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科教 > 创新之城 > 文章详情
首次评出两项特等奖!上海市科技奖励大会举行
分享至:
 (11)
 (9)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俞陶然 2017-03-22 14:37
摘要:2016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共授奖265项(人),包含1项技术发明奖特等奖、1项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是上海首次在同一年度评选出2项特等奖。

今天下午,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友谊会堂举行,表彰为上海科技创新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2016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共授奖265项(人),包含1项技术发明奖特等奖、1项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据悉,2012年恢复设立特等奖以来,这一等级奖项时有空缺。此次,是上海首次在同一年度评选出2项特等奖。

 

奖励大会上,师咏勇、童小华、张伟、樊春海、刘海峰、谢应波、张建华、谈剑峰、李福刚、许式伟等10人获得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22项成果获得自然科学奖,其中一等奖8项;30项成果获得技术发明奖,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9项;201项成果获得科技进步奖,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30项;俄罗斯籍专家米哈伊尔·弗拉基米诺维奇·伊万诺夫、美国籍专家陈俊获得国际科技合作奖。

 

奖金方面,上海市科技奖励中心负责人介绍,特等奖50万元,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30万元,一等奖20万元。

 

激光钕玻璃、北斗导航获特等奖

可控核聚变有望成为人类大规模制造能源的主要途径,俗称“人造小太阳”,许多国家都在投入重金进行研发。激光惯性约束聚变装置,是实现可控核聚变的两条技术路径之一。这一装置的核心材料——激光钕玻璃的连续熔炼技术,西方发达国家长期对我国实施技术封锁和产品禁运。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胡丽丽研究员主持完成的“大尺寸高性能激光钕玻璃批量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实现关键技术突破,为我国具备独立研发大型激光装置的能力提供了重要的材料支撑。这一项目荣获上海市技术发明奖特等奖。带队研制出激光“钕”玻璃的女科学家胡丽丽,成为继陈赛娟院士之后,上海第二位领衔摘得特等奖的女科学家。

 

北斗卫星已上天,产业应用需落地。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郁文贤主持的“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项目,产学研协同创新成效显著,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完成这个项目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团队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为依托,在核心算法、基础产品、特色应用方面都取得突破,建立的北斗应用系统在智能公交、精准农业、海洋渔业等6个行业有广泛应用。过去三年中,这些成果新增直接产值16.4亿元,带动间接产值约40亿元,支撑了上海导航产业连续三年以30%左右的幅度快速增长。

郁文贤教授(右)带领团队研发北斗系统。

 

超材料基础研究开启全新领域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之源。上海在这一领域长期坚持较高投入,使得物理、化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学科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成果。

 

自由驾驭光是人类的梦想,人工超材料是实现这一梦想的基础。复旦大学教授周磊主持的“电磁超表面对电磁波的调控研究”项目荣获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在人工超材料领域做出原始创新,让人类距“隐身衣”等自由驾驭光的神奇装备又进了一步。在市科委支持下,周磊课题组开启了超材料研究中“超表面”这一全新领域,提出利用各向异性超表面,高效调控电磁波偏振的新思路,实现了金属材料中的高透光性和高导电性,在信息通信、生物检测、能源利用、光学成像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他们的论文发表在《自然·材料学》《物理评论快报》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提升了中国科学家在该领域的全球影响力。

 

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家战略

上海市科技奖励中心负责人介绍,获奖项目按照所属技术领域统计,生物与医药技术领域有50项,占全部获奖项目的比例为19.8%;信息技术、能源与环境领域均为39项,占比15.4%;新材料领域有24项,占比9.5%。这四个技术领域契合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划布局,在所有获奖项目中的占比之和超过60%。

 

在建设科创中心进程中,上海还要体现自身的科研高地地位,为国家重大战略服务。获得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深海油气开采系统核心装备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项目,就是一例。深海油气开采系统核心装备及技术长期被美国独家掌握,对我国实行技术与产品的双重封锁。面对南海、东海的严峻形势,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深海油气开采系统核心装备迫在眉睫。美钻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通过自主研发,突破了1500米超深水高温高压密封、高精度自动对接、海底系统集成及应用等关键技术,研制出深海油气开采系统的核心装备,并实现了工程应用。

 

“医食住行”科技让老百姓受益

服务民生是科技发展的重要目标。2016年度高等级奖项中,与民生科技相关的项目有10项,占比20.4%。

 

过去,食管疾病多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创伤大、并发症多。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周平红团队的“内镜微创治疗食管疾病技术体系的创建与推广”项目,依托内镜微创优势,从技术标准化、适应证扩展和并发症防治上开展系统研究,在全球范围内首创多项内镜新技术,并推广应用于微创治疗食管疾病。在第14届世界消化内镜大会上,中山医院展示了内镜手术技巧,一举奠定中国在世界消化内镜微创切除领域的领先地位。

 

河蟹是许多人钟爱的美食,如何通过科技提升河蟹品质?上海海洋大学教授成永旭介绍,我国河蟹产业发展迅猛,但许多农户、合作社的饲料投喂随意多变, 导致池塘水质恶化,降低了河蟹品质。为此,他带领团队阐明了饲料营养调控与高品质养殖的理论关系,完善了河蟹各个养殖阶段的营养需求图谱,全面构建了基于全程饲料下高品质河蟹生态养殖技术体系。这些成果已得到应用,会使我们餐桌上的大闸蟹更为鲜美。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朱瓅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9)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