这是双方第二次见面。


人人都是守望者


记者在黎里的廊棚下沿河行走,一色的青瓦盖顶,连为一体,廊棚下挂着红色的灯笼、黄色的店旗,颇有种时空穿越之感。

 

两三年前,黎里进行了廊棚改造工程,重新恢复了以前拆掉的廊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拆是一次否定,现在的恢复,又是一次否定,否定之否定,事物发展总是螺旋形上升的过程。”在廊棚下,李海珉发出了如此感叹。

 

回头再看之前的乡镇企业经济发展导致老建筑被拆,李海珉觉得并不都是坏事。2000年以后,古镇范围内的工厂转为私企,虽然这些私企老板保护古镇的意识淡漠,但随着业务不断发展,古镇内的原有工厂捉襟见肘、腾挪不开,最终他们选择了迁厂,在其他地方买地、租地、造厂房,间接地为古镇保留了根基。

 

古镇保护的困惑和误解并不仅限于黎里古镇。在苏浙沪三省市交界处,这一带“最江南”,青浦朱家角、嘉善西塘、吴江黎里等古镇,都离得不远。

 

西塘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管理委员会顾问韩金梅记得,大约在1993年,在嘉善县文化局任职的韩金梅正要组织编写一本《江南古镇》,需要资金,去问西塘镇领导,能否出资3000元。当时,苏浙发展大力乡镇经济、各地普遍认为“无工不富”,西塘的领导说,不要这种“空镜头”,给点实惠的,介绍点乡镇企业。当时,人们对古镇和文化保护意识确实不强,1995年,任嘉善县政协文史办主任的韩金梅在会上发言,建议要大力打造“西塘古镇”时,还有人不屑一顾:那些破破烂烂的房子有什么用?所幸,韩金梅带着不少人去已经开发旅游的周庄,在“看得着”的经济效益面前,大家都认可了古镇开发旅游。

 

虽然因为古镇开发旅游,保护下了不少西塘的老民居,但韩金梅始终认为,开发应该是手段,而不是目标。江南古镇的目标,应该是守护并传承好江南文化。究竟怎样的古镇才算得上是个“好古镇”呢?韩金梅说笑:都说小桥流水人家,乌镇西栅景区整体开发,把原住民迁出去,成了“小桥流水没人家”;周庄商业气息很强,不少外地人来租房开店,成了“小桥流水商人家”;西塘呢,商业气息也浓,但原住民还在,但大多是老年人,所以是“小桥流水老人家”。韩金梅的希望,是年轻人与日常生活,都能回到古镇里来,游客们来看,要看的是传统的生活与文化。

 

但是,光凭他一个退休老头子的努力,显然是不够的。韩金梅也常去古镇里的居委会讲古镇保护,给党员和学生们们说江南文化,还苦口婆心给古镇里的商家提建议:酒吧和小KTV太闹了,能否播放一些中国传统名曲或世界名曲?可劝说未必有用,房东、租客和生意人都很现实:“人气旺、生意好就行。”一次有摄制组来拍红色题材,讲述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同志与西塘的故事,可某店家执意不肯店门口摆摄像机,说是“要出钱”。

 

“古镇的未来,总要用文化来支撑。”韩金梅觉得这点毋庸置疑。曾几何时,西塘古镇老街上,出过一位跳怪舞的“网红”,受雇于商家,在石板路上表演,招徕生意,韩金梅眼看着他只火了一段时间,“流行的东西生命力还是短”。

 

也有人抱怨,黎里古镇发展慢、游客还太少。“我负责保护,接下去怎么开发,需要更多年轻人来一起努力。”李海珉说出了自己的希望。

 

一个好消息是,在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之际,古镇保护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包括江苏苏州黎里镇、浙江嘉兴西塘镇、上海青浦金泽镇等在内的十多个水乡古镇正在进行联合申遗。目前已确定,江南水乡古镇联合申遗牵头城市是苏州市,为此苏州成立了由市长领衔的申遗领导小组,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根据国家文物局相关工作进度安排,江南水乡古镇联合申遗预计2020年进入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阶段。

 

除了官方的力量,守望古镇,还有一张民间网络。据李海珉介绍,在每个江南古镇,都至少有一位守望者,除了李海珉、韩金梅,还有周庄的庄春弟,锦溪陆宜泰,同里蒋鉴清,木渎殷建平、周菊坤,南浔沈嘉允,苏州市东山镇最多,包括杨维忠、潘新新、薛利华三位,现在又增加了金惠华……不断拉长的名单,让古镇的明天令人期待。

 

“总会更好的。”韩金梅说,目前他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嘉善田歌的保护传承上,西塘设有嘉善田歌传习所,田歌的合唱团已去过韩国等地演出,影响力渐增。嘉善田歌、吴江的芦墟山歌与青浦田歌,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田间的民歌跨了苏浙沪省界,多年来举办田歌汇演;青浦也有文化站的同志,跨省来找韩金梅给田歌谱曲。韩金梅期待,这片方言相通、民俗相近的区域,古镇上未来能否唱出共通的田歌来。

 

2017年,李海珉举办了一次中秋显宝活动,黎里画家赵政绘制了一幅《赵磻老黎里镇守望鼻祖》,南宋初期的赵磻老黎里镇奠基人,他对黎里当年的规划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被尊称为“守望鼻祖”。

 

“现在好守望了,经济发展了,大家重新认识到历史价值,所以人人都是守望者。”李海珉说。

题图来源:陈抒怡 摄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