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调显示美国人普遍不信任媒体

世界观 2018-10-09 14:35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驻美记者 李梦达
大多数美国人认为当下的美国主流媒体存在偏见、脱离群众(out of touch),以及试图掩盖错误;同时,那些最不信任媒体的人,以及持有更极端党派政治观点的人,可能是最有偏见的读者。

以自由独立为标签的美国媒体能否真正做到“客观公正”历来存在争议。在近年党派意见越来越两极分化的背景下,和总统唐纳德·特朗普隔三岔五的“假新闻”攻击下,这种争议更加凸显。

 

近日发布的两项调查显示出辩证的结果:大多数美国人认为当下的美国主流媒体存在偏见、脱离群众(out of touch),以及试图掩盖错误;同时,那些最不信任媒体的人,以及持有更极端党派政治观点的人,可能是最有偏见的读者。

 

皮尤研究中心一项样本超过5000人的调查显示,逾三分之二的美国人认为媒体存在偏见。其中,共和党人(86%)比民主党人(52%)更倾向于认为新闻机构偏袒一方。媒体分析认为,由于近两年自由派主流媒体和总统之间的对立,两党民众看待新闻行业的分歧增大是必然结果。真正令人吃惊的是,美国人普遍不信任媒体。

 

调查发现,这种不信任在无党派倾向的独立人士中更为严重。例如,68%的美国人认为新闻机构有偏见,而在独立人士中,这一比例高达72%。另外,只有19%的独立人士表示他们非常信任从全国性媒体获得的信息。

 

美国人认为媒体“脱离群众”的部分原因可能是感觉媒体不理解他们。调查发现近六成受访者表示“新闻机构不了解像我这样的人”。这一比例在独立人士中同样更高,占63%。这种脱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公众对媒体的“议程设置”并不感冒。

 

另一家美国大型调研公司盖洛普发现,主流媒体不断提供关于俄罗斯勾结、气候变化、中期选举、枪支管制和社会不公的“新闻”,但相当一部分美国民众认为,这些都不是美国面临的最紧要问题。

 

虽然媒体被普遍认为存在偏见,盖洛普的调研显示,美国人也需要担心自己的判断越来越受到党派影响。同时这可能也和新闻消费习惯有关,有些人更愿意接受观点极化的媒体或消息源。

 

在盖洛普的实验中,“盲阅”的受调查者对新闻的信任度要高得多。比如,对于像《纽约时报》这类被认为“左倾”的媒体,如果对支持共和党的读者只提供内容而隐去媒体名字,他们信赖新闻的程度明显变高。反之亦然,“盲阅”的民主党读者也对“共和党党媒”福克斯新闻(Fox News)的内容评价更好。这表明,两边的读者都对“对面”的主流媒体存在刻板成见。

 

《纽约时报》的这篇调研报道引起了热烈讨论。一条获得高票点赞的评论说,媒体存在偏见的原因不仅仅是政治观点分歧,也是为了迎合分化的市场。这条评论的作者写道,福克斯新闻证明了这一点,维持一个小而专的市场是高利润的保证,而《华尔街日报》是“中间路线”中的罕见幸存者,“资本主义无情地驱动媒体更具偏见。”

 

还有一些观点认为,媒体存在观点的偏颇不可避免,但习惯性说谎不是简单的偏见。《纽约时报》的读者彼得·斯登(Peter Stern)说,一些右翼媒体“从他们希望读者得出的结论出发,描绘歪曲的故事图景,以说服读者确信这一结论”。

 

在光谱的另一端,自由派媒体最近连续数周针对最高法院大法官提名人选布雷特·卡瓦诺(Brett Kavanaugh)的狂轰滥炸被看作媒体偏见的最新案例。此前,至少两名女性指控卡瓦诺曾在高中时有过性侵等严重不端行为,但这两起年代久远的事件都缺乏必要的证据。

 

前日,共和党控制的参议院以两票优势通过总统对卡瓦诺的提名后,专事报道国会山新闻的中立媒体《The Hill》评论认为,整个事件是一场有目标的闹剧:把共和党描绘成反女性和反“Me Too”运动的党派。

 

“Me Too”是去年好莱坞大佬性骚扰事件曝光后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的一个标签,用于揭发和遣责性侵犯和性骚扰。但有观点认为这一标签有扩大化和模糊化的嫌疑,并可能被利用为政治打击手段。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的梅根·凯利(Megyn Kelly)上周在《财富》杂志“最具影响力女性”峰会上指出,卡瓦诺事件中看不到中立的党派观点,“只有抱持特定议程的政客推动他们想要的叙述。”

 

《The Hill》的评论说,这个国家现在如此愤怒是有原因的。左派将卡瓦诺视作性掠夺者和酗酒者,右派则认为他是腐败政治体系和偏见媒体的受害者,“寻求真理和客观、通过无党派倾向镜头呈现故事的人却大多毫无建树。”

 

《纽约时报》在媒体偏见调查的报道中总结道,提供高质量的新闻是对记者和媒体的挑战,更大的挑战可能是如何教导人们寻找和识别高质量的信息。

 

然而在“性侵门”事件中,《纽约时报》一篇报道卡瓦诺大学期间在酒吧朝某人脸上扔冰的文章不仅被质疑“小题大做”,还有人发现合作撰稿人之一并非新闻记者。

 

在中立和客观没有市场的时代,教导美国人识别信息的建议颇具讽刺意味。 

栏目主编:杨立群 文字编辑:杨立群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邵竞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

最新评论
打开上观新闻APP,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