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上海屋檐下 > 文章详情
奉贤89岁老爷爷,大清早买了12箱八宝粥,给台风安置点居民送来
分享至:
 (5)
 (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杜晨薇 2018-08-03 10:48
摘要:早上天刚蒙蒙亮,海湾镇政府便送来了热腾腾的馒头和牛奶。安徽来沪的蔬菜种植户徐成萍趁热吃了一个,又给10岁的女儿留了一个。“女儿趁着暑假从老家过来看我,没想到一连赶上两次台风。”

 

奉贤区海湾镇星火学校,每年台风期间,都作为固定安置点提供给沿海危房居民、周边工地工友暂住。今年,相隔不足半个月的台风“安比”、“云雀”两次来袭上海,让500多位安置居民成了星火学校的“常客”。

 

早上天刚蒙蒙亮,海湾镇政府便送来了热腾腾的馒头和牛奶。安徽来沪的蔬菜种植户徐成萍趁热吃了一个,又给10岁的女儿留了一个。“女儿趁着暑假从老家过来看我,没想到一连赶上两次台风。”记者来时,这个从未见过台风的“好奇宝宝”,正趴在窗户口淋雨观风。

 

暑假来探望打工妈妈的女儿正在看台风。

 

不远处,4个个头不高的小男孩在学校走廊里追赶、打闹着。7岁的黄旭瞪着大大的眼睛问工作人员:阿姨,这房子能不能挡得住台风呢?众人笑了。可谁知这样稚嫩的身躯却已是经历了上海3次台风的“老手”。记者了解到,几个孩子正是在台风安置点结识,而今成了好朋友。从昨夜7点入住星火学校安置点后,孩子们兴奋地在体育场里打起了羽毛球,时而有跑到黑板前画画,安置点成了他们的乐园。

 

孩子们在体育场里打羽毛球。

 

此次台风来袭,星火学校一共安置541人,一半来自附近工地,一般来自沿海危房。吃罢早饭后,人们正三三两两坐在一起谈天、打牌。位于学校二层的教室门前,齐齐地坐着6位老农。见记者走来,中间的男子主动搭起话来:“我们都是安徽老乡,来奉贤种蔬菜的。”老乡们在奉贤安居多年,对台风安置早已“见怪不怪”。“昨天急急忙忙把自家蔬菜抢收了以后,就卷了席子,带上牙刷牙膏过来了。”坐在左侧的女人忙不迭向记者还介绍他们中最勤劳肯干的一位:“你们快采访他,别人都叫他‘杨半夜’,常常半夜打着灯下地干活,可卖力了。”

 

“你们着急回去吗?”记者问。“不急,政府说可以走了我们再走。”“都是为我们好啊,家里的房子很破了,台风万一真的来,挡也挡不住。”“挺好的,半个月就像回了两次‘娘家’”。

 

乘风凉的菜农。

 

安置点工作人员徐珺珏告诉记者,截至目前,没有安置人员出现不安情绪,一切安置工作平稳有序。然而,人员安置工作却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从昨天下午2点开始,来自周边社区、居委的40余名安置点工作人员已全部就位,分头到危房居民家接人。不过,由于当时天气晴朗,居民并不愿意动身。劝说工作一直持续到夜里10点,541名安置人员才全部到达安置点。有多年基层经验的安置点负责人顾红告诉记者,她参与的台风安置工作至少有8、9次,“明显感到,近年来的安置工作,物资保障越来越充沛,人员经验越来越足,老百姓也越来越配合”。

 

一群在台风安置中认识的小伙伴。

 

为了保证安保、后勤、医务等各个岗位叫得到人、叫得动人,星火学校安置点还在学校一层教室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将工作人员中的12名党员干部召集在一起,把责任落实到人,发挥党员的带头引领作用。负责体育馆安置区域的丛茂霞告诉记者,昨夜10点,团队里的男同志主动承担值班重任,让女同胞回去休息了几个小时。早上4点,女同志们为了给男同志减负,又忙不迭地赶到现场换班。“实在是太困了,刚刚分发完早餐,我们也吃了一口,早就吃不出什么味道了。”不过,对于海湾镇的基层干部而言,“抗击台风”已成为工作的一部分。80后居委干部刘青说,她工作时间不长,台风已经遇见了3次,“每次台风一来,我们就知道肯定是要通宵达旦了,如何安置、如何配套服务,都是标配动作,我们干的越来越熟练了。”谈及感受,刘青笑说,“都习惯了,习惯就好”。

 

上午9:30的奉贤,依旧风雨交加。突然,学校门口出现了一个踉踉跄跄的身影。搀扶在旁的居委干部急得一头汗:“老爷子家保姆阿姨说,他一早就出门了,出去找了半天,才发现他在超市买东西。”这个老爷子名叫徐纪文,已89岁高龄,是海湾一居的居民。昨天得知台风来袭,老爷子起了一个大早,去超市购买了12箱八宝粥,给安置点居民送来。“我入党46年,能为人民做的事越来越少了,能做一些是一些。”

栏目主编:栾吟之 文字编辑:黄尖尖
题图说明:送来八宝粥的89岁老党员
本文摄影:杜晨薇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