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下来几天,全球目光将瞄准韩国。
10月30日至11月1日,习主席将赴韩国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APEC 21个经济体的政要将齐聚韩国历史名城庆州,在贸易保护主义逆风中探寻多边合作的方向。
与会议同样吸引眼球的,是即将上演的一连串双边戏。其中,中美元首将于10月30日在韩国釜山会晤尤其令人瞩目。有评论认为,有着“超级首脑外交周”之称的APEC会期,将成为观察国际政治格局演变及大国竞合博弈的重要窗口。
挑战更为突出
随着日前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等配套活动启动,韩国已进入“APEC时间”。这是韩国时隔20年再度担任APEC东道主。大部分成员的首脑级别官员将出席会议,但也有成员将委派代表出席。
其中,美国总统特朗普于29日抵达庆州,但不会出席31日的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俄罗斯将派出分管国际事务的副总理率团参加。秘鲁和墨西哥可能派部长级官员出席。
今年APEC会议的主题是“共建可持续的未来——连接、创新、繁荣”。韩国将主导两项核心议题:人工智能转型与人口结构变化。
南开大学APEC研究中心主任刘晨阳指出,今年APEC会议的大背景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挑战更为突出。
当前,全球地缘政治环境趋于紧张,关税战、贸易战持续,保护主义加剧,给亚太乃至全球产供链体系带来结构性、系统性风险。这是近几十年来亚太区域合作进程面临的突出挑战,其严重性可能超过以往金融危机和疫情带来的冲击。
在此背景下,APEC作为亚太区域经济合作公认的主渠道,核心任务在于凝聚成员共识,削弱、排除地缘政治因素及外部挑战的不利影响,推动2040年构建亚太共同体的愿景走深走实。本次会议也是观察APEC自身效能与活力、预判未来亚太区域合作走势的重要节点。
议题“与时俱进”
刘晨阳指出,本次会议议题设置有两个特点。
一是紧扣APEC 2040年布特拉加亚愿景。
近年来,APEC东道主的议题设置均与2040年布特拉加亚愿景的三大支柱(贸易投资自由化、创新数字化与可持续增长)存在紧密联系。以这一“最高共识”为基础设定议题,能为会议取得成果奠定良好基础。
二是结合东道主自身特点与诉求。
今年韩国首次将AI治理作为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主要议题,契合人工智能发展的最新趋势。同时,韩国聚焦人口结构问题,这是针对韩日等国面临的少子老龄化等现实压力量身设计的。
“APEC过去30年的议题设置,总能紧跟区域合作的新趋势,反映绝大多数成员对参与亚太合作的兴趣和利益诉求,这为区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能。”刘晨阳说。
刘晨阳指出,本次APEC会议看点有三。
第一,首脑外交与大国互动。
外界高度关注这是否会对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产生新影响或方向性变化。考虑到部分经济体新领导人刚上台执政,这使此会成为观察国际政治格局演变及大国竞合博弈的重要窗口。
第二,APEC的组织效能检验。
刘晨阳认为,APEC 2040年布特拉加亚愿景出台后,该组织近年来在数字经济、创新等领域更加贴近广大成员的利益诉求,尤其是在加快数字赋能、弥合数字鸿沟等方面着力不少。此次会议如能在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领域达成新的务实合作成果,将向亚太和世界发出积极信号。
第三,中国的角色与准备。
刘晨阳说,APEC多年来始终是中国参与国际合作顶层设计中的重要平台。中国是APEC机制的积极推动者与协调者:2001年、2014年中国两次担任主席国均取得里程碑式成果,通过聚焦中长期合作深刻影响了后续十余年的APEC合作走向。
还有评论认为,2023年,中国发布了《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今年,中国在上合组织天津峰会上提出全球治理倡议。最近,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议定书签署后,其经济提振效应会扩展至APEC等合作机制。借助上述倡议和合作框架,中国可为区域发展贡献更多经验和方案。
