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5)的帷幕虽已落下,但上海世博展览馆H2馆核心区域那抹醒目的“市北蓝”,其引发的“招商引力场”效应仍在持续扩散。
连续八年参展,今年首次以园区整体品牌形象设立专属展台,联合园区十余家企业组成“数智军团”,市北高新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短短四天,展台逾2万人次驻足、160+意向客户覆盖十余前沿领域、15家以上国际机构深度接洽。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市北高新正以“拼场景”构建招商新磁场、借“市北国际首席推荐官”织就全球链接网、凭“都市型数字经济示范园区”筑牢生态根基,正高效地将WAIC的平台热度转化为区域产业发展的强劲推力。
场景即入口
“过去招商拼政策,现在拼场景。”市北高新园区相关负责人剖析参展目标时,一语点破了当下园区招商策略的关键转变。记者了解到,在大会筹备阶段,市北高新的招商中心、数智产业发展部、静安国际科创社区和聚能湾创新创业中心就联手行动,依托园区精心绘制的“云数智链”产业图谱,围绕“数通链谷”(聚焦数据、区块链)、“视听静界”(聚焦超高清、元宇宙)这两大核心产业赛道,精准梳理出30余家上下游关联目标企业。
“WAIC这个顶级舞台,就是我们‘拼场景’的试验田。”该负责人这样阐释他们的创新打法,通过精心设计的联合展台,把园区企业最新的技术和解决方案,浓缩成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能互动的真实应用场景,形成一个强大的“场景引力场”。 这样一来,展台不仅仅是企业展示实力的舞台,更核心的目标是推动展品对接变成“实打实的订单”和“能落地生根的项目”。
效果如何?展台最终收获了160多家明确意向客户,广泛覆盖了云计算、AI、3D打印、柔性制造、信息通讯、装备制造、芯片存储、展览展示、电子半导体、汽车零部件等十余个细分领域,实实在在地验证了这条“参展—对接—落地—孵化”全流程招商新路径是行得通的。
链接即桥梁
细看市北高新展台的选址,其中颇有讲究。 它紧邻香港贸发局和海峡经济科技合作中心的展位, “这恰恰呼应了我们去年推出的‘市北国际首席推荐官’制度,”市北高新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解释道。自这项制度启动以来,园区已经和香港贸发局在沪港数据大赛、香港Web3嘉年华、产学研合作等多个层面建立了紧密联系,有效促进了沪港两地间人才、技术、资本这些创新要素的顺畅流动。
根基即沃土
当前,市北高新正积极拥抱全球“科技回归都市”的大趋势,承担着打造上海市“都市型数字经济示范园区”的重任。这份底气的核心支撑是什么?正是在寸土寸金的静安核心区,拥有超百万平方米的高质量、智能化产业空间载体,更有“数通链谷”“视听静界”等高能级产业加速集聚,这在都市核心区堪称极其珍贵的创新沃土。
“灯亮到哪里,产业就布局到哪里。”负责人用这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明他们的“链式思维”——就好比展台上那些代表云计算、AI、区块链、超高清视听、具身智能、低空经济等不同产业集群的硬核科技成果一样,市北高新正用同样的逻辑,在都市的核心地带精心培育一片生机勃勃的创新“热带雨林”。
起点即未来
大会虽然结束,但市北高新的“WAIC时间”并没有画上句号,而是切换到了资源转化的新频道。 “参展从来不是终点,而是‘引进来’与‘走出去’双向奔赴的新起点,”负责人强调道。
接下来,依托参展企业展示出的技术实力和场景样板,市北高新园区正用“以商招商”的方式持续吸引产业链相关企业落地,让这次参展的爆发力转化成长效招商的驱动力,推动创新资源要素与本地产业生态深度融合。同时,也会积极推动园区企业借着大会的东风“走出去”,把“静安方案”所蕴含的创新场景力转化为核心竞争力,在国际舞台上讲好“数智市北”、“数智静安”的故事。
园区变展区、企业变展团,这本身就是市北高新助力静安从上海的“地理要塞”向“创新策源地”跃升的一次积极探索。在WAIC 2025的聚光灯下,“数智市北”的光芒,不仅点亮了H2馆的一方展台,更成为了静安区在上海科技创新大潮中主动引领、集群出击的生动写照。展台背景墙上闪烁的“国家区块链应用示范区”、“都市型数字经济示范园区”字幕,正是市北高新与静安区,在数字化浪潮中锚定未来、坚定地与全球创新力量“双向奔赴”的宣言。那片静候的百万方都市空间,已备好梧桐枝,只待凤凰栖。
(部分图片来自:市北高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