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艺清单 > 文章详情
上海国际艺术节|莫里斯·贝嘉现代芭蕾《魔笛》重现舞台,让莫扎特的每个音符灵动起来
分享至:
 (0)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吴桐 2017-10-21 11:47
摘要:“高雅与通俗、哲学与童真的完美结合。”

在莫里斯·贝嘉60年的编舞生涯中,他展现出惊人的创造力。在他超过400部作品中,涌现了《火鸟》《春之祭》《波莱罗》《第九交响曲》等一系列经典,让他成为名副其实的“现代芭蕾之父”。根据莫扎特歌剧改编的《魔笛》是贝嘉格外偏爱的一部。今年是莫里斯·贝嘉去世十周年,瑞士洛桑贝嘉芭蕾舞团复排了这部作品,并被九维文化带到上海,10月21、22日献演上海国际艺术节。

 

贝嘉把自己完全献给了这部作品

 

莫里斯·贝嘉很喜欢歌剧,在《魔笛》之前,他就常以编舞身份涉足歌剧领域。在布鲁塞尔、威尼斯和日内瓦,他曾参与《茶花女》《唐·乔望尼》《莎乐美》等歌剧的制作。虽然贝嘉常常说:“杰作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了被违反的。”但他创作《魔笛》的过程,更像是一次谦逊而忠诚的翻译。贝嘉的创作基于1964年柏林爱乐录制的《魔笛》版本,谨慎小心地研究总谱,倾听音乐,阅读歌剧剧本,以肢体将音乐延续。他曾说:“在如此杰出的作品中,我不想悄悄塞进哪怕是最少的,我个人的注意力,或者另外添加信息。”

 

贝嘉去世后,吉尔·罗曼接任了洛桑贝嘉芭蕾舞团的团长,并致力于让贝嘉的经典作品重现舞台。“我想重新排演《魔笛》,是因为它是一个巨大的成功。莫里斯就把自己完全献给了这部作品,他用肢体动作来延伸了音乐本身。” 吉尔·罗曼复排的《魔笛》,延续了其1981年诞生时的恢弘,同时在灯光和服饰上进行更新,使得舞剧本身能保持先锋性和时代性。

艺术总监吉尔·罗曼在热身。

繁琐精细的搭台工作在开演前三天就开始了,每天从早晨直至深夜。走进《魔笛》后台,一个红色的“狮头”极为醒目,让人误以为走错了地方。原来贝嘉芭蕾舞团早在1982年就把“舞狮”的表演形式融入了现代芭蕾,这样的中国元素将让中国观众感到亲切与惊喜。

贝嘉芭蕾舞团早在1982年就把“舞狮”的表演形式融入现代芭蕾。

 

揭示存在于恋人之间的神秘谜团

 

在贝嘉为《魔笛》所写的导言里,他表达了自己对莫扎特这部天才制之作的赞叹:“《魔笛》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事物的两面性:它如一部幻梦剧一般,把我们带入童年如诗般纯净的仙境,而后又带给我们严谨而精确的启发。”

 

常有人问贝嘉,《魔笛》的主题究竟是什么?是王子和公主的爱情?是黑暗与光明的冲突?贝嘉最为推崇的是雅克·谢利的分析:“直到现在我才开始明白,《魔笛》的基本主题是两性的冲突,是存在于恋人之间的神秘谜团。男人和女人必须首先相互寻找,其次,相互发现。他们通过一系列测试克服自身困难,达到新的境界。”

《魔笛》剧照。

在文化广场的排练厅里,演员们正在进行基础训练。一张中国面孔格外引人瞩目,他是扮演王子塔米诺的孙佳勇。曾在同济大学电影学院舞蹈专业学习的孙佳勇,2009年赴瑞士,先后在瑞士苏黎世芭蕾舞团和巴塞尔芭蕾舞团跳舞, 2013年加入洛桑贝嘉芭蕾舞团,如今已成为主要演员。值得一提的是,在剧中饰演“暗夜女王”的伊丽莎白·罗斯以及另一位演员朱利安·法弗洛,曾在莫里斯·贝嘉时代参演《魔笛》。他们将为此次《魔笛》在舞台的重现注入更多灵魂。

孙佳勇饰演王子。

伊丽莎白·罗斯(左二)将扮演“暗夜女王”。

在排练厅,吉尔·罗曼一丝不苟地指导着每一个细节。他说,他不希望洛桑贝嘉芭蕾舞团成为一座博物馆,用来展览一门逐渐衰颓的艺术。他希望它能与时俱进,赢得新的观众,获得新的成功。

文字编辑:李君娜 图片编辑:笪曦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