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事是什么角色?上海政府“智囊”探秘

伴公汀 2016-11-02 17:26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王海燕
对大多数人而言,这是多少显得有点神秘的职业。

文/解放日报·上海观察记者王海燕

 

今天下午,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上海市市长杨雄为新任的市政府参事颁发聘书,江海洋、孙海鸣、吴爱忠、吴家睿、吴建中、徐祖信、唐豪、韩慰军、程维明等9位参事受聘。同时,续聘王曦、孙南申、赵宇梓、赵丽宏、黄泽民等5名同志为市政府参事。

 

这已经是本届政府第二次聘任参事。

 

“参事”极少在公众面前显山露水。对大多数人而言,这是多少显得有点神秘的职业。他们长期居于幕后,却出语重要,建议可以直通政府高层,享有“智库”、“智囊团”、“政府高参”的美誉。

 

政府参事都是些什么人?他们如何“参事”?

 

什么人能当“参事”

 

“参事”一词在中国古已有之。董仲舒《春秋繁露·官制象天》中说“备天数以参事,治谨于道之意也”,其中的“参事”即谓“参与国事、政事”之意。

 

到了新中国,“参事”有了新的含义。据国务院推行的《政府参事工作条例》,把参事的作用归纳为“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咨询国是、民主监督、统战联谊”。

 

根据《条例》,参事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较大的社会影响和较高的知名度”,“具有较强的参政咨询能力”的人,他们围绕本级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调查研究,并可直接向本级政府领导人员反映情况。

 

什么人能当“参事”?根据《条例》,参事主要从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中聘任,也可以从中国共产党党员专家学者中聘任,需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较大的社会影响和较高的知名度并且具有较强的参政咨询能力。

 

所以,人们常将参事比作 “政府的智囊”。他们多是有造诣的学者,亦有一线经验丰富的实践家,其所在领域涵盖社会多个方面。而身为参事,他们的眼光又超越了本身的专业。

 

 

为何成立参事室

 

上海市政府参事室的办公地点几经变化,如今位于巨鹿路上一栋不起眼的小楼中。

 

政府参事制度的开端可以从一封电报说起。1949年,就在上海解放前夕,毛泽东给华东前线总指挥邓小平、陈毅、饶漱石发去电报,其中提到:“上海解放之后,应设立某种咨询机关,例如参议室……”

 

很快,在政府中设置参事室的设想落地。

 

1951年2月16日,上海市政府参事室宣告成立。同年3月,陈毅市长任命了上海市政府的首批4位参事。60多年过去,截至目前,上海市政府先后任命、聘任了参事202人;在任参事的数量,近年则始终保持在30人左右。

 

比之政府工作人员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事的数量可谓凤毛麟角。但参事们的深厚资历、独特身份和中肯意见,令他们的意见份量不轻。

 

陈毅市长当年的一次发火,被作为一段佳话流传几十年。那是参事室成立不久后的一个下午,陈毅有事向参事请教,却到处找不到参事室的位置。情急之下,他向身边工作人员发了一通脾气:“把参事搞得这么远,他们参什么事嘛!”就这样,参事们的办公室,被安排到市长的隔壁。

 

参事室是政府的决策咨询机构之一。参事之于政府始终保持着特殊的地位。同时,参事工作亦随时代变迁而不断完善。1988年,国务院发出通知,参事“任命制”改为“聘任制”;2010年正式施行的《政府参事工作条例》则进一步明确,参事的首聘年龄不低于55周岁、不高于65周岁;其任职的最高年龄不超过70周岁。自此,参事工作进入了“可持续发展”。

 

参事建议如何通政府高层

 

在很多重要政府决策的背后,都有参事的影响。

 

一项不完全统计显示,从1988年至2001年3月,市政府参事室成立50周年之际,参事们共向市领导提供了207份具有前瞻性、可行性的建议;而最近15年的数字是469份。

 

这个丰硕的成果来自渠道的畅通。参事历来有“直通车”之称,那些进出参事室的白头翁们能以个人身份直接向政府进言。他们的建议、意见,可以直接送到市领导的办公桌上去;同时市领导和各个委办局的领导也常来交流信息,便于参事提出意见、建议。

 

“直通车”的意义,更在“快”。一般而言,参事们送出的建议,在第二天就能得到反馈;有的甚至当天上午送达,下午就收到反馈消息。而在参事们主动建言献策的同时,市领导也会向参事们 “命题”。

 

对上海市政府参事来说,还有一个发布调研成果的重要平台,即参事国是论坛。这个由上海市政府参事室主办的论坛,不仅汇聚上海的智囊,还邀请其他省市的政府智囊,围绕上海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难点开展讨论,自2007年创办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了10届,今年的主题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参事国是论坛的成果也很丰硕,历届参事论坛都会形成综合报告,送国务院和上海市领导,也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有的作为重要咨询成果化为具体政策推行实施,如对长江黄金水道的开发利用、上海低碳路线图的制定、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建设、大都市的转型与发展以及上海自贸试验区改革举措等,在业内已形成广泛影响。

 

 

附:上海市政府参事室办公地址变迁情况

1951-1955,汉口路原市政府大厦;

1955-1960,随市政府迁至中山东一路10号;

1960-1966,汉口路原市政府大厦;

1966-1978,宝庆路22号;

1978-1980,北京西路政协大院;

1980-1993,思南路41号;

1993-2015,四川中路220号

2015年7月20日,参事室机关正式搬迁至巨鹿路845弄1号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徐佳敏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

最新评论
打开上观新闻APP,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