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晚,2025上海影视创制大会系列活动——《微聚东方·2025微短剧品质盛典》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盛典以上海广播电视台、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中国网络视听协会联合发布的“品质微短剧融合传播指数”为主要依据,向微短剧作品、演员颁发荣誉。一大批短剧演员走上舞台,分享他们与快速兴起的微短剧产业之间的故事。
“时代风采剧星”颁给了演员李若彤。她监制和主演的短剧《午后玫瑰》在东方卫视“品质东方微剧场”播出期间,收视率力压同时段电视剧,相关话题一度登上热搜。在现场,李若彤谦虚地称,自己虽然入行35年,但在微短剧赛道是新人,能站在这里,是大家给予她的一份珍贵荣誉。“这次尝试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和动力,我才59岁,正是闯的年龄,未来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她觉得微短剧大有可为,“不论长短剧,只要用心做的,就是好作品。”
众多知名影视剧演员纷纷踏入微短剧行当,完成自己的短剧首秀。演员何赛飞最近拍摄的短剧作品《龙凤又呈祥》讲的是非遗汉绣。她说,自己无意中赶上了潮流。“对演员来说,没有微短剧、长剧之分,都是创作人物。微短剧跟老百姓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息息相关,是当下生活所需要的,而且这种方式可以更快更多走进千家万户,甚至全世界。”何赛飞获颁“文化风尚品质剧星”,“利用这个平台,利用这样一种艺术载体,让更多中国人的好故事,特别是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向全世界传播,何乐而不为?”
“全能领衔品质剧星”获得者倪虹洁演过超百部影视剧,首次主演和监制的微短剧《夫妻的春节》在今年春节播出,播放量超5亿。倪虹洁觉得,《夫妻的春节》的成功让她越发知道,要对行业保持谦卑、热情和好奇。
活动现场
演员倪虹洁
近年来,随着微短剧业态兴起,越来越多创作者通过微短剧的形式反映现实生活,在家庭、情感、都市等多元化题材中融入社会热点和人文关怀,涌现出一批品质作品。越来越多微短剧走出国门,成为席卷全球的新兴文化潮流,展现出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澎湃动能。
入行仅两年,演员申浩男主演的短剧已有108部。“刚开始,有过8天拍200集的经历,随着微短剧行业逐渐往规范化、精品化发展,目前情况有所改变,可以细细打磨角色。”短剧演员张集骏同样感慨,在短剧出现之前,他派发过传单、当过服务员、也打包过衣服、磨过眼镜片,“现在回想起来,那些日子都成了自己做演员的宝贵经验”。
“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以后,作为一个北漂男演员,我的机会不是很多。”演员史元庭回忆,十几年前刚出道时,自己演过一些电视剧里的重要配角,但后来找他的戏变少了,他就去拍了网剧、网大。他记得,2020年,自己已经30岁出头,没有人找他拍戏,他担心没办法继续留在演艺行业。“直到有天,我拍的网大被人剪成了短视频,突然在抖音火了,我才接到了24集同名网剧《东北插班生》。”
活动现场
在史元庭看来,身为演员要珍惜每一个拍戏的机会。“我是从没戏拍,到有一个小角色、小特约,只要有词给几百元就去演,这样走过来的。”他说,“我希望短剧行业越来越好,有更多资金进入这个行业,我们演员也会认认真真去拍。”
不少非科班出身的演员在短剧中崭露头角。当晚,“微光逐梦剧星”颁给了73岁的袁吉衣、67岁的刘林和68岁的三喜爷爷张以芳。袁吉衣退休前是工程师,刘林退休前是公务员,张以芳是来自西北的农民,三人都有丰富的微短剧表演经验。演过100多部微短剧的袁吉衣说:“感谢短剧,给了我们追逐梦想的动力,给了我们实现梦想的机会。我们年轻时有演员梦,现在,这个梦实现了,我们也是明星!”
活动现场
喜欢微短剧的不只是中国观众。当晚,埃米尔·扎格鲁尔、Daniel大牛获得“文化传播影响力剧星”荣誉。埃米尔来中国13年,因参演《万里归途》与中国观众结缘,并参演了一系列宣传中国自然风光、展现新时代中国风貌的微短剧。他表示,自己13岁时看了成龙的电影,就想来中国,在埃及大学读的也是中文专业。一毕业,他就申请了中国的大学,在去横店旅游时被导演看中,开始拍戏。他笑道,“上海的埃及领事馆总领事说我是第一个在中国拍戏的埃及人”。Daniel大牛则通过创作海外短剧架起文化桥梁。热爱中国文化的他,最近刷了很多遍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现场不仅模仿了电影里那段“天雷滚滚我好怕怕”的剧情,还以说唱的形式与何赛飞携手带来一首《上海谣》。
微聚东方·2025微短剧品质盛典荣誉名单
本届盛典由中国网络视听协会指导,上海广播电视台、静安区人民政府主办,上海东方娱乐传媒集团有限公司、静安区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网络视听行业协会承办,大宁资产经营(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电视艺术家协会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