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黄浦 > 文章详情

3秒钟抢完一门课,“市民艺术夜校”黄浦分校等你“拼手速”

转自:上海黄浦 2022-08-17 08:33:43

这两年,“上夜校”又重新成为中青年人群中的热门词汇。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艺术教育项目,定位18到55岁中青年人群的“市民艺术夜校”,曾以3秒钟抢完一门课的速度引发公众关注。8月18日,“市民艺术夜校”黄浦分校即将开始报名,将通过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让市民在美的参与中、体验中、创造中提升幸福感,助力上海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

打造黄浦特色大美育

夜校,曾是很多上海市民的记忆。上世纪80年代,白天上班、晚上上夜校进行再教育,是很流行的一件事。大学扩招多年,夜校渐渐消失。2016年起,夜校便以这样一种新形式重新出现在市民生活中。

其实,此次并非“市民艺术夜校”黄浦分校第一次开课。作为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成立以来的首个上海市为民办实事项目,“市民艺术夜校”分为春季班和秋季班,并于今年实现16个区全覆盖。

今年3月,黄浦区就曾首次开办市民艺术夜校,后因疫情被迫按下暂停键,转为线上开班。记者从黄浦分校承办主体区文化馆了解到,在春季班的实施基础上,秋季班的教学点位进一步拓展,以区文化馆为分校,联动设立五里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上海淮剧团、廿肆传艺社、外滩街道党群服务站(樱花谷驿站)4处教学点,共开设9门线下入门体验课程、1门线上直播互动课程,内容涵盖器乐、曲艺、声乐、舞蹈、时尚生活类等多个方面。

位于苏州河畔的外滩街道党群服务站(樱花谷驿站)是此次秋季班的新增点位,该教学点紧临“一江一河”交汇处,地理位置优越,不仅是一个集党群服务站、志愿者服务站、游客服务站、户外工作者服务站于一体的综合性站点,也是一个集约化、共享式、开放式的文化艺术服务空间。

此次“市民艺术夜校”进驻樱花谷驿站,将由廿肆传艺社带来时尚美妆课程。负责人周晓勤介绍,授课老师有着20多年从业经验,希望通过12节课程,为零基础的学员提高对审美的认知。“我们的初衷就是通过场景赋能,在樱花谷这个受年轻人欢迎的网红地标,让白领们从通勤妆到晚宴妆都有所收获,以‘美妆+美景’打造黄浦特色大美育,让生活‘美’时‘美’刻。”

上海淮剧团是夜校中首家既是授课方又是教学点的国有文艺院团。这一期课程他们将带市民走进“戏曲折扇”的世界。上海淮剧团演出部主任章聆轩介绍,扇子功是戏曲表演基本功之一,基本动作大体有挥、转、托、夹、合、遮、扑、抖、抛等。戏曲演员会借助手中的扇子做出种种动作,用以表现人物的感情。“我们希望通过‘戏曲折扇’,让更多白领和白丁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为逐渐老龄化的戏曲市场普育、美育年轻观众。”

此外,“百戏杂陈”“名家荟萃”的上海大世界分校将开出“声乐合唱训练”及“舞台表演与发声入门工作坊”课程,希望让市民演艺爱好梦想花开。

云上教学架起艺术桥梁

继春季班后,民谣吉他弹唱基础班又一次出现在“市民艺术夜校”黄浦分校线上课程的课表中。

一场疫情延长了报名成功春季班的市民的期待。直到7月7日,负责黄浦分校“民谣吉他弹唱”课程教学的刘云奇老师终于和他的11名学生在“云端”相聚。

“进行线上直播教学,我还是比较有经验的,疫情影响下,直播授课反而是最便捷的教学方式。”由于大部分学生在吉他演奏方面是零基础,刘云奇在直播间设置了2个机位,以便学生清楚捕捉其左右手的动作演示。

考虑到学生临时请假、网络卡顿等问题,刘云奇会将每节课视频录像,课后随同作业一起发到事先组建的学习交流群中。“除每周四一个半小时的上课时间外,我会在课余时间对大家交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一切都很顺利,目前上了7节课,进度和原先计划的线下课程相比,并没有拖沓。”

学生的演奏水平更能说明一切。“课程进展过半,目前大家都已经从吉他‘小白’,升级为能弹奏一首完整的《安静》了。”刘云奇透露,如果未来条件允许,班上的同学有望在区文化馆登台表演。

记者从区文化馆获悉,“市民艺术夜校”黄浦分校正在逐步构建多基层点位、多功能分区、多主体参与的市民美育培训机制。未来,区文化馆将在充分发挥总分馆协同机制的基础上,携手更多国有院团、社会机构组织等多元主体,根植老上海精品非遗文化、苏州河旅游等特色资源,为市民群众持续提供丰富多彩的美育盛宴。

记者 / 刘艺

编辑 / 孙冲

图片 / 区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