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艺清单 > 文章详情
“只卖一本书”的角里书房,盘算的是什么生意经?
分享至:
 (0)
 (13)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张熠 2017-04-27 17:36
摘要:只卖一本书的营销策略,是否成功?一切才刚刚开始。

4月22日,“世界读书日”前一天,朱家角古镇放生桥畔,一家名为“角里书房”的新书店在春风中开张。书店不大,和一般书店没什么两样,它打出的“只卖一本书”的营销口号,还是引来不少的引论。

角里书房内景。

角里书房,仅20余平方米,为三角形建筑。书店窗明几净,装修简洁,郁郁葱葱的绿色盆栽与实木方桌、书柜相映成趣。开业当天,方桌上,书柜中,摆放着的是同一本书——热播剧《人民的名义》同名小说。

 

为什么只卖一本书?角里书房的创始人兼店长叶文刚有自己的想法。“‘只卖一本书’的灵感,来自日本东京的著名书店森岗。随着实体书店回暖,书店越开越多,甚至也越来越大,但有时候反而觉得无从下手。何不反其道而行之?”叶文刚说,“角里书房想走‘极简风’,从书店角度帮助读者做选择,每次只提供一本书,引导大家阅读。”

 

角里书房小而精,书籍的上架、撤换都比较灵活。叶文刚说,书店没有固定的换书周期,只要有新的热点,就马上换书。与社会热点、书籍排行榜对接是角里书房选书的重要参照,但不是唯一标准。“书店应以书取胜,书籍质量必须过关,我们选的书,要能接续‘文以载道’的传统,尽量找到书店生存与阅读推广的平衡点。”

 

朱家角多游客,叶文刚不希望进入角里书房的游人,买完书就离开。“传统书店的店家和顾客只是购买关系,我希望角里书房和购买者之间,是阅读者和阅读者的关系,大家以书为媒介,互相交流。”在书店营运策划上,还会结合读书会、衍生创意产品开发或观影会,让读者留下来,把书读“透”。角里书房还将推出“一日店长”活动,一方面让爱书人一圆“店长梦”,另一方面希望更多阅读者能走到一起,在当书房主人的时候,推广自己喜欢的书,分享阅读。“只卖一本书”也不是一个绝对的说法。“我更希望将书店打造成个性化、主题化的样式,比如正在筹备的第二期以东野圭吾为主题,将他的作品进行集中展示。”叶文刚说。

书店里,只放着一本书——《人民的名义》。

只卖一本书能否维持书店的生存?开业四天来,角里书房共卖出273本《人民的名义》。叶文刚说,这个数据让他感到惊喜,但书店的生存还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角里书房也是放生桥西侧上海三联书店朱家角店的主题性“窗口”。“如果我们的一本书无法满足读者需求,他们还可以去百米之外的三联书店继续逛。两家书店将良性互动,互相引流,用不同方式推广书籍、推广阅读。”

 

角里书房的营运策略,读者是否会买单?市民夏文婧说,书店的“一日店长”活动及装修风格比较吸引人,如果恰好推荐书目是自己所需,会考虑到这里买书,“更多的是一种好奇的心态,逛逛特色小店的感觉。”媒体人陈先生则认为,“只卖一本书”的书店要生存下去,必须要有符合周遭环境定位和书店自身特点的定制书,是别的书店买不到的书,这样才能真正形成自己的特色。

 

“‘角里’有多种含义,一是本地人对朱家角的称呼,二指书店的三角形状,三指人们的心底角落,我希望通过这个小小的书店,让书走进读者心底的角落。”叶文刚说,开业几天,已有一些游客会循着放生桥慕名来到角里书房,“虽然他们的目的不一定是买书或看书,但这是一个触点,一切都才刚刚开始。”

 

图片来源:角里书房提供  图片编辑:苏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3)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