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艺清单 > 文章详情
《上海连环画博览》杂志15岁了,它承载着连环画老人的期许
分享至:
 (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张熠 2017-10-13 12:34
摘要:79岁的范生福,画了60多年的连环画。他说,连环画是大众喜欢的艺术,只要大众喜欢,就一定有明天。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苏河湾畔的蒙古路一带,曾经是中国连环画出版业的发祥地。众多的书局招牌和出版商云集在此,“连环画”的称谓也从这里开始出现并沿用至今。10月12日,《上海连环画博览》创刊十五周年成果暨书画展在位于连环画发祥地的中共三大后中央局机关历史纪念馆开幕。展览展出贺友直、范生福、汪观清、颜梅华、韩伍、程多多、汪国新、丁景唐、陈燮君等书画家作品60余幅,包括连环画作品《顾正红》《芦荡小英雄》《我是一个兵》《公鸡老大》等。

《连博》杂志主编范生福(左)与《平如美棠——我俩的故事》创作者饶平如(右)。

范生福陪同参观者一同参观展厅。

“《连博》刚创办的时候,正是连环画发展最低谷的时期。动漫取代了连环画,市场很低迷,就连不少连环画名家都认为‘连环画已死’。”杂志主编、年近八旬的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连环画传承人范生福说,“正因如此,我更要把连环画振兴起来。”时间回到2003年前后,包括范生福在内的几位连环画老人起初筹划在上海建立一座连环画博物馆,展示连环画的历史与各时期的作品,但由于经费、场地等因素,连环画博物馆没有办成功,同期创办的《上海连环画博览》杂志却一直延续至今。

连环画家贺友直寄给编辑部的信件。

范生福介绍,《连博》杂志是目前全国唯一一本理论杂志,“连环画的振兴要从理论角度开始,必须让喜欢连环画的画家、读者,了解连环画的发展脉络和历史。”杂志为季刊,既刊发相关的连环画理论文章,也刊登新创连环画作品。约稿、作画、编辑几乎全由范生福一人负责,妻子王丽娟则包揽了寄信、联络画家等所有杂事,她说:“杂志就像一座流动的博物馆,来自北京、沈阳、广东等各地的连环画家都能通过杂志互相交流。”

展出书画作品。

开幕当天,连环画创作座谈会同时举行。上海市动漫行业协会秘书长钱逸敏说:“我是从连环画走过来的,后来又接触了时尚的动漫文化,以前大家认为连环画和动漫是对立状态,但实际上两者是一种传承的关系。”他希望未来的《连博》杂志能增加一些新的、时尚的内容,从而促进连环画的发展。《平如美棠——我俩的故事》创作者、96岁高龄的饶平如也来到展厅现场,他说,从儿童时期就喜爱连环画,上课的时候经常“看入迷”,因为连环画通俗易懂,适合孩子间互相传授,“连环画有两大内容,一是历史故事,二是武侠小说;我的历史知识很大一部分是从连环画中得来的。”长期生活在比利时的艺术家姚逸之专程来到上海参加座谈会,“比利时重视动漫,《丁丁历险记》家喻户晓,而作为一个钟爱连环画的艺术家,我希望能实现一个梦想,有朝一日把上海的连环画送到欧洲办展览。”

 

“鼎盛的时候,上海的连环画创作者至少有150位。而现在真正在画连环画的10个也不到,全国大概也不足50位。”范生福很感慨,连环画缺画家,也缺读者,因此必须改革,“动漫因为好看、好玩、有趣吸引孩子,连环画也要画适合孩子阅读的作品。”正如他会一直将《连博》杂志创办下去一样,他对连环画的振兴充满信心:“连环画是通俗读物,是人民大众都喜欢的东西。大众喜欢,就一定有明天。”

 

《上海连环画博览》创刊十五年成果暨书画展由上海市静安区文物史料馆、中共三大后中央局机关历史纪念馆、上海海派连环画中心与《上海连环画博览》杂志社共同主办。

 

题图说明:《上海连环画博览》创刊十五周年成果暨书画展亮相中共三大后中央局机关历史纪念馆。

文字编辑:李君娜 图片编辑:朱瓅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