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艺清单 > 文章详情
81岁才旦卓玛登台,又唱山歌给党听(附视频)
分享至:
 (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吴桐 2018-12-04 21:51
摘要:唱响中国的美好声音。

 

81岁的才旦卓玛在后台

 

1963年,上海音乐学院民族班的藏族学生才旦卓玛,在校园广播里听到了一首歌,当即被深深打动,那是作曲家朱践耳创作的《唱支山歌给党听》。在当年的“上海之春”舞台上,才旦卓玛演唱了这首歌。经由电台的录制和播放,这首歌风靡大江南北,才旦卓玛这个藏族名字才由此家喻户晓。12月4日晚,81岁的才旦卓玛回归母校,在上海音乐学院民族声乐专业创办六十周年纪念音乐会上,再次唱起这首歌,深情依然,感动依旧。为了这场演出,她提前好几天回到母校参加排练,演出前一夜还录音到凌晨两点。

 

向民间学习,唱出独特的中国声音

 

84岁的常留柱和鞠秀芳

 

六十年来,上海音乐学院民族声乐专业涌现了多位名师,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歌唱家。他们一边虚心向民间学习,一边吸收西洋声乐理念和演唱技巧,唱响了中国的美好声音。

 

音乐会上,84岁高龄的鞠秀芳演唱了一首陕北民歌《五哥放羊》。1957年,在莫斯科举行的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民歌比赛中,鞠秀芳完美诠释了《五哥放羊》《走西口》《兰花花》等传统民歌,一举夺得金质奖章。鞠秀芳的成功,离不开在上音学习期间得到的来自民间艺人的口传心授。早在1950年代初,时任上音院长的贺绿汀就特聘丁喜才等民间艺人参与声乐系教学活动,榆林小曲《五哥放羊》就是由丁喜才改编的。鞠秀芳在其中融入了当代演唱技巧,将中国民歌唱响国际舞台。

 

牛宝林(左三)和学生演唱《想亲亲》

 

追溯上海民族声乐专业的历史,绕不开王品素的名字。1953年,她就开始在上音探索民族声乐教学事业,先后培养了22个民族数十位歌唱家,其中包括才旦卓玛、何纪光、宗庸卓玛等。王品素曾经说,民族演唱风格的形成,和该民族的生活环境、社会条件、文化传统、民族性格、语言规律、音乐特点分不开。一个民族的欣赏习惯和审美要求,有其相对稳定性,但又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在12月4日举行的一场研讨会上,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常留柱表示,得益于上海海纳百川的胸怀,上海音乐学院民族声乐专业,不仅仅学到了不同民族的声乐传统,还不断吸收不同国家、不同声乐类型唱法的优点,最终树立了自己的特色。

 

为人民歌唱,唱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王品素学生冯健雪献唱

 

《唱支山歌给党听》这首歌,首唱者其实是任桂珍。当才旦卓玛听到这首歌时,立刻下定决心要唱这首歌。她曾说:“这首歌的歌词就像是在说我家乡人民的经历。我亲眼目睹了家乡农奴的心酸过往,又见证了翻身做主人后的幸福生活,亲身感到了党的温暖。我要把心里对党的感激之情唱出来。”

 

于是,她找到恩师王品素,希望能学唱这首歌。可是,汉语都说不利落的才旦卓玛,能唱好吗?王品素找来曲谱,一字一句地帮她抠,还请来了作曲家朱践耳来指导。朱践耳和王品素一样,被才旦卓玛歌声里的真诚打动了。如今,55年过去了,才旦卓玛唱起这首歌来仍然十分动情。她说:“虽然我已经80多岁了,但我仍要唱下去。不能忘记党和祖国对我的培养,我想尽我的力量继续为人民服务。”

 

大合唱《爱我中华》

 

为谁而唱?原沈阳音乐学院院长刘辉在研讨会上提出这个问题。他认为,歌唱的本质是表现人类的情感,表现对自我和对世界的认识。“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歌唱观,不要带有太多的功利目的,单纯地为艺术歌唱,为人民歌唱,才能真正唱出打动人心的歌声。”

 

上海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主任方琼介绍,近年来,上海音乐学院民族声乐专业加大了实践的力度和难度,学校排演了民族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贺绿汀》等,还进行了全国巡演,收获好评无数。从课堂到舞台的无缝衔接,让学生们在实践中飞速成长。12月5日晚,上海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就将在东方艺术中心举办上音原创中国歌剧片段暨中国艺术歌曲专场音乐会,展现师生的风采,传递充满个性的中国声音。 

栏目主编:李君娜 文字编辑:李君娜 题图来源:蒋迪雯摄 图片编辑:雍凯
题图说明:才旦卓玛登台演唱《唱支山歌给党听》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