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经济 > 财经连线 > 文章详情
“消费降级“?为什么说这是个彻头彻尾的伪命题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徐蒙 2018-08-03 09:18
摘要:消费本身是刚性增长的,居民收入增长也在保持较快增长,我国经济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总体来讲消费结构升级的步伐只会加快,不会停下来,这是发展的大势。

上半年经济数据发布之后,最近“消费内需”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焦点。

 

今年上半年,我国消费运行总体平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8万亿元,同比增长了9.4%。

 

不过,今年二季度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为9%,比一季度有所回落,特别是5-6月份以来消费增速略有放缓。一时间,部分市场机构分析中给出“需求不足”、“消费疲软”的判断,互联网上甚至基于一些特殊市场现象,出现“消费降级”的论调。

 

真实情况究竟是什么?


 

“消费升级”是最主要、最明显的增长动力

 

8月2日,国家发改委举行了一场以“扩大消费”为主题的专题新闻发布会,在介绍我国上半年消费内需情况、下一步扩大消费举措的同时,也回应了各界对于“消费增长速度”的关注。

 

从当前看,作为拉动经济短期增长的“三架马车”之一的消费,其地位不断上升。国家发改委指出,今年上半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8.5%,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4.2个百分点,比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高47.1个百分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主要统计实物消费,不能完全反映服务消费”,这是国家发改委以及此前国家统计局对二季度消费增速放缓的一致解释。

 

国家发改委综合司巡视员刘宇南分析指出,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统计之外,今年上半年我国居民旅游、文化、体育、养老、家政等服务消费十分活跃。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服务消费占居民消费支出的比重已经超过40%,接近成为消费的“半壁江山”。

 

国家发改委介绍,五六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之所以有所回落,主要受到一些政策性和季节性因素的影响。比如7月1号下调进口汽车关税导致持消费者持币观望的情绪加重,出现延期消费现象,如果扣除掉汽车类商品零售短期因素影响之后,实际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月份增速达到了10%左右,6月份接近11%,仍保持两位数增长。

 

季节性因素也导致消费市场出现了短期波动,今年的端午节是在6月份,去年是在5月份,端午节三天假期错月拉低了5月当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住房销售增速回落,也使得住房相关消费的增长放缓。今年以来,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较去年明显回落,上半年同比增长3.3%,比去年同期回落了12.8个百分点。受此影响,家具家装类的商品销售增速回落态势明显。

 

从短期看,政策和季节因素影响了消费增速;而从长期看,我国消费在高基数下仍保持较快增长,“消费升级”是最主要、最明显的增长动力。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限额以上单位通讯器材、化妆品类商品分别增长了10.6%和14.2%,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整体增速。服务消费升级势头也很明显,全国居民人均体育健身活动、旅馆住宿支出分别增长了39.3%和37.8%,运动型多用途汽车销售同比增长了9.7%,增速比基本型的乘用车(轿车)高了4.2个百分点。

 

作为全国的经济中心城市,上海一向是反映中国消费走势的前沿和窗口。今年上半年,上海消费市场上出现了反映消费升级的“新三样”:化妆品、以智能家电为代表的家用电器、以轻奢品牌为主的服装服饰零售额分别增长26.3%、19.8%和17.8%。而在打响“上海购物”品牌行动的带动下,上海新进的全国首店、新品首发数量快速增长,“首点”和“首发”,均与消费需求升级密切相关。


完善消费体制机制才能释放消费潜力

 

“消费本身是刚性增长的,居民收入增长也在保持较快增长,我国经济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总体来讲消费结构升级的步伐只会加快,不会停下来,这是发展的大势。”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在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在这样的“大势”之下,今年以来消费领域也出现了一些广受关注新问题、新矛盾。专家认为,相关问题和矛盾,并不是因为“消费需求疲软”,更不是所谓“消费降级”的反映。新问题、新矛盾的背后,反映的是“消费升级”速度继续加快,满足消费升级需求的商品和服务供给依然不充足,消费领域的环境供给仍有待提升。

 

国家发改委指出,当前制约消费扩大和升级的一些体制机制障碍包括:在重点消费领域市场还不能够有效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监管体制不能很好的适应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的迅速发展;质量和标准体系仍然滞后于消费提质扩容需要;信用体系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还未能有效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消费政策体系尚难以有效支撑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和预期的改善。

 

消费领域的矛盾和问题如何解决?短期刺激是习惯性的方式,“价格战”最为典型,依靠低价格、低质量的商品服务拉动消费,短期能见效,但面对消费升级的大势,长期效果往往与初衷背道而驰。

 

另一种短期刺激的表现是过快增长的消费借贷,如今贷款早已不局限在买房、买车、买手机上,五花八门的消费贷款层出不穷,甚至出现了“一杯饮料也分期”的现象。

 

近年来基于网络平台的消费借贷高速发展,在短期内对消费有刺激作用,尤其提升了年轻群体的消费倾向,但其负面影响已经开始显现。数据显示,去年全国单月网络借贷成交量均在2000亿元以上,这一数字已经与居民户新增人民币贷款短贷月新增额相当。“这些网络借贷成本非常高,透支了消费能力,不仅对家庭的流动性会造成强烈冲击,更会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研究团队表示。

 

专家指出,网络消费借贷的案例表明,短期刺激消费的办法并不能持续拉动消费需求,反而会增加家庭债务,带来未来消费挤出的风险。

 

国家发改委介绍,围绕完善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释放居民消费潜力的目标,下一步将构建更加成熟的消费细分市场,壮大消费新增长点。围绕居民吃穿用住行和服务消费的升级方向,突破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适应居民分层次多样性的消费需求,保证基本消费经济实惠安全,培育中高端消费市场,努力形成若干发展势头良好、带动力强的消费新增长点。

 

健全质量标准和信用体系,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也将是重点任务,将加快建立健全高层次、广覆盖、强约束的质量标准和后评价体系,强化消费领域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体系建设,提高消费者主体意识和维权能力,创建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下阶段还将强化收入分配,财政金融等领域政策的配套和宣传引导,改善居民消费能力和预期,着力扩大居民消费,发挥消费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徐佳敏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