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黄浦 > 文章详情

如何让群众提出的愿景变为实景?他们用实干回应期盼

转自:上海黄浦 2025-10-31 17:12:48

日前,“社区·破题”黄浦区社区工作者“四百”大走访交流分享活动在老西门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举办。本次活动由黄浦区委社会工作部主办,老西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承办,旨在搭建一个深度交流、互学互鉴的平台,共同探寻“四百”大走访走深走实的有效路径,将走访中收集的民情民意切实转化为惠及居民的治理实景。

来自黄浦区各街道的十位优秀社区工作者代表,围绕“如何推动‘四百’大走访见行见效”和“如何将‘四百’大走访中群众提出的愿景变为实景”两大核心议题,展开了精彩纷呈的分享。

如何推动“四百”大走访见行见效?

外滩街道山西南路居民区倪晓玮通过“四百”大走访倾听民意,以自治项目搭建平台,用Citywalk唤醒记忆,让城市文脉在社区里代代相传,让文化记忆真正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淮海中路街道复兴居民区陶一鸣在走访中主动发现问题、深挖根源,确保走访有深度,面对问题多方协调联动、聚力解决,确保处置有闭环,问题解决后,注重持续跟进回访、倾听反馈,确保服务有温度。打浦桥街道丽一居民区魏一鸣借助“四百”大走访精准定位社区治理难题,依托“三驾马车”联动施策、协同破局,走访与协同模式赋能社区治理升级。小东门街道阳光居民区顾思文用好“社区云”系统与电子户籍文档,全面掌握居民区情况,主动建立与居民沟通联系的通道,用真情实感走好新进社区工作者的“第一步”。半淞园路街道新村居民区李钢聚焦“楼道堆物治理”与“特殊家庭帮扶”两大核心,充分调动多方资源力量,精准帮扶化解矛盾,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书写了温暖人心的社区故事。

如何将“四百”大走访中群众提出的愿景变为实景?

南京东路街道长江居民区何红为破解黄河路油烟噪声扰民问题,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听、梳、办”的闭环路径,使商户的经营权与居民的“安居权”实现平衡,勾勒出商居和谐的动人画卷。瑞金二路街道锦江居民区丁乐妍与小区“春生夏长”画室联动,将艺术课程请进社区,点亮了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开展需求调研,将社区便民菜点“请回来”,提升社区幸福指数。豫园街道淮海居民区肖一灵面对突发的管道反水险情,快速响应居民诉求,多方联动细致排查、深挖问题根源,形成系统性治理方案,牢牢守住社区安全底线。老西门街道也是园居民区虞舜通过“四百”大走访积极听取民意,在申升公寓为老年居民打造健身角,通过主动发现、协同治理,精准满足需求,提升居民幸福感。五里桥街道桥一居民区缪骊雯筑牢民意收集基础,推动问题“速办销项”,整合网格联建资源,强化“四百”成果转化,聚焦重点关注群体,提升“四百”服务精度,健全落实闭环机制,凸显“四百”治理成效。

把脉开方,指引方向

上海市金源方程律师事务所主任金缨肯定了黄浦社区工作者们的创新实践和工作成效,她指出,要树立社工的使命感,建立与居民之间的信任度,做群众的暖心人、贴心人、安心人。

黄浦区半淞园路街道西二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陶晶结合自身经历,提出要通过“四百”大走访了解居民需求,联动社区单位、商居联盟等多方力量,共同搭建平台,实现居民心愿。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刘晴暄指出,“四百”大走访不仅要走深走实,更要走心走情,走访中建立居民的需求清单与特色标签,织密社区治理网络,对黄浦区域特色的治理难题要勇于破题。

长宁区江苏路街道东浜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周佳立足社区工作实际,提出只有抓住问题的症结和契机才能“敲开门”,要通过年轻力量的参与,让社区治理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四百”大走访,不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份责任;不仅是一次行动,更是一场修行。社区治理的核心在于人,关键在于心。只有真正走进居民的心中,才能听到最真实的声音,解决最迫切的问题。黄浦区的社区工作者们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主动延伸为民服务半径,提升社区居民获得感、满意感和幸福感,用真心感知百姓冷暖,用实干回应群众期盼。

记者 / 范煜昊

编辑 / 樊陆佳

图片 / 老西门街道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黄/浦/进/行/时   

1. 公告

2. 老字号松月楼重阳糕热销,低糖新味传递节日温情

JOIN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