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上海屋檐下 > 文章详情
上海这幢老公房加装电梯成功,底楼居民不仅同意还掏出1万多元
分享至:
 (9)
 (5)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 周楠 2017-08-30 17:36
摘要:在居民们看来,老公房实现电梯梦,最重要的就是征得楼内居民100%的同意,以及小区2/3以上居民同意。在此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充分发挥居民的自治力量,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在推进试点工作中有更多的责任和担当,街道和居委会搭建好平台。


这两天,虹口曲阳路428弄悦华小区2号楼里,居民们像过年一样欢天喜地。有几位阿婆爷叔像小孩子似的,上上下下地坐着新装上的电梯,不住赞叹:“很稳,也没有声音!”


一旁,张海翎等“电梯加装专项组”的成员则看着大家欣慰地微笑。只有他们心里最明白:“征得2号楼全体居民同意、得到小区业主、物业支持、寻找工程方、办理各类审批手续……足足两年奔走,实属不易。”


作为虹口第一个老公房加装电梯成功的案例,还有个让人特别感动的地方:不仅整幢楼12户居民同意,住在底楼的周丽君老师,还掏出1万多元和大家一起分摊了费用。这在很多地方不可想象。周老师说:“还是值得的,大家都是相处不错的邻居,将心比心。”
 

2号楼全体业主贴出的感谢信。

 


老人过世前的遗憾是无法下楼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幢老公房的电梯位置有点特殊。
 

由于房屋1楼是一个业主活动室,所以周老师所在的2楼,也就成了底楼。此外,为了最大程度不影响楼房结构,电梯每层停靠的位置,是处在半层楼的地方。
 

也就是说,周老师若直接下楼,需要往下走16级台阶;若选择坐电梯,需要往上走8级台阶,方可到达电梯的2层。那么电梯对她而言,也就省了8级台阶。且由于电梯是在原建筑结构外面搭出来的,所以正好遮住了她家厨房的光线。


但住在6楼的张海翎告诉记者,周丽君所说的“将心比心”,是因为曾经是楼组长的她,太了解住在5楼以上老人的苦衷了。
 

曾经住在501室的老太太,过世时93岁。平时儿子上班,她也无法下楼,生命中的最后几年,她有时候会一个人坐在门口向外张望,见到楼上下来的邻居就说:“一天都没人说话。有空陪我说说话吧。”
 

曾经住601室的老太太,也是过世时逾90岁,同样有着无法下楼的遗憾。
 

张海翎的父亲88岁,从去年开始,若要看病,张海翎也没法将他从6楼背下来了。只好花上100元钱,请人协助将老父亲背下楼、再背上楼。最近老父亲正在住院,就等着电梯装好后才能回家。
 

住在4楼的谢竹屏,腰部受过伤、装有钢板,由于上下楼不便,买米只敢买5公斤以下。
 

不光是老人,小孩下楼也极为不便。住在7楼的一对年轻夫妻,有两个女儿,分别是1岁和5岁,每天抱孩子上上下下也十分吃力。无奈之下,他们只好把房子租给别人,全家去外面租房。
 

出门难、回家更难。每层16级的台阶,几乎成了横亘在高楼层居民眼前的天堑。

 

 

进门就是电梯。

 

电梯与门襟共用一张智能卡,居民刷卡后才能使用。

 


征询协调的一波三折
 

张海翎和谢竹屏,说起话来可以互相搂着肩,俨然一对好兄弟。而在加装电梯之前,他们还只是点头之交的普通邻居。


因为希望加装电梯的共同愿望,让很多原本陌生的邻居走到了一起。最典型的,就是由张海翎、谢竹屏、潘浩和徐质元组成的“电梯加装专项组”。
 

2015年8月,当时的大二居民区书记朱国华是个有心人,在听2号楼不少居民表达了“想加装电梯”的愿望后,和楼组长许培静一商量,先开了场民情恳谈会:2号楼12户居民中有14位60岁以上的老人,心动的人不少,但由于当时“老房装电梯”尚属尝鲜之举,执行起来也是困难重重。在朱国华的建议下,大家推选出张海翎等4位热心人,组成“电梯加装专项组”,从了解政策、考察取经开始,每周一次例会,通报工作进度,讨论解决疑难。
 

一个月后,征询过程开始,4人小组几乎每天讨论到晚上11、12点,从筹资协议、出资方案,到可行性报告等,每一个细节都认真研究,但难题还是接踵而来——
 

楼内有的房子属于单位系统房,尽管走访3次后该单位同意在征询表上盖章,但因不看好工程能完工,要求凭相关部门批文才能兑付分摊费用,小组成员张海翎、徐质元两户人家只好先行垫付;低区居民因受惠少、采光通风等受影响、还要分摊费用,不少人开始就持反对意见……
 

