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朝花时文 > 文章详情
生命于困顿中,也要升起不一样的烟火
分享至:
 (5)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 郑宪 2017-06-28 07:58
摘要:他特喜欢马雅科夫斯基诗中的那句:“要像灯塔一样,为一切夜里不能航行的人,用火光把道路照明”,他听之吐气扬眉。

我上世纪70年代末离开老闵行工厂时,就叫他大学生。那年我要去他呆过的学校: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他将那学校说得好极,优质老师,绿荫大道,诗意小径,弯曲向上的阶梯教室,连学生的宿舍楼外墙也充满古典的红色和尖尖翘檐。他是1968年毕业的大学生,我是在他毕业11年后恢复高考进这扇同样的校门。我们就此分离,比我大十几岁的他继续在老闵行工厂,我走向远方。


1968年至今,近50年,年轻的大学生成了老大学生。前几年我回工厂,看那些变化的或没变化的事与物。曾经尊崇的大学生,长居此一隅,却染疾。我去探望,原来形如一头矮墩壮实的牛并妙语连发的大学生,竟无法与我正常对话,是中风造成他半瘫失语。我们对视、牵手,但他能听明白我所有的话。我说40多年前,我们一起住兰坪路一号路口走道长长的工人宿舍,他点头。我说宿舍斜对面有个闵行剧场,剧场右首的小红园是我们的室外大书房,他总带我到那里读《李白诗选》《贺敬之诗选》等,他特喜欢马雅科夫斯基诗中的那句:“要像灯塔一样,为一切夜里不能航行的人,用火光把道路照明”,他听之吐气扬眉。我说,你喜欢豪迈热烈的诗,喜欢朗朗上口的阶梯诗,他听了用力首肯。我说我们都喜好吃面,一号路的百货商店旁有家我们百吃不厌的清真牛肉面馆,肉香汤鲜面滑。他含笑地听,还咂巴了几下嘴唇。我说下班了,我们一起走到黄浦江西渡口,那时江里走着一艘艘白水泥船,我们可以从日落看到夜深,看星星月亮和船头船尾的灯相辉映。他听着,眼眶里涌入了润泽光亮的水……


我难以接受这现实。他领我文字航程,给我最早启蒙,在黯黑中指我一条亮晰的路。最早的记忆是我18岁时,他指导我写了一首表现工人工作的豪迈阶梯诗《锻工颂》,他读之,推送到全厂几千人的节日舞台,搞了一档“配乐诗朗诵”。我们当年的友情就建立在写字撰文颂诗挥毫之上。他大学毕业分到工厂,十几年做个普通工人。没有异常感,那时再大的知识分子也在每个底层的岗位上简单劳动,他一个“历史反革命分子的儿子”,不去遥远荒凉的外地已属庆幸。一直到我离开,他和工厂文化有关联的业余工作,是被厂里宣传科请去,在大食堂边很大一块黑板报上纵横绘写,上面有他手书的龙飞凤舞的壮怀诗文。


那天在老大学生家,看到一大房间书,新书旧书,出版时间跨越几十年,哲学、历史、人物、地理、政治、图册,最多的当然是文学书籍。有些经典书,藏多个版本,比如《红楼梦》《史记》,比如《资治通鉴》《鲁迅全集》。那围起来的书架高至天花板。这些书,现在他自然很难翻读,但书房每天是要坐进来的,眼光是要在书架上下掠扫的。老大学生过去不但是书痴,还是报痴,每天要翻阅许多报纸。他退休前在厂里最高职位至厂宣传科科长,待遇有限,外快没有,一大堆书籍报纸则环侍他周围。退休后,还要女儿女婿将书报继续订来,一份份置放书桌,脸上挂出满足的笑容。


以后再去探望,无奈的依然是沟通,他要表达的无法传播。他讲不清,但很想讲,滚出喉舌的是无法控制的一堆堆含混的东西。见你听不懂,他着急,脸憋得很红,还尝试用一只健康的左手做手势。若还无法被理解,他便如泄气的皮球,精疲力尽,丧气垂头。他夫人说,你离开工厂后,知识分子“落实政策”了,老大学生立马成为厂里一位优秀教育工作者,口才胜似文采,并以此为荣。他在工厂的技校和培训课堂讲课许多年,三尺讲台前,语言幽默风趣,一圈圈崇拜者围在他身边。我们讲述他的光荣史时,他很不以为然,摇晃脑袋,连连挥手,一副往事不堪回首的痛楚。


有点心酸。为昨天的大学生,也为今天的老大学生。


去年春后的一次见面,他家人问我:可否为大学生出本书,公开发行的。说这话题时,坐圈椅上的老大学生使劲点头,嘴里唔哩哇啦。我困惑:他写过足以发表成一本书的文章内容吗?家人遂拿出一本,再取出一本,厚笔记本有之,薄练习本有之,爬满密密麻麻手写的字,却都规整,字体漂亮清爽。日记,散记,杂文,咦,还有以他夫人为原型的小说,时间跨度几十年。说他身体尚健时,生存艰困,但乐观第一;位卑不敢忘忧国,不敢在生活中公开发声,便把愤懑写成文字留下来。疲累回家,总见他在书房伏案,躲进小楼成一统。我取来阅读,竟时有拍案叫绝放射思想光彩的文字。捧给出版社,编辑眼睛扫描后首肯:可出。


我们一起推进出书。老大学生已过不惑的女儿尽了心力。女儿说父亲曾经的梦想是将她或其弟弟中的一个培养为“有文学细胞的人”,结果很失望甚至很绝望。这次女儿将父亲约20万字的手写文章一字字打到电脑上,她了解了父亲,父亲升华了自己。很长时间,老大学生欣赏的目光令女儿陶醉。


书出后的一天,我们相聚,像过一个快乐节日。过去工厂的人,在职的工友和远近文友,百多个。吃饭在老闵行最好的饭店,AA制,女的比男的多,要追星,追老大学生这颗星。吃饭地方还有一大块LED显示屏,一个半圆小舞台,我们搞了赠书仪式,献画,朗读文章,演唱沪剧。那天老大学生坐在轮椅上,神采奕奕,笑容可掬。照片上的他,在中心位置,有点像发光的小太阳。他夫人在她做工人的青葱岁月,便一路追随,疾病时百般照应,这次也激动,拍他的手和肩,“你还有什么不满足?还有什么不开心?”老大学生猛地清晰回一句:“我开心。”在场所有人惊喜,夫人喜泣。


但快乐节日后,一个突发疾病,让75岁的老大学生难以脆弱之躯抵御。远行前的大学生,依然无法用语言表达。但他家人说,他走时十分平静,似有一种放下的满足。是因为他留下了自己最想留下的?漫漫几十年的经历和思索,痛苦与挣扎,恐惧与希冀,皆从书中释放而出?有人“一入侯门深似海”,他是“一入工厂比海深”。他的文字,几乎全和轰隆响亮的工厂有关;他的书写背景,几乎皆为方寸老闵行;他内心,独自收获珍藏这满地黄金。或许,他真无憾。他离去后的书房,一如故往,除他人的书,还整齐码放着自己的书,围绕在他笑意盈盈的遗像周围。作为这书房的主人,他有自己的精神财富与其他的书从容交流。


生命无法拒绝死亡,却可以努力拒绝庸常,拒绝平凡,让困顿的生命有光,升起不一样的烟火。


老大学生的名字叫李群鸿。李群鸿的书谓《江鸟集》。江鸟,鸿字的左右两半;鸿,大雁,大志,要飞翔。

(本文组稿、编辑朱蕊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曹立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