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来上海与中国】改制改制

风云 2014-12-21 05:45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水米
【2004年①】从公开挂牌,到发布投资意向,再到新公司揭牌,上海电气“改制三部曲”完成得干净利索,毫不拖泥带水,还真没有惯常的“国企做派”。改制愿望之强烈、动作之迅捷,还可从上海电气春节里的一个“巧克力晨会”窥见端倪。

 

干净利落的“改制三部曲”

 

2004年3月2日,上海电气集团完成改制,新组建的“上海电气集团有限公司”揭牌。人们最好奇的是,谁成为这家中国最大装备制造业国企的新投资者?

 

谜底是“3+3”,即3家国企加3家民企。国企是: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作为主发起人,占69.48%的股份;申能(集团)有限公司出资5亿元,占5.55%;上海宝钢集团公司出资4.5亿元,占5%。而3家民企是:广东珠江投资有限公司出资9亿元,占9.98%;福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出资5亿元,占5.55%;汕头市明光投资有限公司出资4亿元,占4.44%。

 

上海电气改制速度之快,是有目共睹的。不到两个月前,1月10日上午,上海电气集团负责人点击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网页,大红的网页背景上跳出这些字样:“项目代码:04000001;项目名称:上海电气”,媒体说“签约现场一片沸腾”。

 

上海电气集团与上海联交所签订委托招商引资协议,65亿元净资产网上公开挂牌,面向全球寻求战略投资合作伙伴。对改革目的的描述很简单,就是改变国资一股独大的状况。值得一提的是,这是成立尚未满月的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迎来了第一个公开挂牌交易的大项目。

 

2月18日下午,联交所网站发布了上海电气改制重组产权项目投资意向信息。据称,与上海电气接洽的百余户境内投资者,包括上海宝钢集团公司、广东珠江投资有限公司、福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等,部分境内投资者通过深入谈判,与上海电气签署了投资协议。同时,有10多户境外潜在投资者与上海电气进行了直接接触和初步磋商。

 

从公开挂牌,到发布投资意向,再到新公司揭牌,“三部曲”完成得干净利索,毫不拖泥带水,还真没有惯常的“国企做派”。改制愿望之强烈、动作之迅捷,还可从上海电气春节里的一个“巧克力晨会”窥见端倪。

 

别有意味的“巧克力晨会”

 

2004年1月24日,正是大年初三。在上海电气集团9楼会议室里,召开改制重组工作小组的工作晨会。

 

整个会议室最引人注目的,是墙上挂的一张“改制重组推进工作进度表”。会议还没有开始,改制重组工作小组的成员就围在进度表边,看各自分管工作的进度是否达到了时间节点要求。

 

上午9点半会议开始,桌上没有瓜子、花生和水果,董事长王成明让人拿来一盒巧克力,每人一颗,算是“贺年”的开场白。其实,年初一和年初二,这个小组的成员都没有休息。上海《文汇报》对会议是这样描述的:

 

一位负责与投资者谈判的小组成员先汇报:与民营企业投资者的谈判进展很快,与广东的一家民营企业投资者会谈已经草签了协议,与长三角地区一家民营企业投资者的谈判也达成了意向,约好年初五上午对方的律师就来看材料,年初七开始谈判章程和投资协议;一家大型国有企业与评估机构的谈判已在年三十结束,对方委托的中介机构从年初八进场……

 

媒体虽未写明这三家投资者具体为谁,但后来一般认为分别为:珠江投资、福禧投资和宝钢集团。“巧克力晨会”在一个小时后结束。一位负责投资法律事务的律师告诉记者,这几天他们在为投资者准备调查资料,有时凌晨三四点钟还会有上海电气的员工送材料来。

 

难以言说的“靓女急嫁”

 

照理说,业绩不错的上海电气似乎不必如此着急。作为上海第一批授权经营国有集团,上海电气10年前由原上海机电工业管理局改制而成。该集团涉及几十个产业,其中包括电站及输配电、机电一体化、交通运输、环保设备等,2003年实现产值450亿元左右。

 

这一次改制,他们拿出来的恰恰就是这“四大核心业务”,应该说是拿出了最优质资产,所以让国内外众多投资者眼红。

 

“靓女急嫁”总归是有原因的。从宏观背景看,上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加快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适应经济市场化不断发展的趋势。而上海启动电气集团改制,可以视为对这项决议的一种呼应。

 

从企业本身看,他们有一个“两步走”的方案。第一步,引入境内投资者,计划在当年一季度组建多元化股权结构的内资有限公司;第二步,引入境外投资者,创造条件在香港上市。

 

换言之,上海电气改制的主要目的,就是引进新的投资者,建立法人治理结构,为海外上市做准备。果然,就在一年后,2005年4月28日上午,内地最大的电机设备生产商上海电气H股(2727.HK)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交易,募集资金60亿元。

 

这两点或许都是“急嫁”的原因,而且都是摆得上台面的。但当时外界就有一种声音,认为国资改革态度既要积极,又要把握节奏,注意产权市场供求的变化。在市场交易中,时间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筹码。有些国有资产,耗不起需要及早转让,而有些则完全可以待价而沽,不能为了完成任务而匆忙抛出,这只会自贬身价。

 

当然,这种声音很微弱。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文编辑:谢飞君 编辑邮箱:shguancha@sina.com)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

最新评论
打开上观新闻APP,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