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政情 > 伴公汀 > 文章详情
【直击】孙建平委员:守护上海这座特大型城市,不能存有任何侥幸
分享至:
 (14)
 (9)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王闲乐 2017-01-16 16:05
摘要:孙建平委员在今天下午的市政协全会大会发言上建议,上海的应急管理体系应未雨绸缪,既要注重事后应对,也要重视事前防控、预警。

“上海是一座拥有2400多万人口的特大型城市,再怎么强调公共安全也不为过。”孙建平委员在今天下午市政协全会大会发言上说。他代表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建设委员会建议,进一步完善上海的城市风险管理体系,守住公共安全运行底线。

 

“近年来,随着人口产业高度集聚,高层建筑和重要设施高度密集,上海作为特大型城市的风险管控压力不断加大,许多过去的‘城市问题’已经演变成了‘城市风险’。”孙建平说,现行的应急管理体系,虽然曾有过世博运行安全保障的成功经验,但也到了需要优化的时候。

 

“这样一个风险管理体系应该是一个能够做到事前科学地‘防’,事中有效地‘控’,事后能把影响降到最低,损失降到最少。” 孙建平认为,现行的应急管理模式重事后应急,轻事先预防。在工作方式上,习惯于被动接受报警,很少主动去收集风险情报,进行数据分析。因此,他建议相关部门转变管理观念,从更为系统的角度审视城市风险,以风险分析作为政策和管理的依据。“根据海恩法则,突发事件的发生虽有偶然性,但背后一定能找到风险集聚的诱因。”

 

“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在当下的复杂环境下,我们不能存有任何侥幸心理。”孙建平说,许多应急机制长期处于“休眠”中,仅在突发事件后才临时启动,所以常常捉襟见肘。“我建议,政府财政投入时更多考虑‘未雨绸缪’的工作,并作出制度性安排。”

 

孙建平还建议,在市级层面设立城市运行风险预警指数分析和发布机制,运用大数据手段,对城市风险进行集成分析,实时预警可能发生的风险,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现在应对各类风险的压力很大,仅凭政府单方的人力、物力、财力恐怕难以支撑。”孙建平在发言中建议,政府可以鼓励社会组织、基层社区和市民群众充分参与。“在前几年试点工作基础上,我们可以先期在工程建设、市政设施运维、交通运输等领域全面推行运用保险机制介入风险管理和实施第三方风险隐患评估的做法,降低事故发生的几率。”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苏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9)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