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要建设这九大强国,有何深意?

思想汇 2020-11-18 06:31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黄辞海
“十四五”时期要建设九大强国,即“人才强国、科技强国、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贸易强国、海洋强国、文化强国”。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中,在不同板块分别提出“十四五”时期要建设九大强国,即“人才强国、科技强国、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贸易强国、海洋强国、文化强国”。这一战略部署有何深意?

强国战略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强国者,意指国家在某一方面的国力强大起来。在当今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的背景下,强国战略往往成为一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党的十九大提出到本世纪中叶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不是原来一直表述的“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十九大报告中,“强国”一词出现了19次。其中5次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除此之外,十九大还明确提出要建设制造强国、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海洋强国、贸易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这些强国目标,都是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各个领域的体现。

值得注意的是,《建议》除了明确“十四五”时期建成九大强国外,还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体育强国的远景目标。把一个个“强国”建设好,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才有扎实的基础和可靠的保证。

“十四五”时期建设的九大强国,分别涉及人才战略、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外开放、海洋开发、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

例如,《建议》提出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建设“质量强国”高度契合这一主题。国家强,则质量必须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好字当头,质量第一。实施质量强国战略是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必然选择,也是国家强大的必由之路。而且,经过改革开放40余年的发展,我国已具备了实施质量强国战略的基础条件,迎来了历史性机遇。

再如,人才强国战略作为一项国家的重大战略,有着丰富而深刻的科学内涵。国家兴盛,人才为本。人才是一个国家、一个地方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主要创造者和传播者,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离开人才培养,国家社会都不会进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才和人才工作,在治国理政的探索与实践中,就如何识才、爱才、育才、用才、敬才以及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等多次发表重要论述。他指出,当前我国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为此,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依靠人才兴邦,走人才强国之路,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是人才强国战略的核心要义。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和实施,是改革开放40余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鸿篇巨制中的一个壮丽篇章。

九个方面已有优势但仍需提升

经过改革开放40余年的发展,我国在人才、创新、质量、网络、交通、贸易、海洋、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有些方面形成了比较优势甚至相对领先。但总体上,这九个方面还有不小的提升空间,需要在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进一步凝心聚力加快提升。

以科技强国为例。毋庸置疑,我国已经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增强。嫦娥四号、北斗三号、载人航天、大飞机、中微子振荡高铁网络、移动支付等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科技进步贡献率近些年逐年上升。

但总体上看,我们与世界发达国家差距仍不小。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依然不足,已经遇到被别人“卡脖子”的严峻挑战。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制造国,我国每年的集成电路进口额高达2000多亿美元,但“中国芯”成为最大短板。习近平总书记对“卡脖子”问题早有洞见,曾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不能总是指望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

《建议》对科技强国战略从多个角度做出了部署,比如,制定科技强国行动纲要,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深耕基础研究、注重原始创新,优化学科布局和研发布局,让企业成为真正的创新主体,等等。可以预见,建设科技强国,将成为“十四五”时期浓墨重彩的一笔。

实施强国战略需要合力攻坚抓落实

实施强国战略,是中央着眼于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时期,作出的重要部署,是从我们国家的国情、发展任务、时代特征出发作出的正确决策。既有坚实的基础和难得的机遇,也一定会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需要我们在危机中寻新机、在变局中开新局,上下同欲凝心聚力,合力攻坚抓落实。

一要坚持战略定力抓落实。保持战略定力,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一个关键词。实施强国战略,会面临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为实现战略意图和战略目标,特别需要保持战略定力,具有战略自信。要坚决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要有目标始终如一的自信和坚守,不为噪音所扰,不为杂音所惑,不为各种错误观点所左右,不为各种犹豫徘徊彷徨所羁绊,咬定青山不放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二要坚持问题导向抓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总是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前进的。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是工作的导向。坚持问题导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极为鲜明的特征,也是学习贯彻这一新思想的实践要求。实施强国战略,一定会面临许多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盯着问题去、追着问题走,什么问题突出就着力解决什么问题,哪个环节薄弱就着力加强哪个环节,开动脑筋,用创新的办法破解实施强国战略中长期解决不了的难题,把强国战略不断推向前进。

三要坚持系统观念抓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建议》把“坚持系统观念”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是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九大强国战略,本身就是系统工程,涉及上下左右内外方方面面,是一个蕴含多样、多变、多元要素的复杂系统。抓好强国战略的落实,必须遵循系统观念的内在规律与实践要求,将系统观念贯穿全过程各领域,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立足整体视域把握实施强国战略的发展规律,通过系统思维分析强国战略的内在机理,运用系统方法处理实施强国战略中的矛盾,坚持全国一盘棋,更好发挥中央、地方和各方面积极性,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使各个强国战略的实施互相联动、协同发力,进而发挥最大合力,整体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事业不断前进。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栏目邮箱:shhgcsxh@163.com)

栏目主编:王珍 文字编辑:王珍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图片编辑:雍凯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

最新评论
打开上观新闻APP,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