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伊朗总统明日访华,除了签百亿美元大单,还有哪些看点?

世界观 2023-02-13 21:38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张全
莱希此访表明,伊方重视中伊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凸显其“向东看”的坚定决心。

连日来,揭开兔年新篇的中国外交好戏不断。继柬埔寨首相洪森访华后,伊朗总统莱希也将于14日起开启为期三天的中国之行。这是莱希任内首次访华,如何推进落实2021年中伊签署的全面合作计划,将成为主要看点。

分析人士认为,莱希此访表明伊方重视中伊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凸显其“向东看”的坚定决心。中方也希望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和上合组织框架内的合作,为中伊合作提供更大空间,注入新的前进动力。

“最优先选项”

此次访问是莱希2021年8月上台以来首次访华。习主席将同他举行会谈,规划和引领中伊关系未来发展,并就共同关心的地区和国际问题交换意见。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也将分别会见莱希。

伊朗通讯社报道,莱希此次将率领一个由政经界人士组成的高级代表团。除了与中方领导人会面,莱希的行程还包括会见中伊商界领袖以及在华伊朗侨民。莱希的随行人员透露,两国代表团将签署一系列合作文件,价值达100亿至200亿美元左右,内容涉及基础建设、电站、医疗设备等领域。

作为对访问的预热,莱希日前在中国央媒刊发《老朋友是未来合作的最好伙伴》一文。他在文章中表示“很高兴在中国的新年伊始、新春佳节之际”应邀访华。在他看来,中伊都是人类历史上充满活力的文明古国,通过古丝绸之路加强了彼此联系。而今,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把两国人民的命运紧紧联系起来……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丁隆表示,尽管莱希是上任以来首次访华,但实际上最近几年中伊高层接触始终“保持节奏”。尤其在元首外交引领下,中伊关系呈现全面发展势头。

几次重要互动包括:在2021年中伊建交50周年之际,习主席与莱希通话,强调两国关系经受国际风云变幻考验,友谊历久弥坚。2022年7月和9月,习主席同莱希先后举行通话和会见,确认了发展双边关系这一“共同的战略选择”。同年12月,中国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在德黑兰会见莱希。而在今年1月,中国外交部长秦刚与伊朗外长通话,表示要落实好元首共识,推动双边关系走深走实……

即将随莱希访华的伊朗德黑兰大学副校长、著名学者马兰迪教授认为,莱希此访具有历史性意义,不仅推动两国签署的全面合作计划,也将对两国关系产生深远影响。

“世界变化非常快,我们正在远离单极世界。伊朗和中国是两个非常强大的独立国家。身处东亚的中国是全球大国,伊朗是西亚最重要的地区大国。而现在是亚洲崛起的时代……”马兰迪说,“我相信伊朗人正在做出正确的决定——放眼全球,更多地关注自身和东方。中国将是伊朗的最优先选项。”

继续“向东看”

中国外交部13日表示,中方期待同伊方一道,以此访为契机,推动中伊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取得更大发展,并为增进中东地区国家团结合作、促进地区安全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

丁隆认为,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中伊双方都有深化合作的现实需求。

从伊朗方面看,当前莱希政府面临国内外双重压力。国内而言,始于去年秋季的大规模抗议活动迄今未消,暴露伊朗国内复杂的宗教和社会矛盾,经济民生也因国际制裁而长期处于困境。对外而言,伊核谈判前景堪忧,美国和七国集团加码制裁。这主要源于在乌克兰危机背景下,美西方认为伊俄形成某种“准联盟”,故而对伊加强“长臂管辖”,使伊核谈判基础受到破坏。

“在此情境下,内外承压的伊朗延续了十几年以来的‘向东看’战略,发展与中国等国的关系。”丁隆指出。政治上,中国与伊朗一样,都反对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和外部干涉。经济上,中国是伊朗第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目的国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寻求对华务实合作、缓解西方施压,成为莱希中国之行的主要考量。”

