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留在乌克兰还是投向俄罗斯?克里米亚居民本月16日将作出选择。如今,在克里米亚的居民中,俄罗斯族占58%,因此当议会作出公投决定之时,结果已是注定了。
乌克兰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脱乌入俄”进程突然提速: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议会通过决议,决定其以联邦主体的身份加入俄罗斯联邦。议会还决定,将决定共和国地位的克里米亚全民公投从本月30日提前到16日举行,而在此之前,议会把公投日期定在5月下旬。
克里米亚当局如此急于加入俄罗斯,一方面想借基辅自顾不暇的东风,而另一方面,历史的纠结再一次戏剧性让这个半岛站到前台。
【沙皇的明珠】
克里米亚的历史很长,与如今局势相关的,要从莫斯科公国说起。
16世纪后,莫斯科公国强盛起来并统一了俄罗斯,渐渐走向对外扩张的道路。占据黑海出海口的克里米亚汗国,因其扼守南方不冻港的优越位置,引来历代沙皇的垂涎。
从1676年开始,此后200多年里爆发了十一次俄土战争,平均每十九年一次。通过这些战争,沙俄占领大片土耳其领土。彼得大帝打开了俄国朝向北方的波罗的海出海口,但他活着的时候没能完成打通黑海出海口的愿望,最终这一梦想由德意志来的叶卡捷琳娜大帝实现。
1768年,俄土爆发第五次战争,在鲁缅采夫元帅的指挥下,沙俄大胜并于1774年强迫土耳其签订《凯纳尔基条约》,土耳其承认克里米亚汗国"独立",实际是由沙俄继任克里米亚汗国的保护国。很快的,克里米亚半岛即被吞并,沙俄如愿获得了港口并建立黑海舰队。
成军4年后的1787年,叶卡捷琳娜大帝为了宣示对克里米亚的主权,特意邀请奥地利国王约瑟夫二世和她一起前往克里米亚半岛“度假”。
此举大大激怒了土耳其苏丹哈米德一世,苏丹要求恢复克里米亚的独立,并向俄国宣战,第六次俄土战争打响。苏沃洛夫在这场战争中大放异彩,他于1790年12月攻占了土耳其坚固的伊兹梅尔要塞,奠定了其军事史上的不朽声望。1792年,土耳其最终在《雅西合约》中正式承认克里米亚归属俄国。
【20世纪的克里米亚】
因信奉伊斯兰教的鞑靼人在克里米亚半岛上较多,在苏俄时代,根据社会主义特色的民族理论及政策,1921年这里的国号变更为克里米亚鞑靼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隶属俄罗斯。
斯大林时期,很多非东正教或非斯拉夫的少数民族都遭到了集体流放的全民族性“惩罚”。
世人皆知车臣人、印古什人、卡拉恰耶夫人、巴尔卡尔人、卡尔梅克人、伏尔加德意志人、朝鲜人曾遭到集体流放,而在“各族人民的父亲、一切科学的泰斗”的关怀下,克里米亚鞑靼人也未能逃过此劫,半岛上的居民再次经历了一轮民族大迁徙的厄运。
1944年5月,克里米亚半岛刚刚解放不久,斯大林即借口克里米亚鞑靼人在战争中同德国纳粹有合作行为,“背叛苏联人民”,将鞑靼族集体流放。
希腊人、保加利亚人、亚美尼亚人、克里米亚德意志人(被认为是叶卡捷琳娜时代来到俄罗斯的德意志移民,也有观点认为他们是哥特人的直接后裔)也遭到“池鱼之殃”,被一并赶出克里米亚。
约有35万鞑靼人被内卫部队用冲锋枪驱离故土,像牲口一样被装进“闷罐”列车,流放到中亚和西伯利亚等地。近一半人因饥饿和疾病死于集体流放的途中。
既然鞑靼人已经被全部流放,再叫“鞑靼自治共和国”就不伦不类了。1946年苏联取消了自治共和国,改称克里米亚州,大批俄罗斯族迁入,半岛的居民结构被永久性改变。
克里米亚鞑靼人被驱逐到中亚后,其民族语言甚至也遭到禁止使用。直到1956年,赫鲁晓夫搞拨乱反正,克里米亚鞑靼人的公民权才得到恢复,但由于克里米亚已于1954年被划入乌克兰,他们被禁止重返家园。
【乌克兰治下的克里米亚】
直到90年代早期,许多克里米亚鞑靼人才乘苏联解体、政策松动的机会,开始返回克里米亚。1991年苏联解体后,克里米亚成为乌克兰的一部分,克里米亚的情势因而变得紧张。
俄罗斯议会在1992年宣布赫鲁晓夫的决定无效。1992年2月,克里米亚州更名为克里米亚共和国;同年5月,克里米亚议会先后通过“克里米亚国家独立法”和“克里米亚共和国宪法”。此后,由于乌克兰政府的反对,该宪法被取缔。
1994年7月,随着奉行对俄友好政策的库奇马当选乌克兰总统,有关克里米亚半岛归属的争执渐渐趋于沉寂。但之后爆发了“橙色革命”,亲欧的尤先科执政,克里米亚归属再起争端。直到现在,亚努科维奇被推翻,克里米亚问题彻底不可收拾。
如今,克里米亚的居民中,俄罗斯族占58%,乌克兰族24%,鞑靼人仅占约11%,但因为二战中结下的积怨,这11%的鞑靼人坚定反俄。
奈何悲情打不过冰冷的比例。当克里米亚议会作出公投决定之时,结果已是注定了。
(本文摘自大象公会。编辑邮箱:shguancha@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