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条在指尖交错成承重结构,代码驱动机器人灵巧避障,榫卯碰撞声与航空模拟器的轰鸣交织……近日,松江学子参与的融合前沿科技与匠心传承的科技创新夏令营,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圆满收官。来自东华附校、中山小学的100余名“小小工程师”,用三天时间解锁了沉浸式科技探索的无限可能。
此次夏令营以“独立、坚持、融合、创新”为主题,通过“理论+实践+竞技”的立体课程设计,为青少年打造了一座通往科学世界的桥梁。从航空实验室到木工工坊,从编程操作台到结构设计赛场,每个模块都暗藏 “科技密码”,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科技视野,更在实践中悄然播撒下创新思维与实干精神的种子。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在工程大航空模拟训练基地与轨道交通沙盘实验室,同学们分组探寻“云端”与“轨道”的奥秘。全动飞行模拟器的六自由度运动系统,让学员仿佛置身真实驾驶舱,感受穿越气流时的颠簸;轨道交通沙盘里,地铁列车在智能调度下精准运行,生动展现现代交通的智慧脉络。而校外探访商业密码产业基地、G60科创云廊规划馆与枫泾红色教育基地的行程,更将科技发展与区域振兴、历史传承紧密串联——触摸着G60科创走廊的宏伟蓝图,聆听着红色热土上的创新故事,孩子们真切体会到科技进步背后的时代使命。
智能机器人,让同学们理解到,科技的进步源于对细节的追求和对未知的探索。每一个传感器的精准测量、每一个机械结构的巧妙设计、每一行代码的严谨编写,都缺一不可。同学们不仅触摸到了科技的温度,更明白了只有深入了解其背后的原理,亲自实践操作,才能真正揭开智能机器人的神秘面纱,领略现代科技的无穷魅力。
能工巧匠,了解木材加工工具及常用木材、木工制作的发展历史、木工制品的制作程序,初步掌握划线、锯割、打磨等一些基本的木工加工方法,综合锻炼学员的设计能力、作图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孩子们根据材料,锯割、打磨,制作成一个木工成品,完成木工世界的匠心之旅。
最令人热血沸腾的当属结构制作大赛。在材料力学科普讲座后,孩子们化身船舶设计师,用竹条与胶水搭建承重模型。从图纸争论到方案迭代,从指尖颤抖的初次拼接,到模型成功承载十几公斤重量时的欢呼雀跃,这场竞赛不仅检验了学员们的工程知识,更让团队协作精神与永不言弃的信念扎根在他们心间。
作为松江区深化中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实践,此次夏令营创新采用“认知—体验—创造”的进阶式学习路径。通过项目式学习与跨学科融合,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学会解决真实问题,在团队协作中培养综合素养。这场科技盛宴,不仅点燃了青少年对科学的热爱,更为未来创新人才的培育注入了蓬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