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化观澜 > 文章详情
这座学校仅存在了5年,毕业生仅有200多名,但它影响了中国几代人
分享至:
 (2)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李君娜 2018-11-27 20:00
摘要:庆祝上海电影专科学校成立60周年,致敬第四代电影人。

11月26日,庆祝上海电影专科学校成立60周年暨致敬上海第4代电影人活动在上海文联文艺会堂举行。60年过去,上海电影专科学校毕业的“校友”们大部分都到了耄耋之年,头发花白的他们不远万里赶到上海汇聚一堂,深情表达对学校的爱、对电影的初心。

 

对很多人来说,上海电影专科学校是个陌生的名词。这所学校在新中国的历史上仅存在了5年,毕业生仅200多名,但它影响了几代人,而且至今仍在绵延。

 

1959年8月,为适应上海电影事业的发展,培养上海电影的专业人才,在时任上海市委书记处书记、宣传部长石西民同志的关心、指导下,上海电影专科学校成立。这所高等艺术院校堪称“袖珍型”,只有6个系10个班,但涵盖了表演、摄影、动画、文学、导演、美术等电影学科。学校的校长是张骏祥,师资均由上海电影制片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和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有经验的创作人员担任,赵丹、白杨、张瑞芳、秦怡、孙道临、沈浮、陈鲤庭、瞿白音、郑君里、桑弧、谢晋、黄绍芬、韩尚义等都在这里授过课。短暂的5年校史,载入了中国电影艺术教育的长卷史册。

 

而仅有的200多名毕业生,在校长张骏祥和老师们的带领、教导下,成长为推动中国电影事业发展的栋梁之才和中坚力量。曾经参与制作《哪吒闹海》《雪孩子》《宝莲灯》等一系列经典动画片的中国著名动画导演常光希,毕业于上海电影专科学校的动画班,而作为中国观众“童年回忆”之一的《没头脑和不高兴》正是他们班的毕业设计。常光希回忆:“当时,动画班是2年制的,可我们的毕业作品却上过龙标。现在许多艺术院校探索的教育模式,我们学校在60年前就已经做到了。”不仅仅教电影专业的相关技能,这个学校教会学生们的,还有精神的财富。常光希说:“当时学校的条件虽然很艰苦,但是我们的精神是富足的。老师不仅教我们做电影,更是教我们如何做人。”

 

著名演员达式常毕业于上海电影专科学校表演系。“我是个穷孩子,小时候家里吃饭都困难。我感恩国家的培养,让我有机会进了上海电影专科学校,让我有机会演戏。”就在活动的前一天,达式常参加了巴金故居举办的朗读会,“青春年华是多么美好,但不管年龄如何,作为演员的我们都应该心怀感恩,去力所能及地做一些对社会有益的事情。这也是学校教给我的道理。”

 

包括常光希和达式常在内,这个学校毕业的251个学生,这次来了90多个。两鬓斑白的学生们纷纷回忆当年。有人回忆当年老师的“教诲之恩”:“我记得开学第一天,老师对我们说:学校不是要培养明星,而是要培养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所有的学习都是奔着这个目标而去。多希望今天热爱影视表演的年轻人,也能如我们当年的初心。”更多的人则依然满怀对电影的激情:“我们老了,但还没老朽,传承好电影的工匠精神,有机会再创作好的作品回报学校、回报观众。”

 

岁月匆匆,韶华易逝,但他们对电影的爱始终如一。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图片编辑:邵竞
本文图片由上海电影家协会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