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援助关乎公民权益的及时保障。实践中,诉讼时效紧迫,若因程序烦琐而错失维权良机,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便难以得到有效维护。为此,“法律援助机构可以先行提供法律援助”这一建议,在《上海市法律援助若干规定(草案)》的立法征询中被完全采纳。而这条重要建议的提出者,正是闵行区立法征询专家顾问、区人大代表、上海道朋律师事务所主任周郁生。 多年来,周郁生不仅亲身投入每一项条例(草案)的立法征询,更带领其律师团队共同参与。截至目前,他已参与51部地方性法规的征询工作,累计提出189条立法建议,其中20条已被采纳,将专业智慧融入了法治建设的进程。

作为法律专业人士,周郁生视参与立法征询为学习与责任的双重践行。“律师职业要求我们持续学习、密切关注法规动态。运用专业能力为条例征询建言,既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更是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周郁生说。
他以《上海市法律援助若干规定(草案)》为例解释道:“身为律师,我们在这个领域更有发言权,也更有责任和义务将条例修订得更加完善。”
周郁生介绍,“先行提供法律援助”条款具有现实意义。“许多案件诉讼时效紧迫,若按常规流程申请,可能导致当事人丧失胜诉权。例如,民间借贷纠纷中,借条的诉讼时效即将届满;或是需要立即采取财产保全的情况,都刻不容缓。先行援助能确保当事人在第一时间获得专业支持,采取关键法律行动。”
“当我们提出的建议被采纳时,倍感欣慰。因为这意味着更多民众能及时受到法律保护,体现了立法的温度与效率。”周郁生表示。
身为连任的区人大代表和资深法律工作者,周郁生始终高度重视立法征询工作。2016年,七宝镇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成为全市首批十家联系点之一,他随即被聘为闵行区立法征询专家顾问团成员。
在周郁生的感召下,事务所的团队成员也纷纷投身其中。“我们团队氛围很好,每次拿到条例草案,大家便一同研讨、交流见解,”道朋律师事务所律师张山说,他入职不久便被这种浓厚的研学氛围吸引,“参与的过程本身就是深度学习,也是履行公民参与立法的权利与义务。”

张山特别提到近期开展的《上海市粮食安全保障条例(草案)》征询:“团队成员大多年轻,对粮食短缺缺乏切身感受。主任分享了他的亲身经历,给了我们很大启发。”
生长于农村的周郁生,对土地和粮食怀有深厚感情。“每年芒种,学校放假,我都会帮家里收割麦子、水稻。我也经历过使用粮票的年代。”他深知,提高种粮积极性至关重要。“粮食生产效益相对较低,通过生产补贴有效降低成本、增加收益,才能稳定种植面积,保障粮食产量。”

经由周郁生的经历分享,团队成员建议在《条例》第二章中增加规定:市、区人民政府应建立健全粮食生产补贴制度,对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民、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主体给予补贴,以提高其积极性和收益保障水平,确保粮食种植面积与产量稳定。具体标准可由市农业农村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根据本市粮食安全形势与财政能力确定和调整。最终,建议被采纳。
作为扎根基层的人大代表,周郁生深知立法的根基在于民意。他不仅主动听取辖区选民的心声,更借助团队成员遍布各领域的专业优势,将倾听民意的“触角”延伸至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他提出的诸多建议,都源于对大众关切的精准把握。例如,他着眼于宏观发展战略,“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聚焦于生态文明与动物保护,建议“增加禁止野生动物展演的相关条例”;致力于社会人文关怀,提出“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处置中的社会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机制”。这些内容广泛、富有远见的建议,正是他将散落在各领域的“民间智慧”系统化、专业化,最终转化为具体条款的生动实践。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