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化观澜 > 文章详情
披露一手史料、拓展口述历史,《世纪》杂志创刊25周年
分享至:
 (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钟菡 2018-07-28 18:07
摘要:迄今共出版了151期,总字数近2000万字,历史图片近万张。

由中央文史研究馆与上海市文史研究馆主办的“世纪回响——《世纪》杂志创刊25周年座谈会”7月27日在上海科学会堂举行,《世纪遐想》一书同日首发。

 

1993年7月,由中央文史研究馆和上海市文史研究馆联合主办的综合性文史期刊《世纪》杂志创刊。在时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萧乾的倾力倡办下,名流云集、阵容豪华的编委会使得创办伊始的《世纪》杂志即作为全国文史馆系统的标杆性刊物而受到社会各界人士关注。杂志迄今共出版了151期,总字数近2000万字,刊登历史图片近万张。 

 

25年来,《世纪》杂志始终遵循“积累史料、传承文化”的办刊宗旨,坚持“亲历、亲见、亲闻”的特色,不断挖掘重大历史事件的珍贵细节,刊载文史学者利用稀见档案材料潜心研究的最新成果,以第一手资料披露百年中国历史变迁,发掘历史真相,抢救史料,积极发挥存史资政、以史育人的社会功能。《世纪》杂志不断拓宽视野,与时俱进,曾先后两次入选华东地区优秀期刊,近期又新增了“文化自信大家谈”“口述历史”及 “改革开放40周年”等一系列特色栏目。

 

《世纪》杂志刊载的众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参与者或见证人的回忆文章成为弥足珍贵的史料,如《姑姑贺子珍的沉寂岁月》《我认识的王海容》等,为历史研究者弄清历史真相、客观评价历史人物提供了佐证。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学者熊月之评价,《世纪》的诸多文章,详史之略、补史之缺、纠史之偏,在口述史方面进行了可贵的开拓,有助于珍贵历史资料的积累,有助于减少文献记录之遗漏与讹谬。 上海市文史馆自成立以来,积极利用馆员的文史专长,引导和鼓励馆员撰写“亲历、亲见、亲闻”的第一手资料,特别是对一些年事已高、阅历独特的馆员,需要进行文史研究的抢救工作,这些成果推向社会的重要载体就是《世纪》杂志。《王安忆之父:南洋归雁的传奇》是文史馆馆员、上海作协主席王安忆亲自整理的其父亲剧作家王啸平生前撰写的6篇回忆文字。座谈会上,王安忆说,自己是从《世纪》的读者成为供稿者。她非常认可《世纪》对历史记录的开放态度,“一方面尊重小人物的历史,一方面对历史的划分不讲究年代久远,让活着的人也感觉离历史很近,可以为此提供我们的材料。保留历史的最好方式不是建馆,而是用文字记录下来。” 

 

《世纪遐想》一书也于7月27日首发,并捐赠给上海图书馆、新闻出版博物馆、静安区图书馆和闵行区图书馆等。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图片编辑:邵竞
题图说明:《世纪》杂志第4期喜迎创刊25周年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