4人小组协商决定,抓大放小,在获得广泛同意后,再集中做通工作。底楼的老楼组长周丽君退休前是位老师,向来觉悟比较高又很热心,可面对旁人看来“吃亏”的方案,她开始也无法下决心“同意”。最后,当4人小组将整幢楼其他居民均“同意”的意见征询表拿到她面前时,她狠下了决心:“我不想大家埋怨我。”至于按方案分摊的1万多元,她表示:“这也是我的一份心意。”


按照相关规定,加装电梯除了本幢楼居民同意之外,同一物业管理区域的业主也要达到2/3以上通过。然而,周边居民想法不少:有的质疑加装的电梯影响小区入口处通道的距离,有的顾虑后续增设无障碍通道会占据公共区域面积,还有的担心施工会扰民破坏绿化……为此,居委会积极搭建沟通平台,谢竹屏被增补为小区业委会委员,加强与其他业委会成员和小区业主的沟通,并针对疑虑一一提出解决方案。


2015年12月,小区90%以上业主同意2号楼的电梯加装方案。2016年1月25日,虹口区房地局把立项方案批了下来了。
 

虹口区曲阳路428弄2号楼的新加装电梯正式运行。

 


复制推广的可行性多大
 

后续的工作依然繁复。
 

经过一番考察后,4人小组和其他业主商议,找到了一家由小区物业推荐的、对加装电梯比较熟悉的设计院设计方案。然而,2016年下半年,经过多次核查修改的设计方案在进行关键的公示图纸时,由于标准型电梯需占用小区入口2.5米宽度的范围,这与预计的略有差距,引起了部分小区业主的反对。事情再次陷入了瓶颈。
 

为此,居委会牵头召开了协调会,邀请业委会、居民代表、物业公司、施工方一起坐下来谈。最后,考虑到小区居民进出的问题,大家协商把电梯本来2.5米的正常宽度,改为2.2米宽,虽然成本会增加,但总算达成一致。
 

记者采访时,张海翎拿出厚厚的一叠材料,有进度计划表、有成功案例的经验笔记、有审批文件等。从征询意见到电梯竣工使用正好两年,主要有六个程序:制定初步方案、申请项目计划、编制设计方案、签订相关协议、完成相关审批手续、竣工验收备案。整套方案实行二次征询。
 

据悉,2016年,上海已将老房加装电梯的审批章从46个减到15个,相关程序也从之前的多部门减到四部门。但整个流程如果顺利的话,一年也是需要的。



在居民们看来,老公房实现电梯梦,最重要的就是征得楼内居民100%的同意,以及小区2/3以上居民同意。在此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充分发挥居民的自治力量,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在推进试点工作中有更多的责任和担当,街道和居委会搭建好平台。目前,欧阳路街道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将拿出党建经费给这部电梯加装无障碍通道,为重症瘫痪老人及其家属提供更多便利。


虹口这个案例的另一个成功经验还在于,居民中不仅有热心人还有专业人士。比如,4人小组中有人懂财会。加装电梯的收费如何按台阶上升,如何保证公平,都经过了精确测算,以至于业主最后都没有异议;4人小组也采取了开集体账户的方法,存钱、用钱集体到场,公开透明。张海翎说:“总投资大概是70多万元,其中政府补贴24万元,其余都是居民筹资。这个价格是比较合理的。”这些也都成为了居民尤其是底楼居民大力支持的原因。


不过,如今电梯装好了,问题并没有结束:电梯今后的保修、保养、安全,本楼居民、物业、业委会等究竟该在其中承担怎样的责任,还是要继续协商讨论。


也因此,对于很多其他居民区关心的复制、推广问题,大二居民区现任书记任攀认为:“是好事情,但还是要因地制宜。建议未来政府部门可以针对不同的老公房,提供几种加装电梯的标准模式以及后续维护版本,使其操作性更强。”


截至今年5月,上海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已竣工完成12台,正在施工5台,完成项目立项即将开工的有43台。在给老人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如何让政府与社会力量相辅相成、如何让有限的公共资金发挥最大效用、如何让更多职能部门打通壁垒、分工协作等,都是亟需研究的问题。

 

此次成功加装电梯,除了2号楼的居民,业委会、物业和各方都出了力。

 


题图说明:6楼的老张和4楼的老谢在电梯前客气了半天,就是为了让对方先进电梯。

文字编辑:栾吟之 图片编辑:邵竞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5)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