明年,中国将担任APEC东道主。习主席本次参会期间,预计就中国对亚太区域合作的理念、深化合作的路径提出重要观点,传递中国方案与中国声音,为明年当好东道主奠定基础。
中美元首会晤最受关注
APEC会议期间,几场重要的双边外交活动,可能比会议本身更“抢戏”。
首当其冲的是中美元首会晤。
这将是特朗普重返白宫以来,中美领导人的首次面对面会晤。今年两国领导人进行过三次通话。在中美经贸紧张关系升温并冲击全球经济的背景下,中美元首“相约釜山”向世界发出积极信号。
国际问题专家杨希雨表示,此次会晤是全球最大的关注点。近日,中美经贸团队吉隆坡磋商达成基本共识。这不仅事关中美经贸谈判的走向,也关乎中美未来经贸关系的结构,将决定中美这一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能否稳定下来,以及能否对世界经济产生正面影响。
在杨希雨看来,中美元首会晤可能一定意义上承担“稳定器”与“推进器”角色,一是把前五轮经贸谈判的基础性共识进行“拍板定调”。二是让中美政经关系的稳定性进一步增强。
杨希雨表示,中美关系是中国与西方世界关系的“主要矛盾”。如果中美关系稳定,将带动中国与其他西方国家关系的稳定与转变。同时,中美作为全球两大经济体,双方对等解决彼此关切的过程,将为国际贸易、国际投资领域“定规矩、定规则”,即构建以平等互惠为基础的规则体系。这对世界经济具有重要影响。
另一场重要的双边戏是中韩领导人会面。
此访是习主席时隔11年再次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也是李在明就任总统后中韩元首首次会晤。
杨希雨认为,中韩建交30余年,关系进入新的历史节点。李在明执政后,秉持实用主义外交,中韩关系从“不稳定”进入“稳下来”阶段,相向而行的动力在增强。
习主席访韩期间,预计将总结建交以来的经验教训,带动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从“稳下来”到“好起来”。一是将增强中韩高层交流的密度、频度与广度;二是扩大两国在各领域事务中的对话与合作,有效管控分歧。
韩国学者黄载皓表示,韩中有自由贸易协定第二阶段谈判等一系列议题值得关注,期待习主席此访与韩方建立更深互信。
此外,舆论注意到28日中日外长通话的消息,并猜测习主席可能与日本新首相高市早苗会晤。
杨希雨认为,中日互为重要邻国,“邻居不可选择”,中日关系稳定对双方有利。从中国角度,稳定并改善中日关系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维护地区稳定的重要举措,属于明确政策方针。中日外长通话并非偶然,既是中日高层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双方更实质性、更高层级的互动奠定基础。
其他几场重要双边戏
除了中国与美韩等国的双边互动,另几场其他国家之间的双边戏也值得观察。
其一,美韩领导人会面。
29日,特朗普与李在明在庆州会谈。这是特朗普第二任期开启后首次访韩,也是他时隔6年再度访韩。李在明系上一条金色领带,并向特朗普送上新罗金色王冠模型,以及木槿花勋章。特朗普由此成为首位获颁韩国最高等级国家勋章的美国总统。
尽管场面看似热闹,但杨希雨认为,美韩关系处于十字路口,不确定性显著上升。特朗普政府的“新孤立主义”倒逼美韩同盟结构变革,如要求韩国增加驻韩美军费用分摊关乎韩国国内政治,将触发矛盾。
同时,特朗普政府急于推动美韩经贸协定,要求韩方承诺的3500亿美元直接投资的领域由美方决定。但直接投资属于市场行为,美方干预导致美韩经贸新增摩擦点。
其二,韩日领导人会面。
李在明预计30日与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会面。
杨希雨指出,二人一个是右翼代表,一个是进步派人物,从政治逻辑看双方的矛盾深度要高于韩国前任政府。但从现实利益出发,两国国内矛盾都比较多,二人执政基础薄弱。因此,高市早苗近日通过“爱吃韩式海苔、爱看韩剧”等接地气的语言向韩国示好,表明双方有稳定关系的现实需求。
但也要看到,日韩矛盾根深蒂固,日本右翼在历史问题上立场顽固。日韩关系虽能维持稳定,但改善空间十分有限。
(编辑邮箱:ylq@jf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