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国际 > 世界观 > 文章详情
怎么看美国经济?从2018年最热的这8个社会潮流也可窥见一斑……
分享至:
 (7)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见习记者 杨瑛 2018-12-31 18:07
摘要:总体上,这些有趣的文化现象反映了美国经济趋于城市化、数字化和劳动力市场紧缩的特点。

在2019的新年钟声即将敲响之际,我们来看看2018年那些最热的社会潮流,与美国经济之间有何关联。总体上,这些有趣的文化现象反映了美国经济趋于城市化、数字化和劳动力市场紧缩的特点。

 

1. 人行道滑板车

 

滑板车一度在2000年风靡街头,那时它只是一种街头玩具,如今却成为都市人的通勤工具。无论是在华盛顿还是洛杉矶,都能看见西装革履的上班族们,脚踩两轮电动单车穿行。这标志着越来越多的美国人从小城市向大城市和近郊转移,这也鼓励人们寻找一种全新的、经济且高效的出行方式。

 

2. 总部的对决

 

说到城市集中化,全球电商巨头亚马逊正在纽约和华盛顿建立它的第二总部。谷歌也将在纽约建楼,将办公地在东海岸扩张。这些业界大佬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经济活动正经历动荡。布鲁金斯学会今年12月的一项分析指出,在带来美国就业增长的四大科技产业——软件发布,数据处理和主机服务,计算机系统设计,网络发布和检索,就业正越来越集中。数据显示,数字化服务行业的前10大都会区包揽了2017年总就业人数的44.3%;2015-2017年,这些地区的新增就业数量占总数的49.1%。

 

3. 成人宿舍

 

那么城市集中化是否有负面效应?当然有,那就是城市生活成本不断上升。如今,房租通胀已经超过了薪资增幅,这让越来越多的城市人不得不为支付账单奔命。

 

压力之下,类似宿舍一样的合租房应运而生。共享办公企业WeWork在纽约和华盛顿都建立了合租房。在旧金山、芝加哥和其他大城市,一些企业也打造了类似的居住社区,在纽约长岛市,还有一幢高楼主推“微型户布局”。不过好消息是,对那些不喜欢群居生活的人来说,许多市场的房价和租金已经开始下跌。

 

4. Instagram网购

 

2018年,美国电商销售持续增长。其中,社交媒体平台Instagram在照片分享之外,也推出了自己的线上购物功能,从二手鞋到古着服饰,应有尽有。

 

Instagram网购的崛起体现了美国消费者的转变。在谷歌被搜索最多的2018年时尚品牌,不是路易·威登,也不是范思哲,而是“Fashion Nova”,一款坐拥3000万Instagram粉丝的潮牌。它不走传统大牌的老路,而是为不同类型的消费群体提供更经济实惠的选择。与上几代人相比,“千禧一代” (1982-2000出生)和“Z世代”(1995-2010出生)的喜好更多元化,这也意味着他们将重塑电商的未来。

 

5. 运动鞋泡沫?

 

在其他时尚新闻里,运动鞋在2018年继续风头正劲。一些品牌推出了限量版运动鞋,价格高得惊人,但依然销路火爆,甚至催生了倒卖市场。在美国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低增速经济增长后,街头服饰成为投资者瞄准的一个新领域。不过,运动鞋的泡沫刚被吹起来,股市却已回到现实。

 

6. 比特币VS美元

 

说到泡沫,2018年的头条新闻当属比特币。在推崇无现金社会的这一年,这种数字货币上演了一出无法预料的大起又大落。尽管是过山车般的走势,但虚拟货币还是给央行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我们有没有关注货币的未来?有美国政府官员预计,分布式账本技术,也就是比特币的核心概念,将在未来帮助提升传统金融工具,但不会代替美元。

 

7. 个人护理

 

在消费领域,2018年人们更关注自身健康——补充维他命、翡翠面部按摩棒、植物饮食法、保暖内衣等。在过去两年中,“个人护理”(self care)一词在谷歌中的被检索频率明显提升。这一现象说明,消费者有闲钱用于可自由支配的个人开支。这种趋势也影响到一些企业:为了留住员工,雇主们会在茶水间摆上天然果汁,还会开展员工瑜伽课。

 

8. 就业好年

 

对美国劳工来说,2018年是个好年。美国劳工部5月数据显示,自2000年追踪该数据以来,美国的职位空缺在今年首次超过失业人口。但这对企业来说却是挑战,甚至悲剧:一些员工一边上班一边网恋,有些人甚至干脆玩失踪不来上班。2018年也许正处于美国就业周期的顶峰,但多数经济学家预计,美国劳动力市场将在2019年紧缩。
    
(编辑邮箱:ylq@jfdaily.com)

栏目主编:杨立群 文字编辑:杨立群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邵竞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