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海上记忆 > 文章详情
​【海上记忆】山阴路,五星红旗设计稿从这里寄往北京
分享至:
 (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龙钢 2017-10-01 15:56
摘要:曾联松从1947年起就居住在虹口区的山阴路上,直到1999年10月19日逝世。1950年新中国成立一周年时,曾联松受邀赴京参加国庆观礼。他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心情十分激动。观礼结束后,曾联松赋诗《赴京观礼》一首:“乘风秋日走燕台,香拥红旗桂蕊开;叨陪盛典粹英才,铠甲山河入画来……”表达了当时他的喜悦心情。同年11月,曾联松收到了中央人民政府办公厅的一封信,信中说:“曾联松先生:你所设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业已采用。兹赠送人民政协纪念刊一册,人民币500万元(折合现人民币500元),分别交邮局及人民银行寄上,作为酬谢你对国家的贡献,并致深切的敬意。

虹口区的山阴路不愧是条文化气息浓厚的街区,从这里走出过大名鼎鼎的文豪鲁迅、茅盾等,也走出过内山完造、赵家壁、谢旦如这样的文化名人。其实,除了这些名人外,还有一位重要人物,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设计者曾联松。当年,他从山阴路上把五星红旗设计图案初稿寄往北京应征,最后被选定为国旗图案。

今年是曾联松诞辰百年。1917年曾联松出生在浙江瑞安县,1936年考入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经济系,1938年5月,曾联松经同学黄大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夏天,曾联松来到上海,在由地下党组织领导的“现代经济通讯社”当秘书。上海解放后,他到上海合作供销总社担任调研科长。文革后,恢复了他市日用杂品公司副经理职务,后又担任了市政协委员、常委。

 

曾联松从小聪明好学,在瑞安初中就读时,受到美术老师、画家金作镐的熏陶,对书画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中央大学读书时,曾联松经常去听宗白华教授的美学理论课,这些都为他后来设计五星红星图案,奠定了基础。上世纪九十年代,笔者在采访曾联松时,他曾说,金作镐先生和宗白华教授,这两位老师对我影响很大,我是忘不了他们的。

 

1949年7月,《人民日报》《解放日报》等报刊刊登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征集国旗、国徽图案和国歌词谱的启事。时年32岁的曾联松无意中从报纸上看到启事,感觉自己日夜期盼的新中国就要成立了,应该表达自己对新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心,便根据启事要求,花了一个多月时间,精心构思国旗图案。曾联松初步设想以红、黄两色作为国旗图画。红色象征革命,黄色象征着中国人种和光明。图案中以一颗大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大五角星中设计了镰刀、锤子,四颗小星代表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段和民族资产阶段,即包含了全国人民。设计时五颗星呈椭圆形,四颗小星各有一个尖角正对大星的中心点。

 

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曾联松经常伏案沉思,冥思苦想,对设计稿进行反复修改。原五颗红星设计在旗帜中央,后感觉天地之间不宽敞,修改为放在左上角,这样感觉天地开阔。经过深思熟虑,曾联松用腊光纸剪成白报纸八开大小的两份样稿,一份寄往北京,一份留在家中。

 

据资料显示,征集国旗、国徽图案和国歌词谱的启事公布后,来自全国各地和海外侨胞的应征稿纷纷“飞”往北京,共计有3012幅,足见当时老百姓和海外侨胞的热情。

 

当时国旗图案评选工作(包括国徽、国歌),是由马叙伦为组长,叶剑英、沈雁冰为副组长,张奚若、田汉、马寅初、郑振铎、郭沫若、李立三、翦伯赞等成员组成的全国政协筹备会第六小组负责。后来,徐悲鸿、梁思成、艾青等知名人士也一起参加了评选。

1949年8月,政协筹备会在北京饭店设立了国旗图案临时阅览室,将所收集到的应征设计图案进行集中陈列,请评选委员会成员和专家进行阅评。大家根据中国特征、政权特征及庄严、简洁的要求,逐个图案进行审阅。许多成员和专家经过仔细讨论,认为曾联松设计的图案“美丽大方、寓意好”,但美中不足的是:五角星中设计的镰刀、锤子,很容易让人有摹仿苏联国旗的感觉。大家觉得,不如删除,突出中国特征。评选委员会成员和专家遴选出了38幅图案草图,编成了《国旗图案参考资料》,供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讨论决定。

 

1949年9月23日,政协第一次会议举行分组讨论时,委员们对38幅国旗草图进行了审阅,大家各抒已见,对曾联松设计的图案和另一张标有黄河的图案评价较高,但没有最后决定。当年9月25日,毛泽东主席邀请了文化艺术界45名知名的政协委员,对国旗、国歌、国徽等草图草案进行协商。座谈会上,大家比较一致地倾向于曾联松设计的五星红旗图案。毛泽东表示,可以把说明改一下,不说四颗小星代表四个阶级,要说五星红旗代表全国革命人民大团结,现在要大团结,将来也要大团结。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为五星红旗,象征中国革命人民大团结。”这样,曾联松设计的五星红旗图案就正式成为了国旗。

 

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开国大典,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亲手揿动电钮,升起了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全场30万群众一片欢腾。

曾联松从1947年起就居住在虹口区的山阴路上,直到1999年10月19日逝世。1950年新中国成立一周年时,曾联松受邀赴京参加国庆观礼。他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心情十分激动。观礼结束后,曾联松赋诗《赴京观礼》一首:“乘风秋日走燕台,香拥红旗桂蕊开;叨陪盛典粹英才,铠甲山河入画来……”表达了当时他的喜悦心情。同年11月,曾联松收到了中央人民政府办公厅的一封信,信中说:“曾联松先生:你所设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业已采用。兹赠送人民政协纪念刊一册,人民币500万元(折合现人民币500元),分别交邮局及人民银行寄上,作为酬谢你对国家的贡献,并致深切的敬意。”

 

1979年10月1日,建国30周年时,曾联松再次受邀赴京参加国庆活动。1987年曾联松离休后,虽然有享受局级待遇,但他没有闲着,经常去部队和学校,为广大战士和青少年学生讲述自己的爱国经历,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激励人们更好地传承革命传统,建设好国家。

 

“曾先生人非常低调,平时弄堂里进出,总是穿着兰卡其布的中山装,夹着个皮包。弄堂里的人很少知道他是我们国旗图案的设计者。我是在小学五年级时,老师讲述课文时,我才发现曾先生是国旗图案的设计者”,曾在曾联松晚年时照顾过他的邻居沈美丽告诉笔者。沈美丽说,晚年的曾联松因病很少出门,要买什么东西总是在香烟纸上,用毛笔写上物品,自己就按照曾先生的需求,帮助其购买。

 

1997年6月30日,香港回归的前一天,曾联松将一面签有自己名字的国旗赠送给了邻居沈美丽。这面珍贵的国旗,沈美丽一直小心翼翼地用布包着珍藏了20年。

 


 

文字编辑:沈轶伦 图片编辑:苏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