从中国方面看,政治上,伊朗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予以支持,坚定捍卫国际公平正义。经济上,伊朗对于中国的能源安全至关重要,它还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东的重要支点。这一切,都决定了中国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中伊关系,重视与伊方协调沟通,共同因应变局。

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院长李绍先表示,中伊关系总体发展态势良好。即使在2012—2015年伊朗面临西方空前制裁压力下,中国仍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为伊朗解决难题。最近几年,双方政治互信不断巩固,各领域务实合作稳步推进,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保持良好沟通和协调。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中伊全面合作计划的签署,其意义不局限于一些具体投资和项目,更是为中伊未来长期合作绘制了蓝图,设定了路线。

“这也是为什么此次莱希率领庞大代表团来华,目的就是希望与中国对接长期合作。”李绍先说,代表团人员中既有政界精英,又有商会会长和智库学者,这一方面表明中伊合作领域宽广,另一方面表明伊朗有很强的意愿稳步推进各项合作。“伊朗作为中东地区重要国家,其深厚的发展潜力得到国际社会公认。与中国合作有利于伊朗将这些优势发挥出来。”

如何“抓落实”?

两位学者都表示,莱希此访的首要看点在于,如何推进落实中伊全面合作计划。

根据外媒说法,这一为期25年的计划,由政治、战略、经济等部分组成,在经济上涵盖石油、采矿、工业、交通和农业等领域合作,规模约4000亿美元。

丁隆说,中伊于去年年初启动计划的落实工作。但受制于多重因素,计划并没有大规模落实。因此,莱希访问期间,中伊预计签署一揽子能源、基础设施等领域合作协议,以推动计划实施。

“莱希此访将达成一些非常重要的成果。”伊中商会主席哈里里表示,“拟签的合作协议涉及多个工业领域……相信在后疫情时代,中伊两国每年的贸易额将在未来进一步提升至600亿美元。”

此访的另一个看点是,在中东地区采取平衡外交政策的中国,如何与伊朗做好协调沟通。

“在全球层面,处理中伊关系要考虑到中美、中俄等大国关系因素的影响。在地区层面,发展中伊关系则是要兼顾对伊朗、对海湾国家关系的平衡。”丁隆说。

一个背景是,去年伊朗对中国发展与海湾国家的关系表现出谨慎,对中海联合声明做出了反应。但此后,中国通过外交行动向伊朗释放信号:海合会国家和伊朗都是中国的朋友,中方发展同双方关系都不针对第三方。丁隆认为,伊方此次可能仍会对中国提出相关要求,可观察中方如何做好沟通协调,确保中伊合作、中海合作均能得到顺利推进。

展望下一阶段的中伊关系,两位学者表示机遇与挑战都比较明显。

机遇表现为,伊朗“向东看”的政策选择仍会延续,并且把发展对华关系置于突出位置。用伊方的话说,“发展对华关系是伊朗的最高决策”,中方也重视伊朗在中国外交政策中的地位。因此,在双边层面,中伊未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都令人期待。在地区层面,日前莱希已签署命令,要求实施有关伊朗加入上海合作组织的法律。伊朗即将成为上合正式成员,将有利于中伊加强在国际和地区多边框架内的合作,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

挑战表现为,美国的“长臂管辖”仍会严重束缚中伊合作。由于伊朗受到的是能源、金融、科技、军事等全方位制裁,中国的投资、军民两用技术很难在伊朗落地。再加上伊朗地处中东这片“是非之地”,它与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存在利益上的对立,这可能干扰中伊合作大局。

丁隆表示,尽管存在诸多挑战,但中伊的政治互信和合作意愿都很强烈,经济合作也有很强的互补性。在新形势下,双方将共同研究如何深化合作、规避风险,推动中伊务实合作行稳致远。

(编辑邮箱:ylq@jfdaily.com)

栏目主编:杨立群 文字编辑:杨立群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苏唯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

最新评论
打开上观新闻APP,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