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上海民族乐团的岁末压轴演出,“火红中国年”系列新年音乐会已经陪伴观众走过了十几个年头,逐渐发展成为乐团的经典品牌。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回归,“过中国新年,听民族音乐,品中华文化”正变成了一种风尚,成为不少市民辞旧迎新的新选择。2月3日晚,上海民族乐团“火红中国年”新春贺岁音乐会在上海音乐厅上演,特邀著名指挥家张国勇执棒,在乐声中迎接新春。
这是上海民族乐团首次与张国勇合作。在张国勇多年的艺术生涯中,曾与国内外著名歌剧院、交响乐团合作指挥演出了一系列歌剧、芭蕾舞剧、交响合唱等经典作品。他上世纪90年代赴俄国留学,获得了莫斯科国立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授予音乐博士学位,因此尤其擅长指挥俄罗斯作品。当年他的导师罗日杰斯特文斯基曾兴奋地对音乐评论家们说:“我给了张国勇莫斯科音乐学院指挥系有史以来的最高分,他可以在世界上任何一个乐团找到自己的位置。”近年来,张国勇也多次与与民乐团体合作,经典作品和原创新作均多有涉及。他表示自己非常喜欢民乐,与西方古典音乐相比,指挥民乐更强调各声部的平衡,发出更和谐的声音。
2018年元旦前夕,上海民族乐团艺术总监王甫建执棒上海民族乐团带来了一场“火红中国年”新年音乐会。音乐会汇集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音乐精华,热闹而充满创意:二胡和新疆民族乐器萨塔尔被放到了一起,相互交织,共同演奏充满塔吉克风情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改编自蒙古长调的作品《牧歌》,在悠扬舒展的马头琴演中融入了极具特色的呼麦演唱,自由而奔放;还有民族管弦乐作品《中国舞曲》,将彝族、维吾尔族及闽南、东北等多民族、多地域音乐连缀组合,用明快的音乐语言,诉说“春在千门万户中”的美景。
延续上一场新年音乐会的民族风情,“火红中国年”新春贺岁音乐会融合了苗族、彝族、壮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的音乐元素,用竹笛与乐队《飞歌》、柳琴与乐队《青铜乐舞》、大提琴与乐队《牧歌》、民族管弦乐组曲《太阳颂》等作品带领观众神游祖国的秀美河山,感受大江南北的节日氛围。当代民族管弦乐的优秀代表作《古槐寻根》《龙跃东方》则以观众耳熟能详的动人旋律和引人浮想的和谐音画,彰显出国人的亘古情怀,及对新时代新气象的美好向往。
乐团竹笛演奏家金锴,打击乐演奏家王音睿、孙莉、蒋元卿,柳琴演奏家李霖,特邀大提琴演奏家陈小龙与指挥和乐队共同呈现了这场年味满满的音乐盛宴。音乐会结束后,上海民族乐团70余人将于2月6日启程远赴英国、法国、比利时、德国,开启欧洲巡演的序幕。新春前后,上海民族乐团音乐会版《海上生民乐》将在伦敦、巴黎、布鲁塞尔、埃森、伯恩、柏林、汉堡、不莱梅8座城市上演,让欧洲观众听见中国民族管弦乐的发展高度,也感受到中国年的浓浓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