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在深圳举行,专家学者热议“文化出海”

华东局 2023-06-10 15:17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朱凌君
如何坚定文化自信、促进文化交流、加快文化出海等是热议话题。

日前,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在深圳开幕,本次论坛主题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其中,如何坚定文化自信、促进文化交流、加快文化出海等成为热议话题,不少专家学者进行交流并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在主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赵汀阳提出,文明之间的交流并非只是一种“加法”,而是充满创造性的“乘法”。“置身全球化的时代,从‘问题’出发更容易找到文明对话的‘相聚点’。我们可以通过人工智能、量子力学等共同性问题,将不同文明的知识和思想汇聚起来,建构一个共享的、非排他的知识世界。”赵汀阳表示。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以“中华文明的世界意义与全球价值”为主题发言。在他看来,中国式现代化强调的是现代化的多元性,不同文明不仅对现代化的含义的理解不同、内容不同,追求方式也不同。郑永年表示,强调中国式现代化,不是把自己的模式强加到其他国家之上,而是提倡文明对话,文明互鉴互学,共同推进世界的现代化。

当下,促进文化交流,不仅要提倡互鉴互学,还要善于在国际传播中发出自己的声音。在新媒体时代的国际传播创新分论坛上,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分享了自己关于新媒体时代的国际传播创新研究心得。他表示,新媒体时代的国际传播创新要注重范式创新、文明叙事和指标创新,他特别提出,中国有自己的传统定性定位方法,应当以此为基础建立自己的指标评价体系。

“在国际传播中,需要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自信。我们的骨子里要有发自内心的自信,但文化传播时可以温婉地讲故事、认真地切磋。”张维为指出,西方习惯于从微观切入来看宏观,而我们在进行国际传播上往往比较喜欢宏大叙事,然后再呈现各种各样的微观,但不论是微观切入还是宏大叙事,两者本身并没有所谓优劣之分,宏大叙事也可以讲得很有深度。但传播效能的获得,则需要我们因时、因势、因具体案例,兼容并蓄,权衡比较,择优而行。

在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共建互联网版权新生态分论坛上,上海米哈游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殷春波分享了版权助力国产原创IP走向世界的案例。殷春波认为,文化创作离不开版权保护,版权保护让原创作品更有价值,也让传统文化创新表达更有活力。而得益于日益完善的版权保护生态,游戏已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生力军,也是海外年轻人了解中华文化、聆听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

“我们将传统文化与数字科技进行融合创作、创新表达,使得这些数字文创产品变得更加鲜活,更有生命力。”殷春波以公司出品的游戏举例,米哈游在产品中以传统文化为源,依托数字技术不断进行内容创造,进行创新表达和高品质展现。比如,2022年春节前夕,米哈游以京剧为创作灵感,在游戏《原神》中推出新角色,在海外不少地方掀起京剧热;游戏《崩坏:星穹铁道》场景中融入象棋、相声、风筝、豆汁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则向全世界玩家诠释中式的银河浪漫。

近年来,上海深入贯彻落实文化“走出去”国家战略部署,加快推动文化贸易创新发展。目前,上海正全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集中打造了一批文化贸易IP,为文化出海书写“上海符号”。2022年,上海市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总额159.64亿美元,保持超过千亿元人民币的进出口规模。

栏目主编:孔令君 文字编辑:孔令君 题图来源:受访者供图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

最新评论
打开上观新闻APP,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